分享

古代穷人买不起盐,那他们日常靠什么维持足够的盐分摄入?

 剧透历史 2019-04-27

食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除了在满足食品菜肴调味功能的同时,也是人体生理机能的必需品一个正常人若是长时间得不到盐分的补充,就会感觉到浑身上下一丁点的力气都没有。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和吴国,版图衔接有绵长的海岸线,由此天然享有着“渔盐之利”的地理优势。

古代航海技术尚不发达,海洋渔业多受限制,但蓄积海水煮盐却不存在着太高的技术难度,因而食盐成为了齐桓公和管仲治下的齐国,能带来巨额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

此外,秦始皇嬴政的祖先非子,掌握着一门特殊的养马技术,连周天子都对其非常赞赏,当中的秘诀,便是非子的辖区内有“盐井”出产食盐,用加了盐分的牧草喂养,马匹的脚力、体格都会蓄养得十分健壮。

这个阶段直至西汉初期的几十年,官方都未对食盐的供应施加过太多强制性干预。又或是因为当时的史料记载,未在食盐方面有过太多记载,因而民间百姓吃盐的问题并不多见。

西汉早期,国家向民间开放山川湖泊,任由百姓经营采矿、畜牧和商品贩卖等行业,当中自然也包括利润丰厚的食盐买卖。

到了武帝年间,为了支撑旷日持久的北方对匈战争,汉武帝的“钱袋子”桑弘羊,敏锐得看到了盐和铁在百姓生活中的必需性,于是主张利用强大的国家机器垄断经营,获取高额的利润用于财政支出,其性质有些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烟草专卖局。

由此,封建王朝“盐铁专营”的政策基本确定了下来。

但是官府垄断的“食盐国营”模式,随之而来也产生了诸多的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官盐”的价格暴涨,而且官盐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时常充斥着粗盐苦涩的味道。

由于食盐的利润惊人,以及长期存在的价格高、老百姓吃盐难等问题,于是民间出现了许多不顾官府禁令,铤而走险贩卖私盐的盐贩子。

相比于官盐,私盐不仅价格便宜许多,而且品质也好出一大段,因而在与官盐的市场竞争中总能占据优势,成为了广大穷苦百姓的首选。

然而私盐毕竟是官府严令禁止的活动,从事这桩买卖的人大多带着些亡命徒的气息,历史上唐朝末年的起义首领黄巢、五代时期吴越国的开国者钱镠、元末明初割据苏浙一带的张士诚,都曾有过贩私盐的经历。

到了两宋时期,食盐的“国营”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官府向盐商发放食盐运销许可证的“盐引制度”应运而生。

根据史料记载,明朝的万历皇帝在给爱子福王朱常洵的赏赐中,除了富丽堂皇的洛阳王府和诸多良田,还有一项就是大量的盐引。清朝年间,扬州一带的富商每年承接着朝廷的大部分盐引,逐渐形成了富甲一方的盐商老爷群体。

尽管这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间豪强与官府争夺食盐利润的矛盾,但食盐在价格和品质上的问题依然存在,由此私盐滋生的土壤也是依旧存在。

老百姓吃盐难问题的真正解决,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的食盐,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国家还通过在食盐这一生活必需品里添加碘元素,基本消除了“大脖子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