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天培养孩子边界力训练营》海松老师答疑

 久病爱中医 2019-04-28

在这几天的体验营中,我们梳理了一下大家关于边界力的讨论,班班注意到除了课程里的内容,大家对一些具体的问题还会有疑问。所以当当当当,我们请到了海松老师,对这些问题做出了详细的回答!

1、孩子总喜欢黏家长,我去哪他一定要跟着,甩也甩不掉,怎么办?

这个问题非常普遍,我观察到很多家长都是反映这个问题,他们会认为这是孩子的独立性不够。其实这其中可能有一个大家不太能注意到的原因,就是,父母自己太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了。

什么意思呢?

如果说父母看不到孩子的感受,没有去共情到孩子,那么孩子他的关注点也始终没有办法在自己的身上,也始终在父母的身上。父母到哪儿,他的注意力和关注就始终跟到哪,父母不在他的感受就没有了,只有父母来了,他才能确认哦,我是存在的。

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可能就比较容易明白,在我做的婴儿观察的过程中,有两个几乎是同一天出生的孩子,分别在两个家庭。然后被父母关注的这个孩子呢,妈妈跟她经常会有眼神的接触,哪怕就是换个尿布,他醒来,妈妈都会看着他。然后孩子不小心额头磕到床边儿了,妈妈也马上去抚摸他的头,是一个被足够关注的孩子。那这个孩子他到后来,即便是他自己一个人醒来,他也会玩儿旁边的小枕巾呀,玩儿旁边的布娃娃呀,然后他看着自己的手指,他都能看半天哦还能这么动,这么玩,非常省心。但是还有另外一个跟他同一几乎同一天出生的一个孩子,那个妈妈几乎也不怎么抱孩子,他的注意力也不在孩子身上,然后那个孩子就总是哭闹,一眼看不到妈妈就不停的闹。

所以理论上来讲,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他是不会觉得无聊的,任何周围的所有的事物,哪怕是自己的身体,他都会有很多玩儿的方法,他只要注意力能在自己的身上,他就能找到无数去玩儿的方法,就好比刚出坐在餐桌上的小朋友,好像那个所有的餐具都能是玩具一样,所有的饮料儿,他都能就像魔法师一样就倒来倒去呀,他是能玩儿出很多方式的。但是他为什么要黏着父母呢,就是他的注意力,没有办法在自己身上。

因为爸爸妈妈的注意力。都在大人自己身上,没有办法放到孩子身上,那这样孩子也没有办法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那么怎么做让孩子的注意力放在自已身上呢?下面有一个“自查清单”:

1.我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是否每次都会看着孩子

2.孩子呼唤我的时候,我是否会马上回应

3.我是否会关注和确认孩子的感受“你很痛对不对”“你现在很难过对不对”

4.我是否在陪他的时候真的在陪他?有没有一边看手机一边敷衍他?

2、教育冲突。我跟爱人,或者跟长辈的教育理念不一样,他们总喜欢对我指手画脚,我们一言不合就吵架,应该怎么办呢?

关于教育理念冲突这个也非常常见,很多父母包括爷爷奶奶,七八个人都在争论孩子的养育方式,有的时候他们争论就已经不是怎么样为孩子好了,他们好像争论的目标就是谁是对的,就是为了争谁是对的,只不过孩子是一个战场,他们通过孩子来证明谁是对的,然后通过孩子来表达他们之间的冲突。那这个对孩子是非常有影响的,想的就是孩子会把父母或者长辈之间的冲突内化成自己内心的冲突,之后会发展出很多很多的问题,所以如果你的家庭是有很多这样的冲突的话,我建议你们先关起门来,你们自己解决完你们的问题,然后再去面对孩子。不要让孩子承载和代谢你们之间的冲突。

还有一些严重的,他们会当着孩子的面吵架,骂很难听的话,甚至有的还会打架,那这个对孩子内在的体验创伤性的,他会把这个冲突全都内化到心里,并且他没有办法去寻求认同,我们知道,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他们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在父母身上寻求认同的,所以我邀请爸爸妈妈们在跟孩子相处之前,你们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做一些太出格的事情,这样的话对孩子来说,那个榜样就没有了,就比如说有个孩子,他的父母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军人,但是他会觉得他的爸爸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军官或者怎么样,这是他理想化的那个部分,然后他其实会认同这个部分,他就会觉得那个英雄就是他的榜样,是他奋斗的目标,他就很容易把这个爸爸理想化,但如果说这个爸爸是一个经常冲突的,打人的,骂人的,那他其实心里是没有这个榜样的。他要认同的那个对象就就没有了,他会很混乱,他不知道该听谁的,或者我该像谁那样。

所以,当一家人有教育理念冲突的时候,要认识到本质上是争夺一个家庭的主导权,自己解决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来争执。我有一个朋友,当他们夫妻争执不下的时候,采用的方式一三五七按照你的理念来,二四六按照我的理念来,也很好地解决了他们家教育冲突的问题。

3、我发现我自己有时候也没有情绪边界,不太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很容易发火。我可以做些什么让自己不那么容易发火呢?

