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卓尔不群的竹刻艺术

 秦岭之尖 2016-05-15

卓尔不群的竹刻艺术

清?邓孚嘉?竹根雕陶渊明赏菊 上海博物馆藏 (中国是竹的国度。《山海经》中「多竹」二字出现达二十一次之多,《尚书·禹贡》说「筱簜既敷」,意为大大小小的竹子遍布各地。中国的竹子不仅品类最多,而且分布广泛,是公认的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和分布中心。中国同样是开发利用竹类资源最早的国家。)

卓尔不群的竹刻艺术

明?朱鹤(朱松邻)竹雕松鹤图笔筒 南京博物院藏 (竹与我们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以至文豪苏东坡亦曾留下这样动情的文字: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篾,爨者竹薪,衣者竹被,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有意思的是,还是这个苏东坡,曾经吟道:「可使食无肉,不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于是,竹,一跃而为精神世界里不可一日无的佳侣。)

卓尔不群的竹刻艺术

竹根雕夔纹提梁卣 清中期?通梁高三七·五厘米?足最宽一二·三厘米 (竹之为文人所重,不仅因其形态优美、色质双绝的观赏性,更为她具有无与伦比的精神性,使文人士大夫借以反观自照,映现出自身追求的精神与品德。虚怀、直节、坚贞、素洁,千载以还,已不知是竹之比德于君子,还是君子比德于竹了。中国文人们运用着一切他们最拿手的方式,表达对竹的爱慕之情:诗词歌赋、丹青翰墨。)

卓尔不群的竹刻艺术

竹根雕云雷纹鼎 清中期?通高一二·七厘米?口径一二·四厘米 (然而他们犹嫌未足!到了明代中期,随着文房雅玩雕刻艺术的蓬勃兴起,文人们终于找到了一片新的园囿,可以继续挥洒其爱竹的热情。于是,卓尔不群的竹刻艺术,便在文人士大夫热切的目光下华丽登台!)

卓尔不群的竹刻艺术

清?沈大生?竹雕庭院读书图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 (笔筒截面椭圆,纹饰布置于筒身一侧,借月洞门为圆形开光。右侧松干阴刻楷书「禹川沈大生制」,门洞左侧阴刻「儋石山房珍藏」。「工朱氏雕镂法」的沈大生,作为身历明清两代的竹人,作品细节的处理更见细腻精微,与所谓「前明制度浑朴」渐行渐远,在审美趣味上是清盛期嘉定竹刻华美风调的先声)

卓尔不群的竹刻艺术

明?侯崤曾?竹根雕寿星? 上海博物馆藏(寿星左手持桃,右手置于湖石之上,石上近手处阴刻楷书款识「侯晋瞻为寒翁词丈六十寿」。寒翁为明末清初间名士、县人谢三宾号。此作为贺其六十寿辰而制,时在一六五三年左右。)

卓尔不群的竹刻艺术

清?吴之璠?竹雕刘海戏蟾图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朱三松所创「松下人物」类型的笔筒,将高浮雕与镂雕完美结合,这种样式在明末清初间的嘉定竹刻中得到广泛流传,形成所为「大明竹器」,特点鲜明。吴氏在继承这一经典样式的同时,着重发展了小松以来的浅浮雕工艺,并强化构图的绘画效果。浮雕凸起度的降低,章法上大虚大实的处理,已十分接近「薄地阳文」(如此作,将背景改为平底而不镂雕,则是标准薄地阳文)。

卓尔不群的竹刻艺术

清?封锡禄?竹根雕罗汉 上海博物馆藏所雕罗汉跣足坐于石上,瞑目打呵,耸肩伸臂,叉手下按,意甚惬然。背面左下石上阴刻「封锡禄造像」。金元钰评价封氏所作梵僧像,「奇踪异状,诡怪离奇」,与此正合。

卓尔不群的竹刻艺术

清?周颢?竹刻松壑云泉图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笔筒以浅刻法表现苍松数株矫夭于幽岩怪石间,山泉涌泻,谷中云烟翻腾,气氛氤氲。构图瑰奇,意境深邃。山、水、云、树纤细曲折。刀法变化多端,平刀直入,薄刀轻披,使转无不如意。山石上阴刻楷书款识「乾隆甲子长夏,芷岩制」。此器所刻山水,笔意自黄鹤山樵化出,与常见之疏笔小景大异其趣,信为周颢巅峰之作。

卓尔不群的竹刻艺术

清?邓渭?竹刻行书赤壁赋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款「时丙辰秋九月上浣书于怀白山房,云樵山人」。连珠印「得 」「璜」,引首印「草草」。刀法细腻圆顺,字底洁净,神采照人。

卓尔不群的竹刻艺术

清?蔡时敏?竹根雕太白醉酒 上海博物馆藏酒坛后刻「蔡时敏」三字图章形款。人物朵颐丰颡、含蓄的笑容、平行而流畅的衣纹处理以及温厚静穆的整体感,正是蔡时敏竹刻的典型面貌。

卓尔不群的竹刻艺术

清?竹雕竹林七贤图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竹林七贤」为中国画传统题材,实借魏晋故事描绘文人优雅闲逸的生活。这一主题嘉定竹刻每多用之,构图大同小异,而雕工精粗有霄壤之别。此器乃同类作品中极精之作,即鉴者所谓「顾珏风格」一类。顾珏雕竹为世所珍,摹者虽众,每苦不及。此作系雍乾间嘉定良工所制,若加「宗玉」款则俗眼难辨。

卓尔不群的竹刻艺术

竹根雕夔龙纹活环提梁扁壶 清中期?通高一三·九厘米?足最宽四·一厘米竹根圆雕,其型仿自青铜器,扁体,长圆口,粘接云纹双耳及活环提梁。颈部两道弦纹之间饰夔纹一周,腹部镂空缠枝莲纹地上,盘有一条正面夔龙。盖钮刻蝉纹。此件作品看似简单,实则制作难度很高,而其造型精致,纹饰规整,是清中期仿古竹雕艺术品中的稀有制品。

卓尔不群的竹刻艺术

竹根雕兽面纹鼎 清中期?通高一五厘米?口径一三·二厘米鼎圆体,双立耳,三足,腹外有一圈回纹地饕餮纹装饰带,鼎盖及三足荷叶底座为紫檀木制。盖钮以蜜蜡雕成,刻兽面纹及蕉叶纹。此鼎造型从周鼎中化出而加变异,线条纤柔圆润,已丝毫不见三代礼器的庄严意味。从器型、纹饰到盖、钮、托的复杂组合,清代的审美趣味清晰可见,且有较为浓重的宫廷气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