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爱竹——博物馆明清竹雕精品赏析

 颐源书屋 2016-07-15
————————————————————  特别声明:媒体转载需经本人同意
  ————————————————————  君子爱竹——博物馆明清竹雕精品赏析
  周广利   图/文  数年前,因为对竹雕的热爱,提高自己对竹雕的认知度,充实脑中的竹雕知识信息,我便开始寻觅收藏在全国各大博物馆中的竹雕珍品。我的足迹遍布了全国三十多个省市,百余家博物馆。拍摄了大量的藏品图片,建立了自己的图片资料库。以下是我在全国各地博物馆拍摄的有代表性的竹雕器的部分图片,配以自己对竹雕的理解和感悟,与藏友们分享,共同学习提高,不妥之处,请藏友们斧正。
  竹雕在杂项“竹木牙角”中排第一,可见竹雕在杂项收藏中的地位。竹雕材质并不珍贵,珍贵的是竹雕器上的雕刻艺术,文化信息。它记载着文人工匠对人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时代的情感。文人喜竹,是因竹的骨气:宁折不曲。这种气节迎合了文人清高的性格,于是就有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情怀。据记载,竹雕始于汉代,明代后,受到文人、书画家的参与,才将竹雕艺术的品味推向了高峰。随之出现了嘉定、金陵两大派系,以及浙派、徽派等小系。竹雕大师辈出,如朱鹤、朱稚征、封锡禄、濮澄、吴之璠、顾珏、张希黄、周颢等等, 他们在竹雕艺术上形成的高度至今少有人能逾越。  ————————————————————
  竹雕松鹤笔筒,明代,作者:朱鹤,南京博物院藏
  朱鹤,字子鸣,号松邻。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竹雕大师,“嘉定派”竹雕的创始人。朱鹤喜绘画精诗文,更擅长雕刻,善于在竹筒上刻山水、人物、鸟兽。  此件松鹤笔筒采用竹根雕制,筒身有松、鹤、梅、竹、灵芝等纹饰组成,每个细节都雕刻的写实逼真。作品在竹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作用。当年此作品在上海博物馆展出时,被放在大厅中央最显眼的位置,可见作品的份量。朱鹤的作品也影响了后代紫砂界仿生器的创作,清代的陈鸣远,近代的蒋蓉或多或少都受到过他的影响。
  在艺术界,写实是艺术永恒的表现形式。写实要写实的有思想,写实的精确,写实的可以乱真,这才是打动人心好作品。  松鹤笔筒有纪年纪事款。在收藏中,有款和无款,珍贵程度相差很大。款能记载古物的年代,避免后人争论。款就是历史,就是文化,收藏藏的是历史,玩的是文化。
  款:“余至武陵,客于丁氏三清轩,识竹溪兄,笃于气谊之君子也。岁之十月,为尊甫熙伯先生八秩寿,作此奉祝,辛未七月朔日,松隣朱鹤。”  辛未年是正德六年,即公元1511年,为明代中期。  ————————————————————
  竹雕高士图笔筒,明代,作者:朱稚征。上海博物馆藏
  朱稚征,号三松,上海嘉定人,朱鹤之孙,朱缨之子。  作品镂空雕刻,人物高浮雕,在有限的平面上充分表现人物景物的立体感。书桌的透视,人物的体积感都表现的恰当。松枝松针不杂乱,层次分明,走势有风吹动的感觉。高士上半身周围采用镂空雕刻,镂空部位变深变暗,增加了人物周围的反差,达到突出主要人物的目的。 此高士图纹饰已被黄山地区用作电脑工仿制笔筒的范本,需防假冒。
  ————————————————————
  竹雕二乔并读图笔筒,清早期,作者:吴之璠,上海博物馆藏
