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渺小且致命的“水下毒针”——德国短暂的微型潜艇史

 铁血老枪 2019-04-30

德国在海军武器上最成功的无疑是潜艇,二战时期的U艇狼群是最为让军迷称道的海上武器,二战中的U艇部队肆虐了大西洋,给盟军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在我们看来,潜艇虽然对比其他海军舰艇不是很大,但它们最大的排水量也能达到1000以上,艇员也有40到60人左右,甚至还有一些潜艇是专门设计得很小,但是又具有非常大得杀伤力,它们在后期才被德国海军投入战场,它们以渺小得身影游弋在德国近海甚至河流之中,它们就是潜艇部队中的刺头——微型潜艇。

渺小且致命的“水下毒针”——德国短暂的微型潜艇史

微型潜艇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两种形式,一种是把两枚鱼雷叠在一起,上部分鱼雷是改装过的可以载人操控的,下部分鱼是攻击武器,然后驾驶这种武器的人在完成攻击后可以通过特殊装置返回,也被成为“人操鱼雷”,第二种就是建造一种非常小的潜艇,这种潜艇把大型潜艇上能去除的装备全部去除,非常精小和狭窄,这种潜艇一般只能载1到2人,并且艇员几乎没有活动空间,然后通过挂在下方的鱼雷对舰艇进行致命攻击。

微型潜艇也不一定是通过鱼雷进行攻击,也会有一些把炸药作为主要武器,载微型潜艇到达舰艇底部后,将炸药安装在舰艇底部,然后将其炸毁。在世界海军国家对微型潜艇的研究中,一般都是先出现人操鱼雷,然后再出现微型潜艇,因为人操鱼雷的装置比较简单,所以一般得海军国家都是先研制人操鱼雷,再研制接近一般潜艇样式的微型潜艇,德国海军对微型潜艇的研究也是从人操鱼雷开始的。

德国在微型潜艇的领域是发展是到二战后期才开始的,相反,世界上其他国家已经拥有了很成熟的微型潜艇技术并用于实战,德国潜艇载前期主要依靠大型远洋攻击型潜艇作战,德国人对微型潜艇这一领域还很陌生,没有充分认识到微型潜艇的作用。

以邓尼茨为首的海军潜艇总部在前期对微型潜艇可以说毫不关心,完全没有有关技术人员要打算设计潜艇,因为他们只关心大西洋上的战事,况且盟军还没有打到家门口,意识不到微型潜艇在近岸防御中的重要作用。1942年1月,德尔格工厂的德尔格博士向邓尼茨提交了一份《超小型潜艇》的报告,德尔格博士在报告中指出了微型潜艇的重要作用,并建议德国海军开始研制微型潜艇,但是这份报告却被潜艇部队否决了。

渺小且致命的“水下毒针”——德国短暂的微型潜艇史

▲卡尔·邓尼茨,德国潜艇部队司令,在巴伦支海海战后,接替雷德尔成为了纳粹第二任海军元帅。邓尼茨在前期不太注意微型潜艇,在战争后期才了解到微型潜艇的价值。

1943年7月9日,盟军发动了哈士奇行动登陆西西里岛,直接威胁到了德国的盟国意大利,意大利也在很短的时间内投降了盟军,对于盟军的登陆,德国海军不能不考虑盟军的下一个登陆目标是不是在法国海岸,这是极有可能的,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邓尼茨重新意识到了微型潜艇对于海岸防御的重要性,于是批准了微型潜艇的研制方案,德国海军微型潜艇的历史从这里开始了。

德国海军为此成立了一个中小型武器作战部,由海军少将赫尔穆特·海耶负责,海耶是德国海军中的青年派军官,曾经在英德海军协定签订后提出名为“X计划”的造舰方案,“X计划”主张建造中小型舰艇,对于当时的德国海军的实力来说十分实用,但是因为海军部的守旧派军官更倾向建造战列舰,所以他的计划也被否决了,但是雷德尔在当时还是很支持他的。海耶被负责微型潜艇的研制,因为这种武器杀伤力大,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建造,大量生产这种武器有机会改变战场局势。

