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越好的人,越不容易快乐?

 蘑菇心理学 2020-10-17

实用心理学
每晚21点,用专业和温暖伴你一起成长。

【 蘑菇心理  第895天 】

  

文 | 实用菌

01

生活中,我经常发现这样一种情况:

一个人越是单纯、善良、好说话、替别人考虑,就越不容易快乐。

这个快乐指的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而不仅仅是否爱笑。

有的人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也很爱笑,但不代表他们真的开心,笑和发自内心的快乐还是有区别的。

十几年前,我在看《士兵突击》的时候,有一句台词让我触动很深。

“这么多年,我见你真伤心过,没见你真开心过。”

这句话真的很形象地展现了那些善良的,类似电影《芳华》里刘峰式的好人们在生活里的一种状态:

他们真的很有亲和力,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但你也真的很少看见他们发自内心地开心过。

02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对别人的好是以阉割自身欲望为代价的。

在我们的文化当中,人们不自觉地对欲望会有一种偏见。似乎一个人一旦有了欲望,就像犯了某种罪一样,会感觉难以启齿,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羞耻感。

比如有人特别不习惯麻烦别人,觉得因为自己的事请别人帮忙会有内疚感,会感觉特别不好意思。

我们总是下意识的认为,需求和欲望是一种带有原罪色彩的东西,要去克制。

所以,我们的文化氛围更崇尚的是无欲无求,觉得这才是一个人更高的境界,无欲则刚。

03

但是,当我们真的没有了欲望时,真的就会变的更好吗?

可能恰恰相反,当一个人没有欲望的时候,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会失去生命的活力。

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芳华》里的刘峰一样,他对周围人都很好,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他都会伸出援手。

确实,他看起来境界很高,好像可以只付出,不需要任何的回报,像雷锋那样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无欲无求的人。

但在整部电影中,我们真的没有发现他什么时候真的开心过。

不仅仅是电影上,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

香港的张国荣,人超好,虽然已经去世十几年了,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人在怀念他,夸他是一个像哥哥一样温暖的人。

但这样好的人,却一直遭受抑郁症的折磨,生活在痛苦之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