  吴之璠,字鲁珍,号东海道人。清代康熙年间书画家、竹刻家。独创了剔底阳纹刻法。  这件笔筒的雕刻方法是吴之璠独创的剔底阳纹刻法的代表作。剔底留出稍高出底子的竹层,再进行浅浮雕技法雕刻。画面大面积留白,突出表现主体。类似绘画中的工笔画。
  笔筒取材《三国故事》中的大乔小乔并读的画面。两个人物在布局上一斜坐矮榻之上,一坐榻前凳上阅读,右边一乔的腿与左边榻床的腿形成呼应,使画面达到平衡。榻上文房用具摆放点缀,雅致美观,增加书香氛围,烘托人物主题。吴之璠的作品,很注重人体结构的刻画,飘逸的服饰下纤纤女子的内在结构表现的极其精妙。  ————————————————————
  竹根雕松纹壶,明晚期,作者:濮澄,故宫博物院藏
  濮澄,字仲谦,明万历至崇祯时期的雕刻家,“金陵派”竹雕创始人。  作品以松树造型做壶身,松枝做壶把,壶边配小枝与松针,粗与细、大与小搭配偕调,节奏感强烈。壶隐藏于松树之中,增添了壶的趣味性。
  ————————————————————
  竹雕二仙渡江图臂搁,清乾隆二十一年,作者:邓渭,上海博物馆藏
  邓渭,号云樵山人,清乾隆年间刻竹治印名家,喜刻薄地阳文,竹刻家邓孚嘉之子。  作品布局设计几乎达到完美。臂搁分前景云景两部分,人物神态滑稽可爱,脸相与吴之璠作品中的人物有点相近。一片叶子成为仙人船只,卷边,雕刻精细。水浪过渡巧妙。用阳面阴刻线技法表现远近云纹的过渡与层次,绝妙而有创意,可见作者聪慧过人。
  ————————————————————
  竹根雕打哈欠的罗汉,清早期,封锡禄,上海博物馆藏
  封锡禄,字义侯,清康熙年间竹刻家,擅长竹根人物圆雕。世居嘉定。  这件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传神。罗汉打哈欠的神态如同摄影瞬间,抓拍的相当精彩。双手和脚用力后的肌肉紧绷,粗筋暴露的写实处理,两只脚板和脚指的方向变化,再结合面部表情,把罗汉的平民化神态表现的朴实可亲。作品反映了作者观察生活细致入微的精神,体现了艺术从生活中来的真理。在雕刻处理上,块面干净,线条清爽。衣纹线条与地面线条结合成大的趋势感,很有韵律,如流动的江水。
  ————————————————————
  竹根雕五子戏弥勒,明中晚期,作者:朱鹤,宁波博物馆藏
  朱鹤,字子鸣,号松邻。嘉定派创始人。  朱鹤刻人物不可与封氏兄弟相比,封氏比朱氏晚,封氏的作品也学了朱氏的风格,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封氏作品达到了圆雕的高峰。此件作品童子与弥勒的大小比例有点不偕调,也许不能用今人审美去要求。弥勒的手的结构准确,手指带有情感,肥中有结构,不象现代一些弥勒像手部雕刻臃肿。
  ————————————————————
  留青竹雕山水笔筒,清早期,作者:周笠,上海博物馆藏
  周笠,字牧山,清嘉定人,周颢之侄。善刻竹,与周颢齐名。擅长绘画,山水师从元四家。  留青竹刻也称平雕、皮雕等。所谓留青雕,即为剔底留下竹表面的一层薄薄的青皮,在青皮上浅刻图案。留下的青皮年代越久青色变黄色越多,底色变赭红色越深,形成赭红与黄色的对比,深浅反差的效果强烈,从而突出所表现的主题。留青竹雕仿品不多,因为竹的青皮染成黄色不易,青皮不吃色,仿制难度较大。
  此件作品为留青雕作品中的精品。擅长绘画的周笠,在山水的空间、层次的把握上,线条的处理上有自己独特的技法。  ————————————————————
  留青竹雕楼阁山水图笔筒,清代,作者:张希黄款,上海博馆藏
  张希黄,明末人,留青竹刻发明者。  此作品加了款字,证明不能确定是不是张希黄本人所作。
  作品楼阁四周不留青,前景树石多留青,加强了主体的突出。远山云雾的过度把握如笔在宣纸上表现一般朦胧。  ————————————————————
  竹雕草虫白菜图笔筒,清早期,作者:沈全林,故宫博物院藏
