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员工执行力很差?别急,可能是制度有问题!

 MrKujng 2019-04-28

摘要:我们经常听到很多老板抱怨:“我们的员工的执行力低,效率差,人力资源部想个办法做场关于执行力的培训,提高提高他们的执行力。”

但是老板有没有想过,我们一直以为的执行力差,是哪方面问题。

关键词:执行力;制度设计;

在讲制度与执行的关系之前,我们先来看三个“雷人的规定”。

第一个荒唐规定是“礼貌山猴行为准则”。

成都市龙池风景区里猴子成群,和人打交道多了,都变“皮”了,拉扯游客的衣服,哄抢游客的食物,甚至骚扰漂亮女游客,所以又被称为“流氓猴”。景区管委会每天都接到大量投诉,怎么办?

领导班子开会讨论,煞费苦心出台了“礼貌山猴行为准则”,总共有四条:

一、不许不礼貌,做到文明待客;

二、不许哄抢游客,做到彬彬有礼;

三、不许骚扰游客,尤其是女游客;

四、要助人为乐,尊老爱幼,不许斗殴、寻衅滋事。

只是用这套行为规范对猴群进行“作风整顿”,泼猴就能变文明?

第二个荒唐规定是“怀孕计划报备制度”。

重庆市北部新区高新园某公司年轻女员工居多,都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隔三差五,不是这位通报怀孕,就是那位申请休产假。

虽说孕产期的女员工理应给予照顾,但公司也有难处,岗位设置一个萝卜一个坑,怀孕的人多了,谁来顶岗都成了难题,许多工作部署都被打乱。

公司领导很是头疼,开会研究后,出台了计划生育报备制度,其中规定:“女员工怀孕前三个月,必须向领导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怀孕”。

换句话说,女员工要怀孕前,还得硬着头皮走进领导办公室:“报告领导,我要怀孕。”三个月后怀孕未果呢?继续申请:“对不起领导关心,我没有怀上,还得继续努力。”

第三个荒唐规定是“如厕申请登记规定”。

宁波市鄞州区洞桥镇某公司领导发现,由于产品难计件,员工工作不积极,生产流水线上总有缺岗,少数员工甚至躲到厕所里面打电话、发短信、聊天、抽烟。为杜绝此类现象,公司推出一项新的规定:

员工在上班时间内上厕所,必须向主管上级申请,经批准并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上厕所,每天上厕所次数不得超过3次,超过4次予以警告,超过5次则罚款。

这些雷人规定,一个比一个雷。但我们要问的是:同样都是荒唐规定,哪一个能得到执行?甚至被当事人自动自发地去执行?

显然,“猴子行为准则”不可能被执行,“怀孕报备制度”有可能被执行,“如厕申请规定”不但能被执行,而且在现实中早已屡见不鲜。

员工执行力很差?别急,可能是制度有问题!

同样是理所不容,为什么有的规定不能得到执行,有的能够得到执行,甚至能自动自发地执行?这背后的深层次原由到底是什么呢?

员工执行力很差?别急,可能是制度有问题!

没有好的制度,哪来好的执行

对于“执行力”理论,我们只需追问三个问题,就不难发现它的“软肋”:制度与执行,到底谁在前、谁在后?制度与执行,到底孰为本、孰为末?没有科学的制度,哪来合理的执行?

先有制度,后有执行,好的执行,首先需要好的制度。如果制度本身就有问题甚至是荒唐的,坚决贯彻,绝对执行,只会让结果更加难堪,所以制度“落不了地”,不能简单归咎于执行,遇到有章不循、执行不力的问题,不妨回过头来审视一下制度,很有可能是制度本身就没法执行。

在这种情况下,让员工读再多《没有任何借口》、《不要任何借口》、《态度决定一切》之类的煽情“伪书”也没有用!

少数专家故意不提这一点,还在那儿闭着眼睛,摇头晃脑说什么“制度好定,但执行起来太难”。这种论调看似立论煌煌、言辞凿凿,其实是一种经不起推敲的想当然:制度真那么好定吗?为什么“好定的制度”反而执行不下去?这是不是说明“好定的制度”本身就缺乏执行的基础?这是不是说明“好定的制度”本身就存在先天的缺陷?

员工执行力很差?别急,可能是制度有问题!

执行是以制度为前提的,比执行更重要的是制度,比制度更重要的是机制——社会发展的自身规律、企业管理的内在机理。

一套经过科学化设计、符合客观实际、顺应民心民意的良好制度,可以让执行事半功倍,甚至获得自动执行;反之,一套仅凭个人拍脑门儿、脱离客观实际、违背人们共同意愿的庸劣制度,即便“执行力”再强悍,推行起来也会磕磕绊绊,甚至会走向反面。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员工执行力很差?别急,可能是制度有问题!

狠抓落实,往往说明制度太笨

《世界是平的》一书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他的一篇短评中写到:“美国成功的秘密不在于华尔街,也不在于硅谷,不在于空军,也不在于海军,不在于言论自由,也不在于自由市场……美国强大的真正力量,来自于我们所继承的良好的法律与制度体系——有人说,这是一套由天才设计,并可由蠢才们运作的制度体系。”

这一说法固然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但对我们不无启迪。因为反观国内,少数企事业单位乃至个别政府部门出台的制度,恰恰是倒过来的,“蠢材设计,天才难以执行”。

有些领导讲话,习惯性的一句顺口溜是“狠抓落实,常抓不懈,一抓到底”,貌似决心很大,魄力很大。但反过来,“狠抓落实”可能恰恰说明“制度太笨”,只能通过人为的努力去弥补制度的“笨拙”。

“精巧”的制度是能让执行事半功倍,甚至获得自动执行。为什么我们事前不去制定出“精巧、灵动、自运行的制度”,而非要到事后再去“狠抓落实”呢?

员工执行力很差?别急,可能是制度有问题!

制度不当,严格执行只会适得其反

制度不精巧,只是“笨”而已;制度不适当,则会“死”人的。

著名法学家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里举过一个绝妙的例子:

在古代中国,抢劫又杀人的凌迟处死,其他抢劫的只是处徒刑,由于有了这个区别,所以抢劫者不常杀人;但是在沙皇俄国伊凡四世时代,抢劫和杀人的惩罚都是死刑,是以抢劫者经常会将被抢者杀害,因为只有死人才不会说话,不会指控一个人犯抢劫罪,这样才有可能逃脱惩罚。法律实施的结果,反而导致大量的被抢劫者无辜送命。

由此可见,不适当的制度,越是强调“执行力”,越是严格执行,越是与其美好的初衷南辕北辙。

员工执行力很差?别急,可能是制度有问题!

科学管理,从科学的制度设计开始

科学,无外乎是要追寻和探究事物自身的内在机理和客观规律,所以科学一定是唯物的,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也是如此。

传承千年的“国学”,固然能给我们带来无与伦比的深厚启迪,但毕竟与唯物的管理科学体系有着根本的差异甚至抵触冲突,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与“山在虚无缥缈间”的“国学”相比,“执行力”毕竟是冲着解决实际问题去的,就这点而言还是值得肯定,但指望“狠抓执行力”一抓就灵也不现实,因为靠逼员工是逼不出真正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还应拓宽视野,跳出执行看执行,对执行的缘起——管理制度严格审视,看看制度本身有没有缺陷。

当然这不是说,有了制度,就可以不要执行了,只有研究制度,才能进行科学管理。但这种追根溯源的思考方式,至少让我们更有可能触摸到事物发展的自有脉搏、企业管理的内在机理。

作者:戴天宇,北大汇丰商学院教授、中国企业管理制度设计学创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