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届高考语文解题指导之论述类文本阅读

 山湖微波 2019-05-02

一.考点及命题特点分析:

第1题,“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考查的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此题选项是对原文内容的整合,也就是对原文的内容换了一种说法,或者说是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在转换时要么添油加醋,要么偷工减料,要么以偏概全甚至无中生有。

选项与文本内容往往会出现形近意不同,形近意相似,形似意同的情况,尤其注意形异而意同的选项,形同意同几乎没有,所以要轻形而重意,尤其是似是而非和似非而是。

选项整合文中语意时,往往会在范围、轻重、是非、有无、对象、(句间)关系上有所调整。

第2题,“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考查文章的论证思路、论据运用和论证方法的知识。

论证思路的考查往往从整体或局部入手,注意抓关键词、句把握文章结构。

论据的特点(如事实论据、道理论据等)及其作用,如与观点的关系。论据的分析准确与否,与其要论证的观点是什么及其效果是什么。

论证方法(如举例、对比、比喻等)的运用和起到的作用,某种论证方法的有无。

第3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选项归纳的内容的依据源自文本(某句、某几句、某段或全篇),推断出的内容与文本的关系是或假设、或因果、或条件,要看是否强加、绝对、夸大、片面、歪曲等。

二.解题方法

(一)初读

1.先看文章标题或出处,快速弄清文本主要论述了什么,全神贯注,一字不落,不停顿地读完。

2.再标各段落中心句,快速把握文本基本的论述结构。

(二)审题

1.锁定关键词、关键句

2.回归原文定位,找出相应区间

3.进行信息比对,发现信息差别

比对时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

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

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

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

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

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三)进行比对

1.比对词语,看选项是否偷换词语概念

2.比对句子,看选项是否偷换句意

3.比对句间关系(分句间、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4.比对依据和结论,看依据是否有据合理,结论是否成立

(四)三个意识

(1)整体阅读整体把握的意识。拒绝不读文章直接做题。

(2)语段和完整语句的意识。尤其关注语段的中心。

(3)论证的逻辑意识(观点、论据、论证三者的统一)

(五)错误选项错误类型识记

A答非所问(不需要回到原文)

B张冠李戴,表述A的内容(或者部分内容)说到B头上。

C无中生有(缺乏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无依据。需注意选项中出现了文本外的材料时,要看这个材料与文本的关系,看它在文中有无依据,这涉及到推断和论证逻辑。

D偷换概念,和张冠李戴类似,但这里更多指向结果。

E以偏概全,局部、部分代替了整体。

F混淆时态(时空穿越或将然变已然),将要发生的说成已经发生。

G或然变必然,可能发生说成必定发生。

H因果错乱,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因果关系或者混淆因果。

I混淆是非(否定不当),故意对原文信息反说,正确的说错,错误的说对。

J指代有误,对文中某处的代词的指代表述错误。

H观点与论据不搭,或者论证逻辑错误。

2018年全国一卷第(一)题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3个小题。

1.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1A

2.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2B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1B,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3A

3.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3B。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2C。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1C。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4.“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1D。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3C。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2D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3D:“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自然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 “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可理解为“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 “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可理解为“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 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D项混淆是非。“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误,原文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而且结合“照着讲的意义,在于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可知,“新子学”是通过“照着讲”得到“理论之源”的。可见,虽“不同”有“突破”有“推进”而并未“脱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二者是承继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并无非“对比”)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论证思路,结合下文结构,正确)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论证手段及目的)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论证思路,对照第4段,正确)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错误。根据原文信息“‘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可知,文章并不是要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没有涉及正反对比论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根据原文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现实的过程看, ‘照着讲’‘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可知二者并不是互相隔膜的。)

B. 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 “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说法绝对。原文有条件限制是“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 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D. “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从 ‘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错误,以偏概全,从原文第五段“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 “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可推知。)

【解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尾段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找出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