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牛“玩家”,他们改变了“文玩史”!壹号收藏2019-4-28今天

 步步清莲书屋 2019-04-28

王世襄藏、赠韵荪葫芦器一组(五件套)

文玩由来已久,但是到底有多久,您知道吗?古代的文人墨客比比皆是,文房四宝更是家喻户晓。文玩便是从中演化出来的一种文化,那么古人是如何改变文玩的历史呢?

核雕——魏学洢

魏学洢

说到核雕,便想起明人魏学洢作《核舟记》,相信不管您玩不玩文玩,应该都知道这篇文章。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清代雕刻橄榄核舟

文章讲述了明朝有一个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曾经送给作者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和黄庭坚乘船游赤壁(的情形)。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尚且不满一寸。

魏学洢用生动简洁的语言,不仅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还凸显了王叔远的技艺灵巧奇妙!仅仅百字的文章,却为核雕的传承奠定了基础。

明熹宗朱由校自幼不喜读书,好木工手艺,他亲自操刀刻核,所作的“五鬼闹判”,亦为上乘之作。上行下效,明核雕技艺风靡一时。至清乾隆年间,苏州核雕大师辈出,宋起凤、沈君玉、杜士元皆有巧夺天工之传世之作。

匏器——康熙

匏器又称葫芦器,人们养蝈蝈用的葫芦罐就是匏器的一种。匏器的制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成熟后的葫芦加工成形态各异的器物,另一种是将模具套在正在生长的嫩葫芦上、使其长成与模子完全相同的样子。匏器最早出现在明末,为太监徐九公所开创,至清康熙时传入宫廷,为皇家御用。

康熙

康熙皇帝玩葫芦痴迷到了什么地步呢?相传其曾在瀛台的丰泽园内种植葫芦,专为制作匏器所用,并设专人管理。因此在清康熙年间,匏器工艺发展到了高峰,范匏的蛐蛐罐就是在康熙年间出现的。


清 匏器镶象牙蝈蝈罐 (一对)

在宫廷的督造下,生产出诸多清朗典雅的模制匏器,其制作工艺精巧,产品种类纷繁,领异标新,风神别具。


清 云寿纹匏器瓶

清 匏器山石花卉纹蝈蝈罐

清 桔皮雕花卉纹匏器

玉雕——乾隆

很多人喜欢称呼乾隆皇帝为文玩第一“顽主”,从美玉到核桃再到养虫,没有这位皇帝不玩的。他对玉的喜爱到了成瘾的地步,在位60年,古玩玉器充斥宫廷,其陈设、衣着、用具、供器及玩物无不用玉、宝石和金银来制作或装饰。

乾隆

玩玉的人很多都知道“乾隆工”这个说法,任何清代或清以后的玉器把件,只要带上“乾隆工”,马上身价倍增,被人高看一眼,“乾隆工”已然成为玉器精品的代名词。乾隆工,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乾隆时期玉器的工艺,因用料考究,精雕细琢,不惜工本,极富有时代特色而成为一种固定名词的称谓。


“大禹治水”玉山

乾隆年间有一件“大禹治水”的玉山,高九尺五寸,重一万零七百多斤,堪称玉器之王。制作这件玉雕时是将玉料从新疆经水路运到北京,后又转运到扬州,制成后又运回紫禁城,先后用去10年时间。光从材料运输上就花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其制作成本可见一斑。现在这座玉山就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接受游人们的检阅。


清乾隆 白玉海屋添筹宫扇

乾隆被后人称为“玉痴”,也正是他的这种痴迷、执着、与用心才造就了那些让后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对于当今的玉雕匠人来说,古人琢玉时的“工匠精神”应该被推崇,并且发扬光大。

清乾隆 碧玉雕饕餮纹凤衔活环耳盖炉

清乾隆 青白玉御题诗罗汉山子

清乾隆 青玉留皮御题诗青峰红树图山子

清乾隆 御题诗白玉仿古龙尾觥


清乾隆 白玉卧羊

清乾隆 白玉雕福寿双全万代如意

竹雕——嘉定三朱

明代朱鹤的出现,标志着文人竹刻正式登场。朱鹤开创的竹刻新风,后人称之为“嘉定派”。自朱鹤开始,祖孙相传,出现了三代名家。后人所称的“嘉定三朱”,即指朱鹤(松邻)、朱缨(小松)、朱稚征(三松)祖孙三人。

朱松邻

明晚期 朱鹤 竹根雕五子戏弥勒

  朱鹤,字子鸣,号松邻。嘉定(今属上海)人。活动于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刻竹擅长深刻法,为嘉定派竹刻的开山始祖。

背面布袋处阴刻隶书

  朱鹤竹刻的传世品极少,一件五子戏弥勒竹刻极具代表性,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曾对这件作品做过专题报道。这件圆雕作品形象生动,雕刻五个童子攀爬于弥勒身上,意态十分顽皮。背面布袋处阴刻隶书“松邻朱鹤为静悟和尚戏作于九华山白云洞”。

