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复兴画风 16 ---山水篇》 田园山野的审美启思

 zdjphoto 2019-05-01

画家    张复兴(上海)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海书画院画师

上海黄浦画院执行院长

上海文史馆书画社特邀书画艺术研究员

美国美中书画研究院特邀顾问

加拿大温哥华大华堂艺术中心顾问


    

    大自然多样的形态给予人的感受迴然不同:雪山高冷,江河豪迈,青山嫵媚,田园野則温暖怡悦,最能触碰到人心柔软的部位。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睡,田园牵连着人的心绪,已成为我们精神的故乡了。記得年青时就读上海美术学校,曾到安徵绩溪的农村体验生活,每天劳作写生,山里的朝露晚霞、闲云野趣或许早已留在記忆中,不经意地呈現在作品里了。

    自古以来,田园山野就为丹青里手所青睐,后人見到所传的《山居图》、《归隐图》,其实就是先人耕织漁樵的田园生活写照。晋代陶渊明吟咏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依约在耳, 诗人描绘的淳朴场景似乎并没远离。

     故此,我画田园山野是揣着久远的诗画情意,着眼当下艺术语境,去体验传统的笔墨美学。纵笔枯湿并用以写蒼茫植被,是“逸笔草草”的嬗变; 用线涩放飞沉以画层层桑田,是“屋漏痕”的升级。幽渺的“米芾云山”萌生云蒸霞蔼,色彩灵动; 简约的“石涛墨点”骤成纵横顿垛,林木葱郁。

      如是,在田园山野的形态构思里,在笔墨推陈出新的对话中,我找寻到自己认可的图式,渐渐厘清了理论盲点和纠缠:笔墨当随时代,多元和互联的現实必然催生纷繁多样的艺术生态,而中国画的创作,不论怎样流荡生姿,坚守传承有自的文脉,是我画风中永驻的基点。

                     2019年4月於海上朱墨斋



























以上作品创作於2008年至2018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