  沈全林,字榕盘,晚号西池老人,嘉定人。画花鸟草虫,无不工妙,工刻花鸟于竹玩。  平面向内深刻表现纹饰的立体感,这是沈全林作品的特点。作品用白菜做主体纹饰,白菜的卷曲转折,叶脉粗细都雕刻的非常写实,白菜叶的大小布局搭配很有画意。白菜叶缝处刻了两只螳螂,摆出攻击架势,生动栩栩,四周再阴刻小草点缀,画意浓浓。
  同样纹饰的沈全林竹雕笔筒,浙江博物馆也有一件,拍卖会上也见到过,可见沈全林当年批量生产过这一纹饰的笔筒。  ————————————————————
  竹根雕陶渊明赏菊,清早期,邓孚嘉,上海博物馆藏
  邓孚嘉,字用吉,清康熙至乾隆年间人,原籍福建,客居嘉定。工山水画,精竹刻。  竹雕山子摆件是文人放于案头,观赏怡情的艺术小品,有时也雕成笔架。此作品S型构图,采用写实、镂空、圆雕技法雕刻而成。主人翁陶渊明手捧菊花侧目观望地下的灵芝,衣纹飘逸。松针分成三组,每组大小,方向都有变化,节奏感强烈。在艺术理论上,变化产生节奏,节奏产生美感。地面岩石的块面由不规则几何型石块组成,装饰性很强。这种岩石的雕刻方法在清代许多竹雕作品中也能够见到。整件作品人景谐调,是一件文房案头观赏佳品。
  ————————————————————
  竹雕荷花笔筒,清早期,作者不详,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沈阳故宫是清政府入关前的皇宫,宫内收藏的一些艺术品的档次不比北京故宫逊色。此件竹雕荷花螃蟹蝈蝈笔筒也是明清竹雕中的精品。整器用荷叶荷花作造型,各类昆虫点缀笔筒周围,生机盎然。笔筒采用写实仿生雕手法,力求花虫真实。荷叶面积大,叶茎多,叶茎用剔底阳纹雕刻,费时费力。笔筒的中心,画眼及高潮部位在荷花与蝈蝈,其他都是陪衬。精湛的工艺,让观赏者久久不愿离去。  ————————————————————
  竹雕篆文笔筒,清代,作者不详,天津博物馆藏
  笔筒用篆文印的形式装饰,很雅致,文人气息很浓,也很少见。篆文:别有天、南窗、梧月、竹林、大雅等。  ————————————————————
  竹雕十八罗汉攘紫檀口底笔筒,清代,作者不详,天津博物馆藏
  整器为满工云纹和十八罗汉,罗汉手拿各种道具,表明各自身份。托塔罗汉、笑狮罗汉、降龙罗汉等。云纹是烘托主题的主要纹饰,作者用云的疏密来突出主题人物。罗汉的周围大面积留白即为此意。  ————————————————————
  竹雕人物故事笔筒,明晚期,作者不详,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嘉定派竹雕风格作品。松树松针,山石块面追求质感。仔细看,左下方有个高士在给梅花鹿喂食,小细节的表现使作品更加耐人寻味。  ————————————————————
  竹根雕桃型洗,清早期,作者不详,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应该是一件观赏用的桃型洗。枝叶逼真,立体感强。叶子的卷曲变化,排列,布局,有意无意去破坏两个圆形的完整,从而获得变化之美感。  ————————————————————
  竹雕竹节笔筒,清早期,作者不详, 中国竹雕博物馆藏(上海嘉定)
  中国竹雕博物馆坐落在上海市嘉定区,馆舍面积不大,展出的明清竹雕也只有几十件。因成立较晚,大部分展品是从上海博物馆调拨。  此作品整器竹节造型,竹叶上停了只蝈蝈而使笔筒有了生气。竹叶的层次,叶与叶之间的排列都经过精心设计。胸有成竹,追求画意。
  ————————————————————
  竹雕兰花杯,明代,作者不详,中国竹雕博物馆藏(上海嘉定)
  兰花叶支撑此杯,三角型构图,非常有力度。一片下垂的兰花瓣打破了弧形叶的完整。这在美术中叫破,破坏完整,产生变化,变化产生节奏,节奏产生美感。可见作者的美学修养,美学功底之深。  ————————————————————
