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感觉自己有一种被动感,自己的人生好像是被周围的人或事推着前进的,我不了解什么是我需要的,什么是我不需要的,所以面对生活中的选择时我总会浑浑噩噩的选择了许多不必要或者不是我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事后总令我感觉疲乏和焦虑。 年纪小的时候,在人际交往上特别喜欢和所有人都搞好关系,建立了许多对于我而言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人际关系,而我却一直碍于面子维持着。 当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以后,更加觉得维持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人、事、物其实是非常负累的。 依照《断舍离》书中收拾房间的一些原理来修炼自身,清减与舍弃自身的各种冗杂混乱地欲望、思想、人际关系、物品等,从而清醒的发现和了解真正的自己; 学会有意识的拒绝与筛选,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不再来者不拒; 保持高度的自我觉知,以达到“离”的清醒的生活状态。 因为就我们人类的选择能力而言,在某种程度上过多的选择几乎等于没有选择。我们拥有的越多,越容易造成混乱,越难以下定决心选择,于是时间就在长久的犹豫不决中被浪费,或是因为选择太多而无法确定究竟哪一个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选择了之后又陷入了后悔。 人类本性的贪婪,与进化过程中塑造出的对“物资匮乏会造成死亡”的本能恐惧,导致我们会下意识的想要拥有的更多。 拥有的越多,就代表面对生存的挑战有了更多的应对手段和保护屏障,就能够给予我们一种安全感。这是人类的欲望永无止境无法被填补的根本原因,但事实人类的基本生存有了保障之后,任何由物质带来的安全感都只是一种虚假的“幻象”,我们的安全感是永远无法通过外界的物质或他人填补的。 所以我们有必要意识到,我们潜意识里希望拥有的越多越好“并不一定”总是好的,过多的选择反而会迷惑我们,令我们无法意识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第二个矛盾的地方在于——我们的“自发式系统”与“分析式系统”之间的矛盾。 “自发式系统”是指我们在进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那些本能的、不经过思考的、机械式的反应系统。比如看到帅哥就会想要接近他,膝盖被敲了腿就会弹起来,等等。 “分析式系统”是指我们后天形成的大脑的分析、衡量、决策的反应系统。 比如看到帅哥你没有上去搭讪是因为你发现他身边有女性朋友;膝跳反应后你选择转身就跑因为你发现自己踢到了医生等等。 由于自发式系统与分析式系统各自遵循的是两套虽然不同、但在某些地方会有重合的的反应逻辑,并且分析式系统十分的复杂且会随着个体的认知水平而不断变化,因此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也很难被分清和觉察。 人类心智上的痛苦大多是来自于做选择时的矛盾与冲突。对于如何解决这种痛苦,精神断舍离所采取的角度是:矛盾的产生是来源于有冲突的双方,如果我们完全舍弃掉其中的某一方,那么问题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依照这个原则,精神断舍离的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舍。 另外,人对自我的认知与定位其实会与外在的环境相互作用。 一个人的自尊水平提高了后,相应的他也会对外界的一切提高要求。 我的一个高中室友原来是一个懒懒散散的人,一个女生自己的衣服经常都是连着穿一星期,不换不洗,那个时候大家对她都比较隔离。 工作多年以后,机缘巧合我们见了一次,她成为了金融界白领,她穿着优雅、精致,剪着利落的短发,给人以干练自信的感觉,完全没有了当年那个邋遢的样子。 后来我发现很多生活中的强者他们都会对自己的生活有着很认真的要求,他们会从各个层面都认真的对待自己,会为自己的感受负责,不会轻易委屈和将就,他们会建立并执行自己的独特标准。 我们很难有直观的、可操作的方法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自己的自尊水平,但我们却能够做到开始对自己的生活“有要求”,我们从现在开始令自己的生活变得精致与优雅起来,我们开始为自己负责,我们只选择那些与自己“相配”的物品,不再随随便便的糊弄自己。 那么在你开始有意识的注意自己的生活品质时,你的自我认知就会逐渐发生改变和提高。 在以往当你拥有很多时你的精力是很分散的,你内心负载的太多,你关注的太多,你的精力和能力根本不足以支撑这么多纷繁复杂的东西,所以你很难专注的去做事。 而突破与成长又都是来自于专注的力量,这就可能导致你大部分的人生都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 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人生的意义来自于“做好”了哪些事情,而不是做了“多少”的事情,所以不要再执着于“拥有的更多”,而是要“做到卓越”。 我们舍弃了大部分无意义的东西之后,所留下来的就都是我们的“珍爱”之物,我们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这为数不多的人、事、物上,将它们处理好自然都是绰绰有余。 因此,我们能持续不断的获得正向的反馈。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都会有一种力量促使着我们“往上走”,我们会更加趋向于“打磨”出精致、完美的生活。 舍弃各个层面的垃圾的同时,也要保持“断”——就是筛选与拒绝。 据我所观察,大多数人对于外界给予的一切刺激基本都是下意识的会接收、来者不拒。 现在我们应该给自己建立一个筛选机制,只有那些符合我们的标准的人、事、物才能走进我们的生活,对于无意义、不喜欢的一切要有敢于直接拒绝。 拒绝的果断来自于内心的安定与自身对外物的清晰标准,我们始终要记得我们应当为自己的生活完全的负责,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为了面子、为了迎合别人的审美、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而委屈自己,我们应当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然后再去考虑其他。 我们“舍”的是过去的负累、“断”的是未来的麻烦,于是我们的“当下”就会变得越来越轻松。 我们被环境和群体所容纳与包含,沦为“社会”的一个细胞,一个部分。 “舍”与“断”能令我们保持自身的独立与自主性,我们从习以为常的平庸生活中抽“离”,我们能清醒的认知自身与外界,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力所能力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去掌控和享受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我所分享的精神断舍离所能为你开启的全部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