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避免写诗填词时时常以文为诗、词?

 昵称5466805 2019-05-03

如何避免写诗填词时时常以文为诗、词?

要避免写诗填词时时常以文为诗、词,就要从以文为诗的源头去理解,才能很好避免。

“以文为诗”是中唐到宋,特别是北宋时期产生的一种文学现象。

“以文为诗”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者,指借鉴散文的字法、句法和章法来写诗词;广义者,泛指以“议论”、“才学”为诗及“尚理”等特点。

这个概念中的“诗”,即是格律诗,就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音分平仄,讲声律,对仗、对偶的近体诗。

所谓“文”,是指唐宋古文运动之“文”,它是和“骈文”对立的概念,是散行单句,不拘骈偶,不讲对仗,对偶、音律等的文体,它以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为旗帜,实际上是以便更好地抒情表意的形式自由的新兴文体。

“以文为诗”与时代的要求具有紧密联系。

近体诗的发展在盛唐达到了颠峰,唐诗已经成为诗的典范,无论从格式,音律上,都严格遵循了“纯诗”的要求。到了晚唐,纯诗已经无法再出新异,加上社会动荡不安,越来越多文人的诗歌开始倾向政治,并且提出了诗歌变化的要求。于是、由韩愈、苏轼倡导的“古文运动”便发展起来。

“以文为诗”还与宋代高度发展的散文艺术具有紧密联系。诗词和散文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在不放弃诗歌自身特点的前提下,借鉴散文的字法、句法、章法来写诗,恰恰可以实现诗词的革新。

苏轼的“以文为诗”使诗歌具有散文所特有的接近社会生活原形的艺术特点,使诗词更好地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并使诗歌具有了散文的曲折摇曳之美。

但是过多强调这种倾向同时也产生了不良后果,这表现在:

第一,玩弄文字游戏。缺乏社会美文学的社会美,如苏轼的《叹荔枝-怅望送春杯》,就是今天的读者也不大喜欢,只能反映封建士大夫空虚无聊的心境。

第二,堆砌典故,空发议论,谈玄说理,缺乏意境美。

如苏轼的“櫽括体”《哨遍,为米折腰》等词,堆砌典故,卖弄才学,缺乏意象,让人难看懂。没有什么欣赏价值。

第三,表现太直露,缺乏会蓄美。

如苏轼不厌其烦地表现他的老庄思想旧词,醉酒词,表现太直露,单一,无含蓄美。

第四,语言散文化,缺乏艺术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不美也就不能使读者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苏轼许多词中大量运用散文化的句子,读了味同嚼蜡。如“甚矣吾衰矣”、“有个尖新底”等等。大量运用虚词、俚语俗句。

第五,声韵不协律,缺乏音乐美。

作词要审音用字,分辨阴阳,以文字的声调配合乐谱曲调。苏轼由于卖弄文字游戏,堆砌典故,乱用虚词,俚语俗句,在形式上表现为不协律,平仄、清浊不分,雕章凿句,佶屈聱牙。无法入曲谱。

所以要避免“以文为诗、词”,唯有用格律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写陈,要做到由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要少用典故,俚语俗句。要追求自然之美,少点雕章凿句。若如此,定能写出感人诗词来。

感谢邀请,下面以“以文为诗词”为诗,与大家共讨。

以文为诗词

七言诗

以文为诗词言表,

开拓进取词抒豪。

大江东去浪淘尽,

东吴公瑾娶小乔。

千古绝唱风流意,

饮酒伴月歌此曲。

以文为诗明辨析,

成败萧何看事理。

道法自然无琢妙,

诗词合律美中好。

少用典故受人看,

多点清新动容语。

写出精彩是关键,

一诗出道万人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