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风雅颂中国

 朱家角人 2019-05-03


四月将至,春光正盛,又到了捧卷阅读和踏青采风的好时节。

上海博物馆将在春日继续推出“诗经——风雅颂中国”系列讲座,邀请大家一起重读经典,感受中华民族内涵丰富的传统文明,寻找跨越千年时空的文化基因。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300余篇作品,生动反映了我国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时代脉搏。先秦时称其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尊为经典,此后亦称为《诗经》。

《诗经》在内容上由“风”、“雅”、“颂”三个部分组成。“风”是民间歌谣,总称十五国风;“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或舞曲,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

《诗经》是我们熟悉的经典,但是除了耳熟能详的那几句那几篇,还有很多蒙尘的文化魅力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品味。

经典常读常新。

《诗经》不仅为我国的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它同时也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周代文学史,风俗制度史和道德观念史。

无论是经久不衰的美妙文本本身,还是尺牍间的山川溪谷,鸟兽草木;无论是平民的喜怒哀乐,还是家国的兴衰荣辱;无论是渺远肃穆的宗教信仰,还是质朴生动的审美源头……《诗经》有太多内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读再读。

《诗经》历经千年经久不衰,《诗经》里的草木也仍然生生不息。草长莺飞,又到人间四月天。迎春踏青前不妨欣赏在诗经中春日怒放的桃花,梨花,李花。

<<左右滑动查看全部>>

《诗经名物图解》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上海博物馆“诗经——风雅颂中国”系列讲座邀请大家一起从不同角度,立体品味这一经久不衰的经典:

我们将邀请考古学家拨开时光的迷雾,透物见世界,带领大家从考古看《诗经》与周朝社会;

我们将跟随文学研究学者,漫游在浩瀚史籍中,感知文字与记录的深厚力量;

我们也将邀请艺术史家和美学家,与大家一起透过文本,感受三千年前的美学与艺术;

我们还将与才华横溢的诗人学者一道,溯源中国诗歌文化的源头,并展望诗歌的传译与诗歌文化的流变……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本期我们将诚意推出两场讲座,从文学研究角度,邀请大家一起在春日回归尺牍,重读《诗经》。

讲座需提前预约

主讲人简介

马银琴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先秦文学研究。曾出版《两周诗史》《周秦时代<诗>的传播史》等学术专著,《韩非子正宗》《搜神记全本全注全译》等古籍整理著作,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北京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多篇专题学术论文。

《诗经》中的“歌”与“诗”

01

2019.4.12(周五)

时间:19:00-21:00

上海博物馆观众活动中心

LECTURE 

《尚书》说“诗言志,歌永言”,除了“言志”与“永言”之外,该如何理解“歌”与“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诗经》中是否存在着“歌”与“诗”的分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导致这种区别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它们又是如何由分立走向合流的?本讲座将立足于《诗经》作品自身的特点,以《诗经》学史上出现的相关现象为依据,对上述问题提出新的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