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丽君生前很喜欢的一首诗,是苏轼七律中的名篇,前四句最经典!

 文化点心铺 2019-04-29

如果按照当下“某圈”的审美标准,邓丽君并不算是个“美女”。为什么,因为她的脸太圆,不是一些人心目完美的“锥子脸和尖下巴”,看起来似乎有点“肥”。然而,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如果把邓丽君和“某圈”的一些当红女明星放在一起,人们绝对不会脸盲,绝对不会傻傻分不清哪一个才是邓丽君。邓丽君的长相其实才是最标准的中国脸,温柔端庄大气。这样一张脸与她甜美温柔的歌声最为相配,无怪乎有华人处就有邓丽君的歌声。

在邓丽君大量成名歌曲中,根据古典诗词改编的歌曲可以说是最具有中国韵味的了。据邓丽君的哥哥邓长富介绍,邓丽君生前特别喜欢苏轼的诗词,身边经常都会带着一本苏轼的诗词集。其中有一首七律诗,邓丽君生前时常吟诵,这首诗就是《和子由渑池怀旧》,它是苏轼七律中的名篇,其中前四句最为经典。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这首诗。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宋)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嘉佑六年,即公元1061年冬,苏轼赴陕西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任职,路过河南渑池时,突然忆起弟弟苏辙此前写给他的一首《怀渑池寄子瞻兄》,于是一时有感,便写下了这首七律经典。当时,苏辙在北宋都城汴京。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一首和诗。诗中表达了一种人生往来无定的惆怅和对往事的怀念与感慨。其中前四句一气呵成,想象丰富,自由舒展,最为经典

前四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很明显是用一个常见的自然现象“飞鸿踏雪”来形容多数人的人生状态:来去无定,命运无常,身不由己。人生在世,来来往往,无论走过多少地方,无论做过大大小小多少的事情,其实都像随处乱飞的鸟雀一样,不过是不经意间在雪地上留下了一些爪印而已。无论这些爪印是深是浅,最后不都要像飞鸟一样继续前行。哪里会去考虑东南西北!

在这四句中,作者一气呵成,情感丰沛,一任文字在感情的操控下像天空中的云彩一样自由舒卷,令人赞叹。尤其是第三句“顶针格”的应用,更加增强了诗句情感和气势的连贯性;此外,在选择喻体时,作者采用了“飞鸿踏雪”这一常见而又美丽的自然现象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漂泊,十分的贴切生动:飞鸿轻盈象征了人生的无常;飞鸿踏雪和不计东西,寓示了人生的经历再丰富都会成为过往,不可挽回。

一如苏轼的旷达,这首诗的前四句蕴含了苏轼对人生的一种独特领悟:每个人的人生就像一场梦。无论这个梦是欢乐多一些,还是痛苦多一些,都会有解脱的那一天。人的穷与达,在本质上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不要太过于计较一些已经成为过往的东西,未来的路还有很长,要努力往前看。很明显,苏轼这四句即是对弟弟苏辙的一种勉励,也是他个人人生观的一种体现。这种人生观里既有对俗世烦恼的一种达观的宽慰,又有积极向上的入世精神。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此四句能成为经典广为流传的原因吧。

此诗的第三联和第四联是苏轼在回忆与弟弟苏辙曾经在渑池时的一些往事,照应了“怀旧”的主题。第三联“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是说:当时我们借住过的那座寺庙的老师傅都已经圆寂了,他的骨灰已经放到新塔里了。我俩曾经借助的那间禅房的墙壁也已经坏了,我们以前在墙壁上提过的诗句也早已看不清了。这一联在句意上进一步照应了前四句的主旨:人生就好像“飞鸿踏雪泥”,只是偶然留了一些印记,但是一转眼一切都会消失。

第四联“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意思是说:你还记得当年我们两个骑着两头小吕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走的十分艰难,真是人也疲倦,驴也嘶叫,真是不易啊!当时的苏轼刚刚踏入仕途不久,就遭受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打击,想到自己与弟弟苏辙在渑池曾经的不易,心中当然会有很多的感慨:人生真是有太多的磨难和坎坷,可是却又匆匆而过,就像飞鸿踏雪一样。抚今追昔,怎能不让人心生感慨?

对于苏轼,后人们记住最多的就是他的乐观旷达和幽默戏谑。其实,那不过是苏轼把人生领悟透彻了。世界是不变的,而每个人的人生却像流水一样不断流逝。不管生前是风光还是卑微,死后都与本人不再有任何关系。我想,邓丽君生前之所以很喜欢这首诗,估计也是因为从中领悟了一些人生的真理,看透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吧!不管怎样,苏轼和邓丽君都在短暂的人生中走过一遭,都被后人永远记忆。然而,我们需要记住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诗词和歌曲,还要记住他们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他们永远没有失去过自己。

(注意: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