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病等多属于心因性疾病

 冬竹456 2019-04-29

心因性疾病包括哪些?常见病因为癔症

心因性是一个平常使用率不太高的词汇,光看字面意思很容易将其理解为心理上的疾病,其实不然。现代医学中将人的疾病分为身体疾病和心理疾病,其中身体疾病又分为传染性疾病、功能障碍性疾病和心因性疾病。

因此心因性疾病属于“身病”而非“心病”。但心因性疾病是由精神或心理因素引起的,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人的心理是十分复杂、难以捉摸的,光是情绪,就有喜、怒、忧、悲、恐、惊等。

如果某种情绪过于激烈或持续过久,则会影响五脏的功能反应,产生疾病。患有心因性疾病的人往往近期受到刺激、感到压力。心因性疾病的症状与患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密切关系。

现代医学将人类疾病分为身病和心病两大类,心因性疾病是精神或心理因素引起的临床上表现为神经或精神系统为主的一组症候群,患者最大的特点是检查不出器质性变化,主观症状与客观体征不符,即只有自觉症状而无阳性体征。

常见病因为癔症,主要特征以如下最为常见。

(1)发病者多为16~40岁的青壮年,多见于年轻女性。

(2)起病急,常有强烈的精神因素或痛苦情感体验等诱因。

(3)可有精神症状、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多,体征少特征。

(4)发病者大多受精神因素或暗示起病或使症状消失。

(5)有癔症特有性格,如高度情感性、暗示性,丰富的幻想,以自我为中心等。

(6)体格检查和化验检查常无异常发现。

心因性疾病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腹痛、腹泻、肢体麻木、视觉障碍、听觉障碍、心慌、胸闷、抽搐、呕吐、肢体痉挛等症状,并可能反复、间歇性发作。重点是患者的自述病情与检查结果不符。肿瘤、结石、乳腺增生、青光眼、高血压病等多属于心因性疾病。

心因性疾病是由心理因素作用在某些本来健康的器官上,并且经常通过神经去影响那个器官,从而使那个器官产生机能障碍。例如,心因性腹泻,本来肠道机能很正常,既没吃不干净的食物,也没凉着肚子,只是由于某种心理紧张就使其拉起肚子来。而当这种心理紧张被排除,心情平静以后病也就随之而消失。这种情况就属于心因性疾病。它的直接病因是心理因素。

心因性疾病和过敏体质是两码事。过敏的直接原因是有物质刺激,而心因性疾病则是由心理因素所引起,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