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是“三无”牌家长唯一的自我救赎之路

 天道酬勤之人 2019-04-30
每天看看  让自己育儿得心应手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

要想增加才能,需要学习;要想刀刃锋利,需要磨砺。

而要想做一个舒心的家长,办法也只有两个:学习和磨砺。

正是学习和磨砺,让我从一个懵懂的“三无牌”母亲,蜕变为女儿人生的有效陪伴者。在这种陪伴下,女儿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自律,人生也越来越有目标。看着她,我仿佛听到了禾苗在春天里拔节的声音。

我深刻地感受到,学习是“三无”牌家长蜕变为舒心家长唯一的自我救赎之路。“因为路过这条路”,今年春天,我和几个教育界、心理界的朋友便萌生了办一个公益性的微信公众号的念头,为我们庞大的家长群体。

1 

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三无牌”家长

什么是“三无牌”家长?

无知,对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

无法,教养孩子缺乏科学的方法,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无奈,时间长了,便对孩子的表现无可奈何了。

“三无牌”家长,在全世界都是为数不少的群体。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三无牌”家长?

因为,“父母”这个职业是个“技术活”,却不需要从业资格。

大凡技术岗位,入职前都有漫长的培养期,上岗后还有继续教育。

比如医生,无证上岗会误人性命,因此他们至少要接受5年医科的专业训练,若再读个硕博连读,还得五年。

比如教师,无证上岗会误人子弟,因此师范生至少要受4年的专业训练,入职后每年都需要修继续教育的学分。

越是操作难度大的职业,越需要从业人员经过严格的训练。

但为人父母,却是个例外。孩子的出生,与两个人是否相爱有关,与两个人是否准备好了做父母,是否具备“教养孩子”的业务能力没有半点关系。

只要扯了结婚证,办了准生证,生娃就是顺理成章的了,法律和道德都不会干预。至于娃怎么养怎么教,很多人认为,这还需要学么?一辈辈人不都是这样过来的么?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远至一生。“父母”这个职业,是个操作难度极大的行当,拥有全球最庞大的从业队伍,培养的是家族的未来、国家的未来、人类的未来,从业人员却全部是“无证上岗”。

不仅无证上岗,职后培训也不是必须。尽管政府很重视,每所公立学校、很多社区,都具有“家长学校”的职能,可是一年亲自上过两次学的家长请举个手?

为数并不多。不是学校渎职,而是家长们很忙,非去不可的“家长课”就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代替。

这个现实,让大多数父母教养孩子时,靠的都是“祖传”的那点秘籍。

姑且不说,祖传的东东未必就是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好方法,单说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每一代人的成长都深受时代的影响,“老壶装新酒”,也让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养力不从心。

一个人能否健康的成长,取决于父母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对自身成为“合格父母”的重视程度。

窃以为,每个人都需要学习,才能成为“合格父母”。

不管你是知识分子,还是达官贵人,即便是专门“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也都需要从零开始学习这门学问——毕竟做父母对所有人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角色和体验。

在心理咨询师的视野里,大学教授、政府官员、企业高管、中小学老师的孩子,一样有可能出心理问题。

唯有学习,才会让我们从“三无”变为“三有”:有育儿的相关知识,有恰当的教养方法,有从容不迫的陪伴孩子成长的心态。

承认自己“无知、无法、无奈”,或许有些难堪,但却是蜕变的开始。

2            

孩子的养育,没有岁月可以重来。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相较一般人,我阅读到了人间更多令人感慨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无奈于孩子的现在,悔恨于当初的不懂,大都渴望岁月可以重来。那种痛,直彻心扉。

李嘉诚曾说,一个人在事业上再成功,也无法弥补教育子女失败的缺陷。

是的,一个生命只能养育一次,哪有岁月可回头啊?

孩子心理上的障碍,不像身体的疾病来得那样明显和痛苦,让人一下子就可以感受到,从而产生迫切的就医和改变需求。

心理上的问题,是一天天一点点累积起来的,由于一时半会儿不会危及生命(抑郁症除外),一般人不会引起重视。

到严重影响生活和发展时,往往已积重难返。他们看起来是成年人,心理却固着在幼年的某个时期,需要重新成长一回,这比正常成长要艰难多了。

做心理咨询师以来,我和同行们都发现,前来咨询的青少年背后,大多都有“三无”牌家长的身影。

其实,当无奈的局面出现之后,那些能够来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愿意出钱解决孩子“问题”的家长,已属非常难得。

心理咨询在中国的发展还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看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在很多人眼里还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而且,由于心理咨询师的成长成本太高,咨询收费一次几百到几千不等,心理咨询对大众来说尚属于比较奢侈的消费。

缺乏勇气和相应的经济承受能力,决定着很多人即便饱受心理困扰,也一辈子都无法走进心理咨询室。

而有缘走进了心理咨询室的那部分人,是不是从此就可以脱胎换骨了呢?情况并不总是这样,有些心理障碍一旦形成,即便通过漫长时间的干预,改善的也只是来访者部分适应环境的能力。

对于青少年儿童而言,干预效果最好的,是整个家庭成员都以此为契机而做出改变的个案。

但这种情形往往不太容易出现,更多的家长只是期待花钱就可以让心理咨询师把“问题孩子”变成“好孩子”,就像上医院看病一样“钱到病除”,自身却拒绝改变,维护着原有的给孩子制造困扰的教养模式。

如此,针对孩子的心理干预自然就不会有太好的效果。

一言蔽之,父母改变教养方式,孩子才有可能突破心理障碍,尤其是对还依赖父母生存的青少年儿童。

既然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那么帮助“三无牌”父母成长为“合格父母”,从源头上减少孩子出现心理障碍的可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3            

忙碌的父母们需要便捷的学习方式

既然已经为人父为人母,大多数家长在内心里还是希望获得“优秀父母”之荣誉称号的,单从维护自尊角度,也不希望自己养的娃比别人差呀。

对于“三无牌”家长来说,大多数并非刻意拒绝学习,他们只是不知道养个孩子会有那么复杂,还需要用心学习。

或者,有的人为了活着已经竭尽所能,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也没有合适的途径去学习。比如湖南被儿子所锤杀的罗某,妻子有精神疾病,女儿智障,他拼尽全力把儿子送进当地的“贵族”学校,拼尽全力养家糊口,再也无暇顾及其他了。

何况,大多数人在孩子出生和成长时,都处于事业的奋斗期。工作方面需要倾力付出,如果没有帮手,仅照料孩子的饮食起居都会感到精疲力竭。

我是一个母亲,知道个中滋味。那年,在一所学校当老师,保姆请假,先生在部队,几个月大的女儿哇哇大哭,上课铃又响了,我只能匆匆将孩子托付给没有课的同事......

那种难,刻骨铭心。

因为路过那段路,因为苦过那种的苦,所以我非常理解,劳累了一天回到家的父母们,就想看看电视、玩玩游戏、刷刷手机,怎么放松怎么来的心态。

去社区、去学校上家长课,难度就有点大了。自学吧,面对知识的海洋又不知从哪儿扑腾起。

如果有一种方式,能够让他们便捷的学习到教养孩子的先进理念和恰当方法。

如果有一个平台,能够给他们提供正知正念的交流。

如果在人人都玩手机的时代,把这些理念、方法、经验都呈现在手机上,让疲倦的父母在家里甚至躺在沙发上,就能看就能学。

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学习做“合格”父母是不是就变得简单了?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