渺小且致命的“水下毒针”——德国短暂的微型潜艇史

▲碧蓝航线中的海耶喵,其原型是德国海军少将赫尔穆特·海耶(1895年8月9日——1970年11月10日),组建了微型潜艇作战的K小队,是德国微型潜艇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德军在研制微型潜艇时,主要按照两个方向来研制,第一个方向就是人操鱼雷,第二个方向就是外形是缩小型潜艇的微型潜艇,人操鱼雷实际上只研制出3种,而微型潜艇的种类比较多。

水下自杀武器

人操鱼雷,顾名思义就是由人操纵的鱼雷,这种鱼雷是被改装过的,是可以载人和由人控制航向的,这种鱼雷下面可以再挂载一枚鱼雷,或者在鱼雷上装炸药,等到达攻击地点后,将炸药放在舰船底部进行攻击。世界上人操鱼雷最经典的两款就是意大利的凯旋车人操鱼雷和日本的回天鱼雷,为了更好地解释德国人操鱼雷与这两种鱼雷的不同,有必要简单介绍这两款人操鱼雷。

意大利的凯旋车型人操鱼雷只有一枚鱼雷,前部是装备弹药的弹头,后部是鱼雷推进装置和驾驶员的返回装置,由两个蛙人操纵鱼雷,在1941年12月,意大利的三枚凯旋车人操鱼雷偷袭亚历山大港的英军战舰,当蛙人驾驶鱼雷到达英军战列舰底部后,就将鱼雷的弹头和动力装置分离,设置好爆炸时间的弹头被安装在战列舰底部,然后蛙人可以借助鱼雷的推进装置返回,但是那天意大利人很不走运,安装好弹头后刚浮上水面就被英军发现并俘虏了,但是他们成功重创了英军两艘战列舰。

渺小且致命的“水下毒针”——德国短暂的微型潜艇史

▲意大利“凯旋车”型人操鱼雷正在攻击英国战列舰。

可以看到意大利的人操鱼雷还是比较成功的,操纵鱼雷的驾驶员起码可以借助动力系统回到母艇上,但是日本的“回天”鱼雷就比较疯狂了,驾驶这种鱼雷的人基本上就是有去无回了。回天鱼雷同意大利一样只有一枚鱼雷,但是日本的鱼雷不分弹头和返回装置,日军放弃了返回装置,目的是为了在鱼雷内部装更多的炸药,回天鱼雷的炸药量是普通鱼雷的三倍,威力更大,由一个驾驶员驾驶鱼雷,驾驶员只能像神风特攻一样冲向盟军战舰。

渺小且致命的“水下毒针”——德国短暂的微型潜艇史

▲日本“回天鱼雷”,驾驶员没有机会逃脱,只能和鱼雷一起撞向美军舰艇。

德国人研制的第一种人操鱼雷是“黑鬼”型人操鱼雷,黑鬼这个名字来自他的设计师理查德·莫尔,因为莫尔不仅设计了这款人操鱼雷,并且也参与了很多有关的危险测试,莫尔是德国人对黑人的称呼,并且为了表达对这种鱼雷危险性的厌恶,所以把这型命名为“黑鬼”。不过德军的人操鱼雷不同于意大利和日本,德国人的人操鱼雷为两个部分,其实就是两颗鱼雷组合起来的武器,可以称为运载鱼雷和攻击鱼雷,由电动马达提供动力。运载鱼雷是由德国的G7e鱼雷改造而来,将G7e的雷头部分去除,改造成驾驶员的座舱,用一个半圆形的舱盖密封起来,这枚鱼雷为了能挂载攻击鱼雷,拆除了一半的电池,并且在马达上装备了控制器,由驾驶员控制人操鱼雷的方向,而运载鱼雷下面挂载着一枚真正具有威力的G7e攻击鱼雷,最大水面航速为10节。

渺小且致命的“水下毒针”——德国短暂的微型潜艇史

▲黑鬼型人操鱼雷侧视图,是德国第一种人操鱼雷,可见上下两枚鱼雷大小差不多,都是德国的G7e型鱼雷。

黑鬼型人操鱼雷长7.6米,排水量为2.8吨,它唯一的弱点就是不能下潜,这个弱点导致了它在很多方面的缺陷,由于它无法下潜,所以在水面航行时极容易被敌方舰艇和飞机发现,一旦被发现,不能下潜的人操鱼雷只有被击沉的份。此外,不能下潜还导致驾驶员前边的鱼雷头会挡住海面上的视线,而在水下的驾驶员可以不受视线的限制。

