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蔚· 老子著作应名《德道经》而非《道德经》。——这是国学大家熊春锦先生多年研究后得出的结论。他校勘整理的《德道经》已于近年由中央编译出版社正式出版。 熊春锦1948年出生于湖北麻城。现居德国。他精通医术,中医医术得自家传,西医则就学于南京铁道医学院。在医学领域,实行中、西医并举,被聘为《欧洲中医药》特约撰稿人。他认为:岐黄源于道,百种行业其源头活水根基均在传统道德文化。他是中华德慧智教育体系创始人,多年致力于国学教育和传统文化推广事业。2001年9月,创立欧洲康复养生学院。2003年,建立新加坡南洋文化发展公司;成立道德知音网站(www.daode.biz)。2004年3月,创建欧洲中华道德文化研究促进会。2006年9月,成立网上老子学院。2005年11月至2006年12月一年多时间内,应邀在国内集中进行了六次讲学活动。其中,陕北讲学七场,甘肃七场,四川三场,大连二场,甘、青、宁三省六场,浙江三场,单场听众最多达六千人,累计听众超过三万五千多人次,得到了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熊春锦在中国、东南亚和欧洲有着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老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中国和世界的“第一哲人”。迄今为止,老子著作的各种文字的译本已有260多种。但均以《道德经》为名。 熊春锦在研究中发现: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的甲、乙两种版本,都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尤其乙本在两篇后分别有“德”、“道”二字,明确分出篇名。银雀山竹简和马王堆帛书同为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前的写本,也是《德经》上,《道经》下。在敦煌藏经洞中发现的老子写本,多以《德经》为上卷,《道经》为下卷,不分章,与今天流传的《道德经》(《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八十一章)不同。不仅如此,先秦韩非子《解老》《喻老》亦言德在前。可见,魏晋以前的《老子》实为《德道经》。后人失察,误为《道德经》,并颠倒两篇的编排次序,将《道经》置于《德经》之前,流传至今。 所以命名《德道经》,将《德经》列于《道经》之前者,是表示:只有经过“德”的认真修养,才能深刻认识“道”,达到“道”。熊春锦认为:老子本意是淳德归道,全德复道。必须“以德养道”。“明德”而后“归道”。他就是以对老子学说的这个理解为主线来建立自己的中华德慧智教育体系的。他解释“自然”一词时说:自,甲骨文象“鼻”形,即“鼻”的本字,既是表达原始发端,又是证明生命“气息”存在的外部表现之所在。人们往往本能地指着鼻子表达自己的存在,就是最好的例证。然,“燃”的本字。《说文解字》:“然,烧也。”所以,“自然”即是最原始的燃烧,是燃烧自己,照亮一切。这就是“自然”一词的本意。老子讲的“道法自然”的本意,就是奉献一切、大公无私。 熊春锦发现: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语意深刻,颇合道奥,属修真学之真本。他的校勘以帛书甲本为蓝本,以帛书乙本和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本为参照,广泛参考比对了石刻本、河上公本、龙兴碑本、王弼本等之优劣。以大系统论为指导;以甲骨文和《说文解字》为代表的形象文字系统,《尔雅》所代表的同义、近义词归类的语义学系统,及刘熙《释名》所代表的语音追溯名源、语义的系统为依据;以科学、严谨的考究态度,查证原貌,澄清流弊,尽力还老子本意。(2007·10·30) |
|
来自: 昵称16627923 > 《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