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象授时——中国传统历法简介(一)

 谨身节用华 2019-04-29

昨天介绍了中国传统农历的发展历程,今天就具体来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传统历法。

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下传统历法的纪年问题。

观象授时——中国传统历法简介(一)

中国古代的纪年法有干支纪年、岁星纪年、生肖纪年等多种方式。

中国古代历法一般采用干支纪年。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与地支的配合,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每六十年一个轮回。

观象授时——中国传统历法简介(一)

关于干支的起源,传说中黄帝的臣子大挠发明了甲子。著名学者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不过这一观点缺乏考古的依据。考古材料证实在殷商就已经有了干支,在殷墟发现的一块殷商晚期的甲骨上有完整的六十甲子。从西汉以后,人们一直采用干支纪年和年号并用的方式来纪年。比如1884年,正逢甲午年,所以该年中日之间所发生的战争就被称为甲午战争。1911年,正逢辛亥年,所以该年所发生的推翻清政府的革命就被称为辛亥革命。

观象授时——中国传统历法简介(一)

岁星纪年是把岁星,也就是木星运行的一个周期分为十二个等分,分别被称为“摄提格”、“单阏”、“执徐”、“荒骆”、“敦牂”、“叶洽”、“涒滩”、“作鄂”、“阉茂”、“大渊献”、“困敦”、“赤奋若”。分别对应十二地支中的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后来大约在西汉的时候,人们又创造了十个岁阳来对应天干,“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默”、“昭阳”,分别对应天干中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有时候人们会用岁阳、岁阴来代替干支纪年,比如“阏逢摄提格”就是甲寅年。

观象授时——中国传统历法简介(一)

但由于岁星实际的运行周期为11.86年左右,岁星纪年并不能完全反映岁星的实际位置。后来人们就放弃了这样的纪年方式。不过后来的文人在写作的时候,还会使用这样的纪年。比如《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三,“起著雍困敦九月,尽重光单阏。凡三年有奇”。说的就是这一卷记录的是从贞观二年(628年)九月到贞观五年(631年)这三年多的历史。

观象授时——中国传统历法简介(一)

生肖纪年,就是用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十二种动物,与地支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匹配来纪年。关于生肖的起源,目前尚无定论。至少到东汉王充的《论衡》中已经有十二生肖的完整表述了。到南北朝以后生肖开始被广泛采用,后来生肖纪年的方式甚至走出国门,在东亚很多地区都采用了生肖纪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