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筝最初是军事用具3

 云中公子 2019-04-29

  古人诗云:“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实际上,古人一开始发明风筝,并非是为了休闲娱乐,而是有着重要的军事目的。
  风筝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在古代被称为“纸鸢”“纸鹞”“鹞子”等。古人很早就幻想着制作出像小鸟一样在天上飞的工具。《渚宫旧事》记载说鲁班“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说鲁班发明了木鸢,可以载人,乘着它,可以窥探宋城的情况。《太平御览》说张衡做了一只木鸟,并将这只木鸟饰之以羽毛,腹中设置机关,能飞数里。
  东汉以后,随着纸张的普及,文献记载中,“木鸢”渐少,而“纸鸢”增多,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风筝。在唐代,出现了“风筝”这一词语,不过那个时候的“风筝”用来指“风铎”,是一种风铃,风一吹,响声如筝。那么什么时候人们开始用“风筝”来称呼“纸鸢”呢?大约是到了五代时期。明陈沂《询刍录·风筝》曰:“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有个叫李邺的,因制作的风筝加入了丝绦、竹笛等物件,风吹声响,如同“筝”音,故其制作的纸鸢被人们称为“风筝”。
  唐以前,风筝一般被看作是用于测量、通信等军事功能的工具。宋高承《事物纪原·纸鸢》说汉代的韩信曾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打算趁着刘邦不在家,挖地道进入宫内。《南史·侯景传》记载说,南北朝时期,因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困宫中,他想利用风筝向外发送信号求救,可惜被敌人发现射了下来,“羊车儿献策,作纸鸱系以长绳,写敕于内,放以从风,冀达众军题云:‘得鸱送援军,赏银百两。’太子自出太极殿前,乘西北风纵之。贼怪之,以为厌胜,射而下之。”《新唐书·田悦传》记载,唐代的张丕被困,他也利用风筝求救兵,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些例证都说明,风筝确实有着其军事用途的一面,而且应该是其最初的功能。

古人用这些促销手段赚翻了

  商家的促销手段总是能激起消费者“剁手”高潮,尤其每到节假日,就是广大消费者的剁手日。但是你知道吗,这些现代的促销手段都是古人玩剩下的。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古人的促销手段。

专家鉴定

  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学会利用专家鉴定来提高商品价格。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有个要出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待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于是,这人便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他对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待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你给帮帮忙,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临走时再回过头去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花费。”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绕着马儿转了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盯着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暴涨了十倍。

美女销售

  汉朝时,商家们已经学会利用美女销售来吸引顾客的眼球。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后,开了一间小酒馆,刚开始司马相如负责卖酒,生意惨淡。迫于无奈,卓文君只好亲自出面卖酒。凭借着卓文君的美貌,没过几天生意就火了,司马相如只能去后面洗盘子了。

明星同款

  最早的明星同款出现于东晋时期。公元383年,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了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最终前秦君主苻坚率兵伐晋,于淝水与东晋大军交战,谢安最终战胜前秦,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淝水之战让谢安一夜走红。走红之后的谢安,主动帮助商家打造爆款蒲扇。不管天冷、天热,谢安手里都拿一把蒲扇。这让商家蒲扇的销量和价格都翻了好几倍。

商业软文

  最早的商业软文在唐朝时就已经出现了。李白嗜酒如命,曾经写过“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的诗句。而作为大诗人,李白对唐朝酒的销量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这两句诗就是他为兰陵美酒写的软文。
  而软文写的最好的,还得属宋朝大词人苏东坡。“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一首《猪肉颂》,把当时基本没人吃的猪肉的价格和销量都提了上去,可以说是一个人拉动了宋朝整个猪肉行业的发展。

主题促销

  主题促销在宋朝时就已经被广大商人所运用了。当时每年的新酒上市之前,汴梁的所有酒家都会联合举办品酒大会,不仅各种美酒免费试喝,还有当红名伎的商业表演。作为消费者,尝了美酒,看了演出,怎么好意思不买几斤酒回去。

限量销售

  限量销售这一模式最早源于清朝。当时有一个叫林尚沃的朝鲜商人,带着2500斤朝鲜人参来到北京。由于出售价格比别家贵,所以当地药商联合起来不买他的人参,准备压一压价再买。
  但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林尚沃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竟然点火烧人参。当地药商闻讯赶到时,人参已经被烧了一半。商人们只好以高价买下未被烧毁的人参。林尚沃的这种做法,直接把人参的价格提高了一倍多,并且当场就卖光了。
  不得不说,古代商人的促销手段绝对不比现代商人的促销手段差。

古人春游都玩什么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人们纷纷走出户外踏青、嬉戏……那么,古人春游一般会玩什么呢?
  放风筝 纸鸢,就是风筝。春回大地,惠风和畅之时,不经意抬眼一看,就可见到不少风筝在春光里“争奇斗艳”。不论是宫廷还是乡野,是官宦绅士还是贫民百姓,是白天还是黑夜,都有人在争相放着风筝。古人相信风筝可以放走“晦气”,他们会在风筝上面写上自己或家人的名字,放飞风筝后,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祈求天赐好运。
  荡秋千 外面风筝满天竞飞,女子们则在院子里荡秋千。衣袂飘飘,这就是春暖花开的美好画面。杨柳舞于春风,杏花映于春水。秋千架上,仕女们的身姿轻盈如燕,享受着难得的春日休闲好时光。
  蹴鞠 “蹴鞠”是常见的户外运动,据说起源于春秋战国,在唐宋时期盛行。李白、王维、刘禹锡等诗人都在诗词中写过蹴鞠,可见蹴鞠广为人喜爱。约个春日好时光,三两好友之间,来一场蹴鞠比赛,又锻炼身体,又促进友谊。
  曲水流觞 古人们的春游活动丰富多彩,不仅好吃、好玩,而且还很有文化。农历三月,天气渐暖,文人墨客跑到小溪边,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在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杯把酒喝下,这种玩法有个很雅的名字,叫 “曲水流觞”。最著名的一次,是“书圣”王羲之在兰亭组织的。借着酒劲,王羲之挥毫写下了那篇风雅华美的《兰亭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