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创业别太「善良」,要小心这些人

 jinx66 2019-05-02

医生作为一种职业,救人治病,本该就应纯粹。但当医生辞职创业「下海」后,就不仅仅是看病这么简单了,而是不得不像个会计家、谋略家,甚至是「恶人」一样与市场、员工、患者斗智斗勇。

能坚持医疗本质的初心固然重要,但创业之路,举步维艰,在现实面前,对待有些人真不能太温柔和忍耐,过分「善良」,反成阻碍。

「刺儿头」患者,不要将就

令很多医生创业者焦虑的就是诊所客流,面对初期的「惨淡经营」很容易慌不择路,加上医生群体又无法像职业经理人那样拥有成熟的管理经验,于是下面这件看似「合情合理」的事就发生了:只要来一个患者,就给他看,不管患者是不是目标人群。

客户群体一旦变杂,碰上「刺儿头」患者的可能性也就大了。有时候,处理刺头患者最好的方式是将他们从你的医疗服务中打发走。听起来很极端,但是这完全是有必要的。

严重不依从医嘱。「最近血压不高,我就没吃药了」、「不怕不怕,最近感觉好多了,就不复诊了」……有时不管你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患者总是持续性地拒绝你的建议,如此一来,不但不能让患者有一个好的治疗结果,而且也会让你的诊所处于风险之中。

经常性失约。为了能提高患者就诊体验和门诊效率,越来越多的医生创业者尝试预约制门诊模式。那些反复错过预约的患者,就该将他们列入「黑名单」,因为他们的存在,不但会造成营业额的损失,占用别的患者可以利用的预约时间,并且在健康结果不好时还会带来法律责任。建议始终通过发送失约信息的方式将未到诊的情况归档,并且建立一套诊所制度规定在若干次预约失约之后即解除服务关系。

在丁香诊所,为了最大化规避失约情况,采取预付费形式的同时,对于临时爽约者也有相应对策

黏人的依赖者。这类患者身上常有的特征是过度的恭维,「你是我见过最好的医生」,实际上他只见过你一次;「你救了我的命」实际上你只是开了点药。医生创业者本能的倾向是对这类患者的赞美受宠若惊,但是不要太兴奋——很快形势就会在这些客套话中急转直下,因为这类患者会在没有特别的缘由下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联系你,而且他们通常不会意识到对自己的行为对医生造成的负面影响,一旦他们源源不断的需求得不到完全的满足,他们就会产生抛弃感,进而对诊所及医生进行负面评价。

优质的服务的确是私营医疗机构的重要优势,但服务一定要适度。不要把能够争取到的额外行为,作为一种常态化标准要求,因为承诺的标准过高做不到,反而会招来差评。

不合适员工,当断则断

医生创业者还很容易表现出心慈手软的地方,就是内部的员工管理,尤其是需要他们做「开人」决策时,往往下不了手。毕竟,医生创业者都是技术人员出身,在公立体制内,入了行大部分人就是待一辈子。需要他们开人时,最纠结的是自己的情绪:

这人挺努力,就是学习能力差了些,是不是应该再多给点时间;这人好不容易才谈进来的,现在招人又这么难,搞不好再招不到更好的;是不是我自己出了问题,管理不当或者用人不当,才导致他的业绩不好……

诊所要想运转流畅,光靠创业者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医生的诊断治疗、护士的护理照料、药师的配药及服药指导、实验室的检查化验、各类影像等功能检查都要到位,除此之外诊所运营与高效的跨部门支持保障也分割不开,所有员工都有责任贡献自己对诊所经营有用的价值

特别是在创业早期,资金和资源有限,对事情的要求不高,普通员工一般不是找那个最好的,而是找那个最合适的。等团队发展壮大了,技能跟不上的也要及时淘汰。

只要发现有员工不是你的诊所此刻状态需要的人,就要赶紧换。很多事情都可以容忍,但该开掉的人(甚至是请走的合伙人)如果拖着,从来都不会有好事。

医生创业,一定要有超人的承受能力。

留言区,也想听听你的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