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内经》针刺治神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鉴益堂 2019-04-29

治神,即调神,是调理医生和患者精神和机体状态的方法。在针刺治病过程中,《内经》十分重视治神的作用。《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官能篇》也说:“用针之要,无忘其神”,指出针刺之法,治神为全,医患双方的精神因素,直接关系到针刺治疗效果。笔者试就《内经》中针刺治神的方法和临床意义进行归纳、探讨如下。

1针刺治神的方法

1.1治医者之神

《灵枢·本神》说:“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九针十二原》说:“持针之道……神在秋毫,意属病者”,又说:“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于两衡,神属无去”。要求医者在针刺过程,必须志意专一,聚精会神,密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神的变化。《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在针刺之前,医者要排除一切外部干扰,把注意力集中于针刺治疗上来,达到“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行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的境地;进针时,观察病人的神态变化,把握进针时机,做到“至其当发,间不容瞬”,“手动若务,针耀而匀”;进针后,注意病者的神态变化,细心体会指下反应,“静意视义,观适之变”,“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然后运用适当的针刺手法进行治疗。

1.2治患者之神

所谓治患者之神,就是要求医者在针刺治疗中,重视和掌握病人的神态变化,并使用一定的方法调整病人精神,以提高针刺效果。在《内经》中,治患者之神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2.1

安其神、一其神——安神定志治神法

“安其神、一其神”是安定病人神志的一种治神方法。《灵枢·邪客》篇说:“持针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静”,《灵枢·终始》篇说:“凡刺之法……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要求在针刺前,通过“闭户塞牖”、“深居静处”、“毋闻人声”等方法,使病人“安其神”、“一其神”,从而集中精神,“令志在针”。并指出对“新内”、“新恐”病人不宜针刺,对“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乘车来者,卧而休之,如食顷乃刺之,步行来者,坐而休之”,使患者精神、情绪安定方可针刺;进针后,也要保持病人的安定,做到“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标幽赋》),否则,“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素问·汤液醪醴论》),影响治疗效果;针刺结束后,要求“刺如毕,慎其大喜欲情于中,如不忌,即其气复散也。令静七日,必欲实,令少思”,“刺毕,可静神七日,慎勿大怒”(《素问·刺法论》),要防止大喜大怒等情志波动,保持安定,以使气血调和,病体得以康复。

1.2.2正其神、制其神——心理诱导治神法

“正其神、制其神”是一种通过心理诱导,诱发、引导经气以促进得气的治神方法。《灵枢·小针解》说:“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素问·调经论》也说:“按摩勿释,出针视之,曰:我将深之,适人必革,经气自伏,邪气散乱,无所休息,气泄奏理,真气乃相得。”指出通过行为、语言诱导可以治神,并明确指出正其神、制其神的目的是易于得气,令气易行。今人刘氏采用意气与针刺手法结合,排除一切干扰,通过意念活动,循经意守病所,治疗外伤性桡神经损伤,气至迅速,疗效满意,正是这一治神方法的具体应用。笔者在针刺治疗偏瘫过程中,注意诱发患者的随意运动,也收到了满意疗效,证明心理诱导治神法可提高针刺治疗效果。

1.2.3移其神、闭其神——行针调气治神法

“移其神、闭其神”是通过针刺手法,调整经气的一种治神方法。《灵枢·终始》云:“凡刺之法……浅而留之,微而浮之,以移其神,气至乃休”,《素问·调经论》说:“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刺之,刺而利之,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以通其经,神气乃平”。又说:“按摩勿释,着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素问·离合真邪论》也说:“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说明通过“微而浮之”、“泻小络”、“闭其神”等针刺手法,可以调节经气运行,促进得气,达到治神的目的。气至后,又宜以内守真气,“其气已至,适而自护,候呼引针,气不得出……令神气存”(《离合真邪论》)。运用针刺手法进行治神,在后世颇多发挥。如在进针中,如“令病人咳一声,随咳进针”(《针灸大成》),《标幽赋》之“左手重而多按,不痛之因”,在针刺进针前令患者咳一声或用压手重压穴位,可以减轻进针时的疼痛;针刺过程中,采用提插、捻转以促进得气;又如,在处理因精神紧张引起的滞针时,用手在临近部位揉按或者在附近加刺一针,以缓解肌肉痉挛;在治疗疼痛性疾病过程中,如赵氏配合宁心醒脑安神的穴位以治神,以增加止痛效果,均是行针调气治神法的具体应用。

2针刺治神的意义

2.1易于得气,提高治疗效果

《灵枢·五色篇》说:“积神于心,以知往今。”由于神主宰着医者的一切活动,临症过程中,医者如能集中精神,志意专一,则有利于观察和了解病人神态变化和对针刺治疗的反应,从而运用相应的针刺手法,易于得气,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所谓“审视血脉,刺之无殆”(《灵枢·九针十二原》)。反之,医者如果不能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则必然影响治疗效果,《内经》将这种情况列为“四失”之首,指出:“所不以十全者,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故时疑殆……此治之一失也”(《素问·征四失论》),《针灸问对》在批评医者在针刺时不能治神时说:“今医置针于穴,略不加意,或谈笑饮酒,半晌之间,又将针拈几拈,令呼几呼,仍复登筵,以足其欲,然后起针,果能病愈乎?”,谆谆告劝,足以为戒。

2.2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和治病信心

医者的举止、言行、神情对患者的心理反应有着重要影响。《素问·疏五过论》说:“医不能严,不能动神,外为柔弱,乱至失常,病不能移,则医事不行。”医者在治病过程中若能神情严肃,举止谨慎,言恳意切,以动患者之神,则能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反之,如果“医不能严”,举止轻浮,或言语不慎,都会给病人造成对医者的不信任感、对疾病恢复缺乏信心等不良的心理反应,难以配合治疗,甚至会产生“恶于针石”、“病不许治”等不良后果,导致“病必不治”(《素问·五脏别论》)。通过治神,使其增加对医生的信任感和治病的信心,以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疗效。

2.3防止和减轻不良反应

《素问·举痛论》所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因素,特别是情志波动,直接影响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和气血运行。通过针刺制神,对防止和减轻针刺的不良反应和意外事故都有重要的意义。从医者方面来讲,善于调摄自身的精神情志,身强神健,思维敏捷,自制力强,则辨证准、取穴正,治疗得心应手,又不至于误伤血管、脏器;对患者来讲,若能通过心理诱导,消除患者的顾虑和紧张情绪,可减轻针刺引起的疼痛,防止病人对针刺的恐惧心理和晕针、滞针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针刺治神是针刺治疗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掌握和运用针刺治神的方法,对提高针刺效果,防止和减轻针刺中的不良反应都具有重要意义,故应引起足够重视。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xiaoyunqu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