渺小且致命的“水下毒针”——德国短暂的微型潜艇史

▲用车拉运的一艘黑鬼型人操鱼雷

黑鬼型人操鱼雷除了推进器和鱼雷外,驾驶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德国人不像日本的回天鱼雷那样有去无回,驾驶员在完成攻击后可以借助推进装置返回,可以看出意大利和德国的人操鱼雷非常人性化。给驾驶员配备的装备有呼吸器和瞄准装置,呼吸器是为了满足驾驶员在海上和封闭的舱里所消耗的氧气,因为在狭小的座舱空间里,驾驶员会很快把氧气消耗完,驾驶员在缺氧后容易导致攻击的失败,瞄准装置是为了提高驾驶员攻击时的精准度,但是这个瞄准装置十分简易,只在舱盖上划上了一些刻度和准星。

渺小且致命的“水下毒针”——德国短暂的微型潜艇史

▲沃尔特·格霍德下士,刚刚完成了人操鱼雷作战任务,从座舱中出来,右下角的铁针是一个简陋的瞄准器,因为格霍德驾驶人操鱼雷击沉了数艘盟军舰船,在1944年7月被授予骑士铁十字勋章。

舱盖的设计在最初非常简单,甚至还给驾驶员带来了危险。最开始的时候,舱盖甚至在里面是无法打开的,后来意识到这个毛病才进行了简单改造,可以在内部打开舱盖。但是驾驶员在内部打开舱盖也是有危险的,驾驶员只能在无风无浪的海面打开驾驶舱,防止海水涌入后导致沉没。

黑鬼型人操鱼雷建造了200枚左右,黑鬼型在数据上非常合理,但是实战中却没有那么理想。黑鬼型因为由一枚鱼雷挂载着一枚同型号鱼雷,所以性能极不稳定,大部分黑鬼型在战斗中出现故障而损失,一部分黑鬼型在攻击敌舰时,因为攻击鱼雷和运载鱼雷的分离出现问题,攻击鱼雷就带着驾驶员一起冲向了敌舰,大部分情况下,这种黑鬼型人操鱼雷和日军的回天鱼雷差不多。此外,由于驾驶员的视野被限制,所以只能攻击一些停泊在港内的军舰,射击角度也由很大的局限。

渺小且致命的“水下毒针”——德国短暂的微型潜艇史

▲一艘黑鬼型人操鱼雷正在下水执行作战任务

对于黑鬼型出现的问题,德国人对黑鬼型进行了改进,这就是第二型的“松貂”型人操鱼雷,这也是德军投入使用的最后一型人操鱼雷。为了解决“黑鬼”型不能潜水的缺点,松貂型的人操鱼雷装备了可供潜航时用的小型潜水电池,因此松貂型的长度扩大到8.3米,排水量达到3吨,可以在一小段时间内在36米深水中航行,其他装备还和黑鬼型类似,在攻击时仍然要浮出水面,这一型号的人操鱼雷共建造了300枚左右,性能上比黑鬼型优化了一些。

渺小且致命的“水下毒针”——德国短暂的微型潜艇史

▲经过改进后的松貂型人操鱼雷,可操作性要比黑鬼型要高。

德国海军还有第三种型号的人操鱼雷,但这一型号只制造出一艘试验品,这就是“鲨鱼”型人操鱼雷,鲨鱼型拥有比黑鬼型和松貂型更大的体积,长度达到了11米,排水量达到了3.5吨,鲨鱼型最大的改进就是它装备的电池量是前两型的两倍,极大地提高了航程。德军的人操鱼雷参与了1944年6月的反盟军登陆行动,虽然显示出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但是人操鱼雷的损失率更大,在盟军的强力打击下,德军人操鱼雷最终被淘汰。

