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美药业浮沉录及其启示

 ie27 2019-05-02

康美药业在此之前2006年7月和2007年9月,分别增发融资4.85亿元和10.23亿元。融资之后这个钱是公司的,也就是所有股东的;但管理层和大股东却可以用虚增投入和虚增无形资产的方式将资金转移出去。

康美药业2001年到2006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和为3.67亿元,但06、07两年便融资合计15亿元。玩资本和金融来钱的速度太快,为什么还要苦哈哈专注主业,这许是为后续公司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拉开了序幕。但是这样想法的公司多了,就会造成市场真正需要资金发展的好公司反而不如这些“玩家”能融到钱,降低金融市场的效率。

第二阶段,也是市场质疑比较多的“高存高贷”。每个报告期,公司账上都趴着大量的现金,但公司同时借入大量短期借款和债券,造成现金和贷款双高。这是比较反常的财务运作,一方面巨额现金利息收入很少,另一方面付出很高的借款成本。公司曾经多次给出牵强的解释,并归类发展需要与行业性质。

其中,2016年增发募集80多亿的原因是要51亿用来补充流动资金、30亿用来偿还银行贷款。而15年年报中公司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158亿,有这么多现金还用这两条理由无疑是在明示“都懒的想个项目了,就是来要钱的”。

第二,大股东涉嫌非法挪用公司资金

公司这么多年的净利润应该也是很有猫腻的(从超出寻常的高毛利和高应收推断),就算抛开这些利润不谈。公司这么多年融资累计130多亿,18年末短期借款余额115亿,应付债券167亿,这么多钱去到哪里了?不要说在340多亿的“存货”里,半年前事情没发酵之前这些“存货”才150亿,突然价值就飙升了?现在关联方占款数量不确定,能否收回也不确定。

第三,股权质押套现

经查询,大股东几乎所有的股份都已经质押,“质押套现”比减持套现方便多了。康美实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股权很简单,马兴田持有99.68%、许冬瑾持有0.32%,一家人几乎全部质押。正常经营的企业,股东质押的套出的钱可以自己支配。但康美药业管理层涉嫌造假,这个套现的钱就应该追查去向以做投资者赔偿之用。

在“玩家”手里,上市公司成了工具,造假做高市值、再融资、质押套现、非法挪用资金都成了侵占市场利益和股东利益的手段。我们想起来今年1月末的大量公司纷纷暴雷,通过资产减值、商誉减值、坏账计提等方式进行财务洗澡,其中会有多少公司趁着这个机会把过去掩埋,庆幸着以后可以能“轻装上路”了。

3 法制建设和积极追偿

我们《证券法》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报送有关报告,或者报送的报告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三十万元以上六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我们对造假主体和受益人的惩罚还是太轻,造假和上市的利益太大,如果不用重典是阻拦不住这些前赴后继的逐利者的。而一众造假者占用的金融资源比优秀的企业还多,我们上市公司不能有效“新陈代谢”来“良币驱逐劣币”,对整体市场是非常有害的;比如康美以前是上证50成分股、现在还是沪深300成分股,让一众跟随指数的基金被动买入被实际控制人“割韭菜”实在令人心痛。我们应该重典处罚、非法所得追踪、造假入刑,并完善小股东集体诉讼以积极追偿。

在我了解,一些买入或者曾经买入康美并形成亏损的散户,大多选择了沉默与自责,说什么“愿赌服输”耻于积极参与追偿追责。这是不对的,证券买卖虽然是买者自负盈亏,但管理层放出造假的报表以谋利,便已经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沉默只能惩罚自己,积极应对方显担当。

4 对投资者的启示

乐视崩塌之后,我们领悟到“买入苹果公司,而不是买入下一个苹果公司”。康美造假“实锤”之后,我们深感投资艰难,在分析公司或者报表的时候“疑罪从有”或许是更好的处理方式。

康美其实一直在财务上很有争议,但其高成长掩饰了很多明显的问题;有时候有投资者跟我说你拿着显微镜找缺点,总能找到但那是不对的。

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投资上,再小心都不为过。

对于投资康美的投资者,如果是投资组合中的一支并且没上杠杆的话,我们相信伤害不会很大。全仓一支或者甚至有杠杆就会有非常大的归零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普通投资者应该正视自己可能看偏这个问题,合理的组合好于满仓一支。如果做不好组合,指数基金也很好。

投资路上总会发生很多,惟愿我们随着这些经历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