  竹雕荷花笔筒, 清早期,作者不详,中国竹雕博物馆藏(上海嘉定)
  珍珠地,在一些古代金银器上常见,用在竹雕上非常少见,珍珠地产生了装饰美感。前面部分荷叶背面叶茎用阳刻法刻叶茎,卷曲的荷叶正面的叶茎用阴刻法刻叶茎,较好地表现了荷叶的正反两面的真实效果。这些细节的处理很能体现作者观察生活的功力。  ————————————————————
        竹雕狮子香熏,清早期,作者不详,中国竹雕博物馆藏(上海嘉定)  此类造型的狮子香熏在古代铜器中常见,用竹根雕刻的这类造型的香熏不多见。狮身与头部形成90度直角,赋予作品动感。嵌眼珠的方法,在木雕作品中常用,在竹雕作品中不多见。
  ————————————————————
  竹根雕刘海戏金蟾,明代,作者不详,武汉博物馆藏
  典型的明代开脸,小眼睛、扁鼻子、大嘴巴。手臂和腿上的肌肉表现的夸张结实。古代画家和雕刻家也没学过人体解剖学,怎么会把人物结构掌握的如此之准确,不得而知。  ————————————————————
  竹根雕达摩,清早期,作者不详,武汉博物馆藏
  达摩的头顶有个“大瘤”,那叫肉髻。在佛教界,佛像头上都有个肉髻,那是修行成佛后的标志。作者将达摩头上也夸张地做了肉髻,表明达摩已有佛相。我们可以在很多古代罗汉、达摩画像以及雕刻作品中看到肉髻。  ————————————————————
  竹雕八仙笔筒,清早期,作者不详,四川省博物院藏
  八仙题材在竹雕笔筒中不多见,人物多,人物形象又被人熟知,所以雕刻难度大。这件作品着重刻画脸部、手部,其他部位简化处理,形成了虚实对比。  ————————————————————
  竹雕和合二仙笔筒,清早期,作者:吴之璠,四川省博物院藏
  吴之璠,字鲁珍,号东海道人。清代康熙年间书画家、竹刻家。独创了剔底阳纹刻法。  吴之璠的作品,手指雕刻是他的特点和风格。他刻的手指准确,且有“表情”,笔筒中前方拿扫帚的一仙左手手指翘起的兰花指非常生动。在艺术上,把手称之为表达情感的第二肢体语言,有“画人难画手”之说。 吴之璠的作品在运用这一“肢体语言”上做足了文章。
  ————————————————————
  竹雕采药老人笔筒,清早期,作者不详,四川省博物院藏
  作品脸部五官、胸部、脚踝关节以及手部等,用浅浮雕微妙的深浅变化,准确的表现出人物的立体感。  ——————————————————
  竹雕牧牛图笔筒,清早期,作者:吴之璠,四川省博物院藏
  作品用浅浮雕的技法,表现童子与牛的肌肉骨骼结构,层次渐变过度把握的相当精确。牧童的衣服被风吹动的感觉,衣服与人体肌肉的立体关系,都处理的无懈可击。  吴之璠很注重细节处理。牧童左脚大脚指与另四指张开,这是牧童在用脚力夹住牛背,脚向下滑动出现的脚指自然张开的细节。体现了吴之璠观察生活的细致。目前,市场上这一纹饰的笔筒仿品很多,但只要从细节入手,鉴别真伪不是难事。
  ————————————————————
  竹根雕“福寿”盖盒,清早期, 作者不详,上海嘉定中国竹雕博物馆藏
  “佛手”意:福寿。这件作品与佛手实物相比,有取舍,有提练,有美感,有韵味。作者将佛手设计成扁型盖盒,实用之余又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
  竹根雕渔家乐,清代,作者不详,山东博物院藏
  渔船的粗犷与渔网的细密形成粗与细的对比。船上孩子在玩耍,大人在忙碌。船仓内一童子升出头与仓外玩耍的童子形成呼应。船上晒的衣物,船顶上坐着的小狗,都是渔家生活的小细节。一幅渔家生活的生动画面展现出在眼前。  ————————————————————
  竹根雕醉翁,清早期,作者:封始幽,故宫博物院藏