渺小且致命的“水下毒针”——德国短暂的微型潜艇史

▲一群军官在鲨鱼型人操鱼雷旁,可见上面的座舱鱼雷明显比攻击鱼雷要大。

将潜艇进行最小化

如果说人操鱼雷已经简陋到不能再简陋,那么微型潜艇就是在保持潜艇外貌的前提下尽量做到最简陋最小的潜艇。德国的微型潜艇同人操鱼雷一样,都是在1944年才发展出来并使用的武器,但这种武器其他国家很早就投入使用了,著名的有日本的“甲标的”微型潜艇,日军在袭击珍珠港时投入了5艘甲标的微型潜艇,不过全都被击沉。

渺小且致命的“水下毒针”——德国短暂的微型潜艇史

▲日本“甲标的”级微型潜艇

英国的X型微型潜艇对德国人的影响是最大的,让德国人意识到了微型潜艇的巨大威力,1943年,英军发起水源行动,派出X艇潜入挪威峡湾内,袭击当时德国最大的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最终X艇重创提尔皮茨号,使提尔皮茨号经历了半年的大修才得以恢复,此次行动让德国人对微型潜艇有了更深的认识。1943年,德国人在卑尔根港缴获了一艘英国的威尔曼微型潜艇,德国人对这艘潜艇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最终德国人的第一艘微型潜艇“海狸”型微型潜艇在1944年3月29日正式下水,开始了德国微型潜艇的短暂历史。

渺小且致命的“水下毒针”——德国短暂的微型潜艇史

▲英国X型微型潜艇,准备出击攻击提尔皮茨号战列舰。

德国人在1943年开始研发第一型海狸型潜艇,在1944年初开始建造,然后进行了1个半月的试验工作,邓尼茨参观了海狸型潜艇的测试工作后不久,第一艘海狸型潜艇就开始服役了。海狸型潜艇和人操鱼雷时同时研制的,但比人操鱼雷大不了多少,只是它在外形上更接近潜艇。海狸型的艇身是钢材质,艇壳只有3毫米厚,是单壳体结构,这就导致它不能潜到太深的水下航行,并且它不像其他潜艇拥有平衡水舱,当发射鱼雷后会造成艇身的不平衡,这是微型潜艇的致命弱点之一。

渺小且致命的“水下毒针”——德国短暂的微型潜艇史

▲海狸型微型潜艇

海狸型的水下排水量为6.6吨,其水上航速为6节,只配备了一个成员,海狸型分为三个部分,即座舱部分、推进装置和攻击武器。海狸型的座舱部分的内部是驾驶室,这里有很多设备,是控制着整艘潜艇的运行、观察和攻击的核心区域,因为艇员只有一人,所以“艇长”要负责艇上的一切工作,这对能力要求极高,在驾驶室的上方就是一个小型的舰桥,它是由铝合金制成的的一个封闭区域。

海狸型上的观察设备只有一个潜望镜和一个瞭望口,由于艇长在驾驶室时很难通过潜望镜观察到外面的状况,主要原因是艇内的空间过于狭小,这时候驾驶员只能通过瞭望口观察外面的情况,瞭望口位于舰桥部分,是一个由钢化玻璃制成的一小块区域。这样的观察系统导致海狸艇在大部分时间只能呈现上浮状态,只有在遇到攻击和特殊情况下才能下潜,有时候,它们也会借助一些外物来掩盖自己微小的艇体,以此迷惑敌人。

渺小且致命的“水下毒针”——德国短暂的微型潜艇史

▲一艘海豹型微型潜艇正在装配中

海狸艇的动力系统不是很理想,它在水面上航行时使用欧宝公司的32马力柴油发动机,最大航速为6节,其实这种发动机不适合海狸艇,一旦发动机有漏油的现象,那么海狸艇就会发生起火和爆炸,此外,柴油机在燃烧时以产生一氧化碳,导致艇员的中毒,海狸艇在水下航行时拥有5节的航速,配备的是鱼雷用的电动机。海狸艇的主要武器是鱼雷和水雷,在海狸艇外部的两个左右对称的凹槽里,可以外挂2枚533毫米的G7e鱼雷,在执行布雷任务时,海狸艇也可以在凹槽处携带两枚水雷。

