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肖培东:一堂没有文本教材的课——全国中学诗歌课堂教学研讨会《雨巷》教学记

 默默的收割者 2019-04-28

   “同学们,你们怎么都没课文教材?”曲江一中体育馆,全国中学诗歌课堂教学研讨会,刚搭起的中央台子上,我惊讶地问。

   学生是初二的学生,诗歌是本该给高中生阅读教学的《雨巷》。这些天,有片刻闲暇,我都把自己交给了戴望舒的这条“雨巷”,无论走在怎样的区域里,我都会想象自己是那个心事重重的撑着油纸伞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的他。我想上出的那个美好的诗意的课堂,应该就是那丁香般的姑娘。我希望遇到,而不是飘过。

   这样,我想了很多方案。初二学生,现代诗歌,诵读品味,情感体验……

   可是,他们竟然没有文本,而且,已经坐在台子上了。而向来教学简单的我,也根本没有准备PPT!

   课,是一定要上的,而且还必须是诗歌《雨巷》!

   台下,密密匝匝的听课老师,很多人,期待我的《雨巷》。我不能退缩,也无处退缩。没事,发生了点小意外而已,幸运的是,还有三四个学生带着印有《雨巷》诗歌的打印纸,尽管最后证明诗歌版本也各自不同。我安慰自己,脸上浮着笑意。

   “没事,同学们,诗歌是用来读的,也是用来听的。这节课,好好读,认真听,我们一样可以走进深深雨巷。”这话,与其说是说给学生听的,不如说是安慰我自己的。别慌,别慌,千万不能哀怨,哀怨又彷徨。这么多年语文课堂的浸润,不是早该洗出你的沉稳和淡定了吗?我很坚定地对自己说!

   学生们倒是一脸轻松,目光清澈。他们是来享受课堂学习的,他们自然体会不到我心里的波折。简单的几句交流,我知道了,他们的老师以为组委会会提供教材,所以就没让学生带他们各自找来的诗歌。都是我不好,没做好沟通,哈。

   那,他们读过这首诗了吧。他们对《雨巷》还存有多少印象呢,课就从这里开始了。

   我更加镇定了,甚至有些幽默和活泼。我得让这个讲台生动起来。

         

   “同学们,你们可能都读过这首诗了,一首好诗,总有让我们难忘的地方,戴望舒的《雨巷》更是如此。那么,这首诗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说是“雨巷”,那条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江南的巷子,颓墙败篱,在迷茫的雨中,更加的狭窄幽暗。

   我继续问,一个男生低着头,我偏偏叫了他。他嗫嚅地挤出“丁香”两个字,我就笑了。“告诉老师,是丁香还是丁香姑娘?”然后很多学生都笑了,我这一问,既是调侃,又是暗示。

   确实,“雨巷”和“丁香”是这首诗最有诗意最能唤起我们联想的意象。雨巷悠长,足以使“我”默默地彳亍着,彷徨着;雨巷寂寥,只有“我”独自漫行,而且足可静听雨打油纸伞的声音。“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那丁香呢,开花在仲春时节的丁香呢,外形单薄细弱,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古代诗歌中丁香的出现代表愁心,而《雨巷》中的丁香却是用来形容姑娘的形象。这个带有丁香的意象是诗人描写对美好追求以及美好理想幻灭后的痛苦。这丁香,它是和姑娘相互映衬的一个意象。在诗歌中,丁香与姑娘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共同形成了诗人笔下的人物形象。当然,这样理性的术语式的分析,本就不在我的教学思考中,初二学生学诗,还是多点感受少点分析为好,更何况他们连文章教材也没有。

   “那你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丁香呢?”我继续问。

   男孩不好意思了,吞吞吐吐地说:“我也说不出来。”神情有些尴尬。

   “这就对了,读诗读的就是一种感觉,戴望舒的这首《雨巷》,说不出来就是对了。你觉得美,但又说不出来,好的诗歌多半如此。”我这一说,台下一片掌声,男孩欣慰地坐下。

   那你见过丁香吗?没有。

   很好,老师最初读的时候也没有见过丁香,可我也在心里认定这丁香一定是美丽的,那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丁香,就是和姑娘一样的美丽!

   “诗歌的美是内心感受,我们还是好好读这《雨巷》,感受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

   没有教材,全班齐读是无法操作了,加上我手里的教材,估计全班有四五篇诗歌,只能个别读,让更多人听着感受了。

   有学生自信地举手了,是坐在最后排的男孩。

   我却叫起了他的同桌。敢举手的学生多半读得好,我想绕过他,让不敢举手不想读诗的同桌先读读。

   只读第一节,他果真读得生涩,语速过快,全然不见雨巷的风韵。

   “你再听听你同桌的诵读,比较一下,认真听。”

   磁性的嗓音,低沉缓慢的语调,很稳的气息,这男生果真了得。那分明就是属于《雨巷》的声音,悠长,寂寥,哀怨。

   掌声,台上台下,课堂开始了诗的氤氲。

   “你能和你的同桌说说,该怎样读这首诗。”

   我不说,只让他说。他说得很好。

   然后他的同桌再次朗读。

   然后我让更多的学生试着读第一节,努力去读出阴暗潮湿的雨巷中的惆怅和迷茫……(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