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青山老师临床经验总结

 鉴益堂 2019-04-28

1、失眠症的穴位 涌泉 太冲 太溪 三阴交 合谷  承浆 水沟 太阳 印堂 安眠 四神聪  重者加足三里、 神门 、内关, 阴陵泉 上巨虚

2、耳鸣的穴位

四神聪 耳门 听宫 听会 下关 翳风 角孙 风池 颈夹脊 液门

重者加太阳 印堂

3、面瘫的处方:(1)面容扶正散3.3g,日3次口服;(2) 维生素B1 10mg,日3次口服;(3)谷维素 10mg,日3次口服 (4)针刺穴位如下:百会 神庭 头维 印堂 攒竹 鱼腰 丝竹空 阳白 太阳 四白 上提 听会 夹车 颧髎 迎香 上迎香 下关 口禾廖 水沟 地仓(2个穴) 承浆 夹承浆 翳风(2个穴)

4、腰痛的穴位

秩边 环跳 腰阳关 第3腰椎棘突下 命门 悬枢 第12胸椎棘突下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志室 盲门

5、腿痛的穴位:

涌泉 太溪 三阴交 承山 承筋 委中 殷门 承扶 风市 阳陵泉 环跳 秩边(如果腰腿痛可以选择腰腿痛的所有穴位)

6、颈椎病穴位:颈夹脊、风池、四神聪。

7、肩周炎的选穴:多以肩部的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为主,同时纪老师指示:患者疼痛的部位要取穴,即“以痛为腧”.

8、三叉神经痛的穴位如下:

印堂 四白 迎香 水沟 承浆 地仓 太阳 听宫 听会 下关 夹车 翳风 风池 百会 合谷 升提 口和廖 夹承浆 醛廖

9、痛经的穴位:太冲 太溪 三阴交 足三里 合谷 内关 曲骨 中级 关元 气冲 归来

10、偏头痛的穴位:

神庭 囟会 前顶 百会 太阳 率谷 角孙 四白 丝竹空 阳白 头临泣 目窗 承灵 本神 听宫 下关 风池 颈夹脊

纪老师治疗偏头痛的经验是:头部正中线、头部正中线旁开1.5寸、头部正中线旁开2.25寸、头部正中线旁开4寸取穴。

11、高血压病的常见穴位:

四神聪 风池 曲池 内关 合谷 足三里 三阴交 太冲

12、尿床的穴位

太冲 三阴交 太溪 合谷 列缺 曲骨 中极 关元 气海 归来 水道 承浆 水沟 四神聪

13、缺乳的穴位:四神聪 少泽 天突(此穴针刺3个针)

14、心悸:神门、内关.  胸闷,气喘不到底给予内关针刺。

15、双侧腓肠肌或腓神经损伤:(1)芬必得(2) 活血胶囊 (3)针刺穴位如下:八风 太溪 昆仑 丘虚 解溪 膝眼 足三里 阴陵泉 地机 上巨虚 丰隆 悬钟

16、减肥的针刺穴位如下:

曲骨 中极 关元 气海 下脘 中脘 上脘 归来 水道 天枢 太乙 梁门 承满

17、蛇盘疮多取病变处围刺治疗。

18、纪老师指示:疼痛的病变针刺加电针治疗;虚寒的病变应用针刺加烤电治疗。

19、纪老师在临床上阿是穴应用的最多,他也提倡以痛为腧。很多的疾病都选择疼痛点进行针刺,效果极佳。

20、头部及脚部穴位的针刺深度为0.1—0.3寸,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臀部针刺深度为1.0-2.0寸,其余深度控制在0.5-1寸。

21、纪老师在临床上常用的穴位如下(共188个穴位):

(1)手太阴肺经(4个):列缺、孔最、列缺、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15个):商阳、合谷、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隅、巨骨、扶突、口和髎、迎香

(3)足阳明胃经(28个):四白、巨髎、地仓、夹车、下关、头维、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内庭

(4)足太阴脾经(6个):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

(5)手少阴心经(1个):神门

(6)手太阳小肠经(7个):少泽、支正、肩贞、秉风、曲垣、颧髎、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30个):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肺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承扶、盲门、志室、秩边、殷门、委中、承筋、承山、昆仑、申脉。

(8)足少阴肾经(15个)涌泉、太溪、照海、复溜、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盲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

(9)手厥阴心包经(3个):中冲、内关、间使

(10)手少阳三焦经(15个):关冲、液门、中渚、外关、支沟、三和络、四渎、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翳风、角孙、耳门、丝竹空。

(11)足少阳胆经(26个):听会、颌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风池、肩井、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侠溪。

(12)足厥阴肝经(3个):太冲、彝沟、中都

(13)督脉(13个):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水沟、

(14)任脉(9个)中极、关元、气海、下脘、中脘、上脘、膻中、廉泉、承浆。

(15)头颈部经外穴(5个)四神聪、印堂、鱼腰、太阳、上迎香

(16)上肢经外穴(4个)腰痛点、外劳宫、八邪、十宣

(17)下肢经外穴(3个)鹤顶、膝眼、八风

(18)背部经外穴(1个)夹脊

 本文转载自http://user.qzone.qq.com/303618428/blog/134296133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