1945年初,盟军已经攻进了德国本土,德国海军的传奇就此结束,但是这些微型潜艇和人操鱼雷还是能凭借其微小的体积在近海和江河上发挥作用。在德国本土上作战,桥梁等重要交通路线是非常常见的,一旦桥梁被破坏,就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去修补,不但阻碍了行军时间,还让敌人有了喘息的机会。在盟军刚进攻德国本土时,就遭到了德国人炸毁桥梁的打击,为此盟军对这些桥梁设置了阻拦网和一些保护措施。1月12日,德国人计划炸毁重要的瓦尔河桥梁,但这里有盟军的重兵把守,为此德国人对行动进行了精心的策划,首先利用河流把200多枚水雷运送到桥梁处,炸开盟军阻拦网,然后20艘海狸艇用树叶做掩护,拖着一条大树干,这支大树干的内部装满超过3吨的炸药,等到树干到了桥梁处,然后再将其引爆。但是水雷的爆炸引起了盟军的注意,盟军士兵知道了德国人的阴谋,对树干和海狸艇发起了猛烈的攻势,最终树干被提前引爆,多艘海狸艇在战斗中被击沉。

渺小且致命的“水下毒针”——德国短暂的微型潜艇史

▲一艘被吊起来的海豹型微型潜艇

德国第二种微型潜艇是“蝾螈”型,这种排水量为12吨的微型潜艇比海狸艇要大一倍,艇员只有一人,武器也和海狸艇一样。蝾螈艇去除了柴油机,只装备了一台鱼雷用发电机,这保证了艇员的安全问题,多出来的空间用来装备更多的电池,虽然其水下航速与海狸艇无区别,但是其水上航速比海狸艇降低了2节,在动力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由于下潜速度太慢。蝾螈艇一共建造了363,由于性能和战绩不是很理想,服役不到半年就转为训练艇。

渺小且致命的“水下毒针”——德国短暂的微型潜艇史

▲“蝾螈”型微型潜艇侧视图

渺小且致命的“水下毒针”——德国短暂的微型潜艇史

▲“蝾螈”型微型潜艇

如果说前两个型号的微型潜艇是极为失败的,那么“海豹”型就是德国海军设计的6种海军中最成功的一款,它的型号也被编为德国海军XXVIIB型潜艇。

海豹艇是由最初的梭鱼型(XVIIA)微型潜艇改进而来,排水量为15吨,水面和水下航速也达到了空前的7节和6节,可以挂载两枚鱼雷或者水雷,外形上比海狸艇更加优美。由于海豹艇比较小,可以在海上轻易躲过盟军的声纳和雷达追踪,它还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完成下潜,这样优异的性能超过了之前的两艘潜艇,这种潜艇最优秀的地方就是它可以利用深水炸弹产生的冲击来改变行动方式,以便逃离。

渺小且致命的“水下毒针”——德国短暂的微型潜艇史

▲XXVIIA型梭子鱼微型潜艇侧视图

渺小且致命的“水下毒针”——德国短暂的微型潜艇史

▲XXVIIB型海豹微型潜艇侧视图

这种潜艇一共建造了285艘,在后期的战争中给盟军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击沉了盟军的许多舰船,迫使盟军出动了500多艘护卫舰和1千多架反潜机来对付这些末日孤狼,这种潜艇在后期的战争中差点扳回了一局,直到1945年5月还能看到它们在战争中活动的身影,连英军的将领都对这些微型潜艇印象深刻。

渺小且致命的“水下毒针”——德国短暂的微型潜艇史

▲海豹型潜艇的绘画作品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奇特的微型潜艇在计划中,第一种就是“海怪”型两栖履带式潜艇,可以从陆地进入水中,可以携带鱼雷和火箭弹,重20吨,有点类似两栖坦克,一种就是“鲸鱼”型高速微型潜艇,水下航速可以达到30节,但只停留在了纸面上。

渺小且致命的“水下毒针”——德国短暂的微型潜艇史

▲所谓的海陆两栖微型潜艇想象图

二战时期德国的这些小型怪物成为了抵抗盟军的重要海上力量,一些成功的微型潜艇给盟军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德国在1944年后研制了3种人操鱼雷和6种微型潜艇,给德国海军潜艇部队画下了最后一笔。这些潜艇在最后还在抵抗,即使他们威力强大,也应该明白纳粹已经大势已去,邪恶终究会被正义消灭。这些潜艇也具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因为它们经历过纳粹灭亡的历史,微型潜艇无罪,但使用它的人有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