成年人很容易情绪大爆炸,其实我不太知道您具体的情况,然后我只能凭感觉,或者猜测,给一些建议。首先你需要不断得去成长,找一些机会去成长,心理咨询是一个方式,参加团体也是一个方式,或者找到一些其他的能建立一些新的关系,或者能探索到自己的方式去成长。

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很容易情绪爆发呢,有可能是你内在的那个自恋不是很稳定,就比如说一个自恋比较稳定的人呢,如果其他人说你这件事情是不是能力不足没有做好。那因为他自己对自己是很认同的,自恋是稳定的,他就不会太觉得这是个什么事儿,但是如果对于自恋不足的人,人家要是说他是不是能力有点欠缺,那他肯定又要爆炸了,因为这个戳到了他很脆弱的那个自恋的那个部分,因为它本身就不是太稳定,所以别人一说他就容易爆炸,那这个就是其实是不太成熟的表现,那我的建议就是找一些方法去成长你自己,让你的人格变得越来越稳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强大,那么那个情绪就比较会比较好的得到控制。

这还要说一点就是成长,我不太建议让你自己一个人在家反省,自己在家面壁思过,最快的成长方式就是不断获得一些新的体验,比如说去做心理咨询,或者你去参加团体。在关系中不断地探索和成长自己,让这样的机会让其他人能做你的镜子,因为我见到太多就自己在家反省的人就越来越严重了,所以。可以找一些社会性的方式去成长自己,比如说参加人生实验室。

还有很容易发火的话,肯定是有原因的,你可以也可以看一下你在哪一些方面,就是是特别容易发火的,那可能就是比较容易刺痛你的地方,就是探索到发火背后的那个原因,比去压制住发火要更重要。

4、我们家小孩子在家还好,但是在外面不敢表达,很怂,怕他以后特别内向,应该怎么办?

我们可以从3个角度去理解这个问题。

首先,孩子在不同地方表达是需要时间的。有一些孩子是从小到大都爱表达的,他可能在家里在学校在外面都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有些孩子,他可能一直都不太会表达自己,我们需要去理解他,孩子可能到了高年级甚至初中、高中才会乐意表达自己。孩子需要一些时间,把表达这件事情过渡到所有的环境。

第二,通常,当我们觉得孩子胆小不敢表达的时候,我们会给他足够的空间,去理解他,他说什么,我们都说对,妈妈能理解你。这样的做法可能会有一个结果是,孩子觉得只有妈妈或者家里才是安全的。

但是现实生活中其实不是这样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完全地接纳和理解他,无限制地去包容他。所以当孩子愿意在家里表达之后,我们也可以给出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不是一味地理解。

比如你们在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你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孩子有他的想法和态度,如果想要说服你,他可以进一步地去表达自己,更深度、更强烈地表达他自己。这时候他不就只是一个孩子,他有他自己的想法,他跟你是平等的。

第三,胆小还是跟自信力相关。我们可以跟孩子做一些力量方面的游戏,比如推手,看谁的力量大,在推的过程中还可以大声地喊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他捍卫边界的力量和能力。

还有我们说过的用绳子画圆圈的游戏,可以加入一个环节,我们突破边界的时候,让孩子使劲儿把妈妈挤出去,让孩子有那个力量和决心,把这样的能量感受带到身体中去。

只有当这样的能量扎根在了身体里,才会在外面坚定地表达出来。

5、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懂得要有边界,但是别人不遵守这个边界,一直来侵犯边界,应该怎么办呢?

自己的边界不是太清晰和稳定和觉得别人老是没有边界,其实是一回事儿,然后这个也可能更像是你自己的边界,可能不是那么能守得住,然后你把这个不太能守得住的情况,投射到别人身上,就觉得别人老侵犯你的边界,那如果说自己的边界是很清晰和稳定的,对方是一定能够感受得到的,就算是遇到那种人格不是太成熟的他感受不到。或者他一贯在任何的关系里都侵犯别人边界的人。那只要你自己的边界是清晰和稳定的,其他人其实也不太可能侵入的进来。

所以这里还是要觉察你自己的边界是什么样的,你的边界在哪里,你有没有经常被侵犯边界。当你边界被侵犯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样儿的,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你会去捍卫你的边界吗?你通常都会怎么做?还是边界就任他突破,然后会说看是他吧,都因为他是没有边界,老侵犯我,如果是你,你到底都是怎么做的?

我建议你可以列一个类似于选择题。就比如说在一个什么样的情景下,你被侵犯了边界,

A:就是你默许了。

B:就是你会抱怨,

C:就是你做出了什么反应,“say no。”

D:就是你用什么样什么样的方式很强有力的去解决了并且以后不会被侵犯。

你看一下abcd,你会选什么,你最理想的状态是选什么,但是你,你现在的能力,你一般都是怎么做的,那这样你就可以看出你守住和守不住之间的差距在哪儿了。

关于更多的方法,可以到海松老师的进阶训练营《让孩子受益终生的6大核心能力》里学习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