  封始幽,嘉定人,封氏圆雕的第二代传人。继承了上辈封氏三兄弟(封锡爵、封锡禄、封锡璋)的圆雕技法,作品不见创新。  ————————————————————
  竹刻幽壑奔泉图笔筒,清乾隆二十七年,作者:周颢,上海博物馆藏
  周颢,号芷喦。清代画家,竹刻家,竹刻更为有名。  以竹代纸,以刀代笔,用刻刀在竹上作画。运用线条的粗细疏密,表现景物的明暗层次,如同钢笔画,剌绣中的乱针绣,个人风格突显。此件作品乱中有整,刀乱型不乱。枊叶、石头、水流交待清楚。2016年 6月,上海博物馆举办周颢艺术展,展出这位“两栖”艺术家的书画和竹刻作品,全面展示周颢的艺术成就。
  ————————————————————
  竹雕洛神图笔筒,清代,作者不详, 上海博物馆藏
  作品虽未署名,但从风格看有吴之璠作品的神韵。仙女 的头发丝缕细密与脸面的光洁形成对比,突出面部。肩带从身后穿越,飘逸舞动的质感表现逼真。人物比例偕调,身姿婀娜。  ————————————————————
  竹根雕蟠松杯,明晚期,秦一爵,宁波博物馆藏
  秦一爵,明末人,继朱氏之后的又一竹刻高手。  作品中松皮鳞纹刻的很规整,松针根根清爽,装饰味很强。松枝的走势变幻莫测。口沿刻一细线,使竹雕杯尽显精致和华贵。
  ————————————————————
  竹根雕群仙祝寿山子,清代,作者不详,上海博物馆藏
  山子高40公分左右,有近百个人物。整个山子,有山有水,假山通幽,亭台楼阁,怪石嶙峋,林木丛生,非常丰富。布局杂而不乱,大小结合,线面结合。岩石的块面刻法在古代玉雕山子中也能见到相同技法。是一件竹雕中极为罕见的珍品。  ————————————————————
  竹刻松壑云泉图笔筒,清乾隆九年,周颢,上海博物馆收藏
  周颢的竹刻在他50岁后才趋于成熟,周颢因为勤奋,留下的作品不少,所以在各大拍卖会上常见他的作品。这件作品难度很大,作者用线条表现树干和松针的层次非常娴熟,支干在松针间穿插而不乱,用刀随意轻松。  ————————————————————
  竹雕赤壁夜游图笔筒,明代晚期,作者不详,上海博物馆藏
  大块面,大刀阔斧,三角刀、平口刀并用。高山深涧,苍松流云,布局疏密有致。人物或交头结耳,或回头张望,神态刻画精妙。  ————————————————————
  竹雕刘海戏金蟾笔筒,清代早期,吴之璠,上海博物馆藏
  作品跟吴之璠的另一件'和合二仙'笔筒相似,就是少了一仙。扫帚的立体感,腰带结的转折,人物的神态等等,都表现的令人称绝。吴之璠刻松枝有特点,由多个“Z”字型组成。  ————————————————————
  竹雕文人雅集笔筒,清代,作者不详,上海博物馆藏
  松下高士对弈,赏画,听琴等题材是明清竹雕中常见的题材。此作品在人物雕刻中,用线与面的方法处理人物结构,抓住人体结构要点,关健处只用几条线勾画出人物的立体感。在山石施刀上,圆刀、平刀、三棱刀等并用,用刀非常丰富,但仍不失整体。为使主体人物突出,作者用平刀处理人物周围,使人物周围较为空旷干净,达到视觉上突出主题人物的效果。  ————————————————————
  竹雕文人雅集笔筒,明代晚期,作者不详,上海博物馆藏
  作品有“粗大明”之感,粗犷中见精细。镂空雕刻,人物各异,回首转头,相互呼应。桌子透视,桌上道具,都一丝不苟。  ————————————————————
  竹雕人物臂格,清代,作者不详,上海博物馆藏
  雕刻方法耳目一新。一般竹刻剔底阳纹浮雕表现景物甚多,平面向下掏挖雕刻,表现人物的立体感,这种刻法较为少见。作者胸有成竹,驾驭全局能力很强。此刻法不足之处是表现鼻子的立体感欠佳。  ————————————————————
  竹根雕蟠松洗,清早期,邓孚嘉,上海博物馆藏
  邓孚嘉,字用吉,清康熙至乾隆年间人,原籍福建,客居嘉定。  作品以一片松皮为型,松枝曲折盘卷洗中,粗旷与精细对比,写实与抽象对比。
