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反思——学生学习也须具备“游戏精神”

 乐学高中语文 2019-04-29


课堂上讲论述类文本阅读——《哲学研究须具备“游戏精神”》。文中讲:哲学研究在于求真理,哲学的求真应该摒弃功利性的束缚,在心灵自由时寻找兴趣,围绕着兴趣向美,向善,方可产生伟大的哲学作品。而游戏精神的本身就意味着无功利性和自由,故二者是相通的。

其实游戏精神的无功利性和自由适用于学生学习。

这些年,我看到很多颇具灵性的学生在文理分科以后变得颓废而一蹶不振。因为他们在文理分科时的选择并非是自我心灵自由的产物,多来自外界功利化的诱导或他人意志的强迫。受制于功利化的选择是失真的,失真往往意味着兴趣的缺失,失去了兴趣,就无法遵循内心的自由,而仅仅依靠功利性的诱导和外在强制性的督促显然是无法使学生对求知的渴望达到一个理想中的水平,也就不要期望着学生能成为一个众人心中期待的模样。谁若一开始就把功利性带给学生,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的。

高考临近,常常有学生去找我谈心,说自己在教室里坐不住,想请两天假回家休息。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学生们对高考结果看得太重的缘故。而这种看法就源于生活中方方面面功利性的教育和错失功力的恐惧。过度的在意高考的成功与失败本身就是一种“失真”,在为数不多的时间里患得患失,盯着结果的时候也就失去了学习应该求知的本真。其实,高考可能会改变人生的轨迹,却无法改变人生的方向,人追求的是生活,高考的成败与将来的生活有关,却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这种关系却常常被我们忽视,或被可以的回避,因为成人的世界总是对学生内心的志向缺乏理解和信心。所以一开始就试图给学生的内心埋下一个功利性的种子。堂而皇之的以此来激励学生。而这种激励,促使一大部分人面对高考,不是期待,而是恐惧和逃避

对于学生的学习,如果一开始就的摒弃了功利性的诱导,转而尊重心灵自由,发现兴趣所在,以纯粹的志向为导向,以求知为本心,心情舒畅,乐学其中,那么学习是快乐的,生活也会是快乐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