明中晚期 朱鹤 竹雕松鹤笔筒 南京博物院藏

  另一件代表作品的是南京博物院珍藏的《高浮雕松鹤笔筒》。这件作品将笔筒的整个筒体雕刻成古松的主干,虬枝附丽而生,松针规整而古拙。枝上立双鹤,互为俯仰顾盼之姿。刀法用高浮雕,色泽已呈暗紫。

  款识刻于松皮脱卷露木之处,阴文行楷五行:“余至武陵,客于丁氏三清轩,识竹溪兄,笃于气谊之君子也。岁之十月,为尊甫熙伯先生八秩寿,作此奉祝,辛未七月朔日,松邻朱鹤。”

朱小松

  朱缨,字清父(甫),号小松,人称“小松先生”。朱缨的文学艺术修养高于其父,故而竹刻技艺也更胜一筹。

明晚期 朱小松 竹雕刘阮入天台香筒 上海博物馆藏

在他的作品中,最有名的是《刘阮入天台香筒》。这件香筒于1966年4月出土于上海宝山县颜村镇的一座明代墓葬,墓主是明代万历年间的朱守城夫妇。

  香筒通体画面层次丰富,古松盘曲,山石嶙峋,松下有美女与老翁席地对弈,另一老者支颐旁观。山石间洞府半开,一仕女手执纨扇,面带微笑,戏逗双鹿。作品布局严谨,雕技高超,令人称绝。

明晚期 朱小松 竹根雕佛手 故宫博物院藏

  佛手用竹根雕成,呈并蒂折枝式,以曲直、深浅的刀法变化将佛手的姿态表现得惟妙惟肖。特别是佛手果皮的处理,棕点麻皮的肌理效果非常逼真。

朱三松

  朱稚征,字叔子,号三松,较全面地继承了家族的雕刻技艺。


明晚期 朱三松雕竹窥简图笔筒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竹人录》记述他“性简远,善画远山、澹石,丛竹、枯木,尤长画驴。其雕刻刀不苟下,兴至始为之……所刻笔筒及人物臂搁、香筒,或蟹,或蟾蜍之类,当时即已宝贵。”

明晚期 朱三松雕竹窥简图笔筒 局部

  嘉定“三朱”擅长深刻浮雕、透雕和圆雕,由朱松邻开创,至三松技法愈精,臻于完备。这种技法也是嘉定竹刻的主要传统技法。

明晚期 朱三松 竹雕渔翁 故宫博物院藏

  嘉定竹刻作为一个艺术流派,最大的特点并不是技术层面的深刻透雕,而是文人的介入和作品的文化气息,自此数百年间中国文人与竹雕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成就了竹雕艺术的发展。

现代文玩——王世襄

王世襄

王世襄先生是当之无愧的“京城第一玩家”,新中国成立后在故宫工作,后来却阴差阳错的遭开除。

清黄花梨上折式交杌(王世襄旧藏)

不过这也彻底释放了他,他玩的东西五花八门,粗算就有蟋蟀、鸽子、大鹰、獾狗、掼交、烹饪、火绘、漆器、竹刻、明式家具等。不是为了消遣,而是真心喜欢。用他自己的话说:“从小学玩儿到大学,我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

明黄花梨夹头榫画案(王世襄旧藏)

然而,若没有王世襄,那些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玩物”,将永远无法跟“文化”二字关联起来,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光彩,以至于曾有人评价说:“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但再也不会出现王世襄了。”他使井市的“雕虫小技”登上了“大雅之堂”,他既能玩,也能写,他玩物并研物,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一门“世纪绝学”。

王世襄夫妇旧藏,已有1200多年历史的唐 “大圣遗音”伏羲氏古琴。

2000年,86岁的王世襄,将一生文章结集为《锦灰堆》出版,书中涉及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乐舞、忆往、游艺、饮食、杂稿等十二类。这套奇书出版后风行一时,成为从事收藏和鉴赏者的必读书。


王世襄旧藏御制虫(蝈蝈)笼

不得不说,少年时代的游乐艺趣,最终都成为王世襄研究的对象。大凡他玩过的东西,都留下了心得。


王世襄先生旧藏 “明鱼龙海兽紫檀笔筒”


王世襄旧藏—“澹庵”冲天耳三足炉

王世襄火绘葫芦片嵌镶红木圆盒成对及王世襄火绘葫芦别针

王世襄旧藏—晚清 官模子水浒故事蝈蝈葫芦、官模子春梦图蝈蝈葫芦、官模子云龙麟狮蝈蝈葫芦、官模子山水人物蝈蝈葫芦

文玩其实是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同时也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手里的一件小玩意,在把玩的同时也能帮助繁杂的心情平和下来。有人抱着投资的心态进入文玩领域,但对于真正喜好文玩的玩家来说,文玩,玩的是一种文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由原来的物质追求,转变到现在的精神追求。文玩也在这种转变中,起到了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的作用。

责任编辑:子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