  ————————————————————
  竹雕迎驾图笔筒,雍正七年,顾珏,故宫博物院藏
  顾珏,嘉定人,清雍正年间竹刻名家。他刻竹一反传统的嘉定派风格,转向精雕细刻。他的作品要经过一、二年时间才能完成。独立门庭,自创一派。  此作品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刀法粗细结合,纹饰疏可走马,密不透风。顾珏作品在拍卖会上很受追捧,在国外的大拍上有超过二千万的作品成交。
  ————————————————————
  竹雕兰亭高会图笔筒,清中期,作者:马国珍,上海博物馆藏
  马国珍,清代乾隆年间人,善竹刻,工镌花鸟、山水。又稍变邓孚嘉法,作折枝花果,禽鸟等。  题材很著名。笔筒纹饰描写的是书圣王羲之,于会稽山阴兰亭(今绍兴越城区),修禊事也。曲水流觞,将酒放于水中飘流,高士们列坐其次,边饮酒边作诗边书法,一派文人雅集图画。
  雕刻上采用高视角全景式构图,人物成组穿插树林之间,深刻浅刻并用。表现王羲之的作品一般都会有鹅,“羲之爱鹅”书画之人都知道。  ————————————————————
  竹雕抚松图笔筒,清代,作者不详,上海博物馆藏
  作品如同中国画中的写意人物画,意到笔不到。此作品用线条勾出人物的主要轮廓结构,线与面的关系处理恰当。用刀非常随意,萧洒自如。是一件写意雕刻方法创作的较好的作品,十分难得。  ————————————————————
  竹雕九狮图笔筒,清代,作者不详,上海博物馆藏
  满工,松枝头在上,松针在下。松枝为何不下穿一下,变化一下,层次会更好。嘉定派的有些竹雕都有这个共性。狮的眼睛用镶嵌工艺嵌入眼珠,画龙点睛。高浮雕,立体感强。整体感觉很精细,精美。  ————————————————————
  竹雕松荫高士雅集图笔筒,明代,作者不详,浙江博物馆藏
  笔筒共刻有十一个人物,分三个部分,论诗、听琴、造仿。人物姿态各异,论诗者或站或立,或执笔论诗,或执卷聆听。弹琴者怡然忘我,听琴者凝神琴韵。展现了四、五百年前的那场文人雅集盛会。刀法上极为粗旷,反映了明代竹刻家们还处在竹刻的探索阶段。  ————————————————————
  竹根雕刘海戏金蟾摆件,明代,作者不详,浙江博物馆藏
  初始以为刘海跨下为虎,很像旧时小孩穿的虎头鞋。但仔细琢磨应是刘海,跨下应为金蟾。刘海发型像早期佛像的磨光式,没刻发丝。大嘴扁鼻,粗大明的效果十分明显。  ————————————————————
  竹根雕鹿衔灵芝杯,清代,作者不详,浙江博物馆藏
  鹿衔灵芝造型的竹雕杯,经常能在拍卖会上见到。此图看不出是杯,还需竹杯倒过来放置一图,方知是杯。将鹿的面部与灵芝设计成平面,形成平整杯底,便于摆放。雕刻上以简为主。  ————————————————————
  竹根雕山石人物山子,清代,作者不详,上海博物馆藏
  高耸的岩石缝中挂下一松一树,松与树的精细与岩石之粗旷形成对比。山下小憩的高士,抬台仰望,赞叹生命力的强悍。岩石处理成大、中、小三个部分,大小有穿插,前后排列有变化,走势造型如海浪,具有强烈的节奏美感。  ————————————————————
  竹根雕东方朔摆件,清中期,蔡时敏,上海博物馆藏
  蔡时敏,字逊初,雕镂工巧,最善人物,不袭封师面目而能自成一家。  如果见到老者手拿仙桃,或肩扛桃枝这样的纹饰图样,基本可确定为东方朔了。传说东方朔偷了西王母的仙桃后活了一万八千多岁,后人将其尊为寿星供奉。
  此作品在人物雕刻上注重人体结构骨骼的表现,如:头上的头盖骨分成三块,表现夸张。双臂衣纹下能察见肌肉结构。周围衬以岩石,使人物不显单调。紫檀木底座精致而华贵。此类形式的人物摆件在明清竹雕中较多,略变一下,边上放个蒌子就是采药老人了。  ————————————————————
  竹雕竹石图笔筒,清乾隆八年,周颢,上海博物馆藏
  清代画家周颢把画搬到竹笔筒上,笔墨味道很浓。一刀如一笔,刀刀笔笔有力。疏与密的节奏美感,点与线如音符般跳跃美感,一气呵成。可谓到了"多一笔嫌多,少一笔不够的境界。” 周颢的仿品很少,因为他的东西很少有人能仿,仿者内功达不到这一高度。  ————————————————————
  竹根雕“雄霸四方”,清代,作者不详,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写实雕刻,植物叶子纵横交错地盘在螃蟹身下。这一类型的作品常常用来做镇纸,也可把玩。  ————————————————————
  竹根雕“三羊开泰”山子,清早期,作者不详,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三只羊仰望山顶的太阳,三羊开泰又作三阳开泰,大意都是吉祥如意。山成柱子型,增添山势险峻。大块面山石配以松树和石缝间小花小草,作大小对比,粗细对比,制造节奏美感。  ————————————————————
  竹根雕东方朔,明代,作者不详,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东方朔袒胸,手拿仙桃,笑容稚气。人物结构,神态都雕刻的非常好,有封氏特点。是一件明代竹刻人物的标准器。  ————————————————————
  竹雕赤壁夜游图笔筒,明晚期,作者不详,上海博物馆藏
  三国故事《赤壁》是竹笔筒中常见的题材。此作树的刻法装饰性很强,一树,一石,一云处理干净。船的四周处理空旷,突出夜游船只的主题。  ————————————————————
  竹雕香山九老图笔筒,清嘉庆十七年,时澄之,上海博物馆藏
  时澄之,字志范,嘉定人,清嘉庆年间竹刻名家。  笔筒上下通景,顶天立地,雕刻满满,给人以厚实之感。作品虚实有序。实之处精雕细刻,如竹下人物,松,前景中的树木都雕刻较实。虚之处少施雕琢 ,如笔筒中上部用云雾虚化竹林繁杂的竹叶等。画面中部竹杆采用深雕法,造成视觉上的阴影,衬托了主题人物。
  ————————————————————
  竹雕春圆夜宴图笔筒,清乾隆五十七年,作者:马国珍,上海博物馆藏
  马国珍,清代乾隆年间人,善竹刻,工镌花鸟、山水。  在绘画上夜宴图有几幅,最有名的是五代十国时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明代画家仇英根据李白的诗作而绘的《春夜宴桃李园图》等。此件竹雕《春圆夜宴图》笔筒人物众多,张灯结彩,高士们欢聚春夜,文人雅集,斗酒赋诗,场景祥和。在雕刻处理上,人物、树木周围雕刻的很干净,不留一丝杂物。人物、树木的精细与山石的块面形成对比,装饰性很强。
  ————————————————————
  竹雕松下品茗图笔筒,清早期,作者不详,辽宁省博物馆藏
  从人物脸型胡须看有明代遗风。画面中左方侧坐的主要人物高士在聆听对面高士的叙说,作者在雕刻上对人物头部周围进行了留白处理。在艺术理论上,这是突出主要人物的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高士身后背琴的童子和画面左前方的老者周围的处理则显的杂乱,在视觉上有意不让次要人物抢镜,作者显然具备较深的美术功底。古人虽没有美术理论教学,但用当代绘画理论去验证,不少作品都具有当代学院派的影子。  ————————————————————
  竹根雕降龙罗汉,清代,作者不详,中国竹雕博物馆藏(上海嘉定)
  罗汉成S型造型,使人物具有舞台表演动感之美。在艺术理论上,我们把艺术品中的人物往往用艺术夸张的手法进行处理,尤如舞台人物的一招一势的艺术处理一样。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经过生活的提练而成为艺术品。  ————————————————————
  竹根雕人物摆件,清代,作者不详,上海嘉定中国竹雕博物馆藏
  寿星的手指很长,童子的嘴巴很大,这就是古人的审美,古朴之美。寿星脸往右转,童子脸往左转,产生呼应,形成视觉中心,使画面收而不散。  ————————————————————
  竹雕访友图笔筒,明代,作者不详,上海嘉定中国竹雕博物馆藏
  形容明代的艺术品,往往会用“粗大明”来形容。作品人物线条不多,但结构都在,松树也不复杂,但层次转折都有,是一件雕刻上典型的古代抽象竹雕佳作。  ————————————————————
         竹根雕牧牛童子摆件,清代,作者不详,上海嘉定中国竹雕博物馆藏  这件作品所表现的童子丑丑的,老牛笨笨的,古拙之美,病态之美显现眼帘。
  我们会觉得古代雕刻家雕刻的仕女人物不美。为什么不美?看过晚清的一些宫内格格、皇妃、皇后等人物照片后就明白了,宫中经过千挑万选的“美女”也不美,与当今美女无法相比。这不奇怪,时代在变迁,科学在发展,信息在灵通,审美标准也在改变。那时的画家和雕刻家们信息不灵,既无资料,也无模特,只能参照身边的人物长相绘画与雕刻。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他们也不知道真正的美人长的啥模样。这种现代人认为的丑在那个时代就是美,也是我们常说的“病态美”,也可谓是那个时代的特征。  ————————————————————
  竹根雕螭龙摆件,清代,作者不详,武汉博物馆藏
  作品三角型构图,非常有张力。名字可起《母与子》,螭龙妈妈回头与小螭龙亲昵,螭龙妈妈头上的小螭龙低头下看,画面形成了焦点和视觉中心,这就是艺术家艺术修养的体现。  ————————————————————
  竹黄雕铁拐李臂格,清代,作者不详,浙江博物馆藏
  竹黄雕是竹雕中的一个门类,又称翻黄竹刻。用竹内壁的一层(俗称竹黄)处理压平后,再贴在木板上进行雕刻。此件臂格采用浅雕技法,如绘画中的素描速写,浓墨线条勾画人物的结构。铁拐李坐在夸大的胡芦上,底下还有一根拐杖。这根拐杖交待了人物的身份。  ————————————————————
  竹黄雕捧盒,清代,作者不详,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这类宫廷用器主要是雕刻规整,工匠心细都可完成。图案设计的有没有艺术性,就需要有一定艺术修养的工匠来完成了。浙江黄岩,湖南邵阳,四川江安都是竹黄雕刻工艺的传承地。  ————————————————————
  竹根雕松纹杯,明代,作者不详,浙江博物馆藏
  皮壳很漂亮,有原配底座更为珍贵。  ———————————————————
  竹根雕兰花杯,明代,作者不详,浙江博物馆藏
  据说明清时期雕刻犀角杯的匠人,在雕犀角杯之前都要用竹根做练习雕刻。竹价廉 ,雕坏了不可惜,于是传世了不少如犀角杯一样的竹雕杯。这件竹雕兰花杯不细看还真像犀角杯。  ———————————————————
  竹根雕刘海戏金蟾,明代,作者不详,浙江博物馆藏
  作品表现的刘海宽衣左袒,宽嘴大鼻,眼珠用犀角攘嵌,可见作品的档次。刘海的肌肉或者说婴儿肥的质感表现很逼真,比例准确,打磨圆润。刘海的神态表现喜人,可爱。黄杨木海水纹底座也非常精致,与坐像呼应。属竹雕精品中之精品。                                                      (完)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