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weimiao 2019-05-03

5、三点竖排

五、三点竖排。最常见的就是三点水。三个点是实笔,三个点之间的联系是虚笔,三点水的变化,主要就是这实笔和虚笔关系的变化。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5.1散水势

第一种,散水势。什么是散水势呢?就是只表现实笔,虚笔不写出来。看起来就是三个点分开的,在真书中这种写法最多。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玉堂禁经》后面补充的笔势中,有对这种笔势的说明:'此名'潜相瞩视'外虽解摘,内则相附。''解摘'就是分拆解散,外表上看起来三点是分开的,其实内里还是有联系,所以称之为'内则相附'。'此盖钟法,上中以潜锋暗衄,下以迅趯而捷遣。右军遵用之,于真隶常为之。'这是钟繇的写法,上面和中间一点用'暗衄',顿笔收。下面一点要快速趯出,这就是一个合点或者策。

这是钟繇《昨疏还示帖》中三点水的例子,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钟繇时代刚刚从汉隶走出来,这是早期的真书,带有强烈的隶书意趣,三点完全独立。现在我们可见的钟繇拓本也不是太可靠,只能看个大概。

比较可靠的当然是钟繇唯一墨迹本《荐季直表》,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当中'深'字有三点水,这让我们看见了钟繇的真实写法。

但这三点的写法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变通的。

《玉堂禁经》又说:'此名'递相显异',意以或藏或露,状类不同。'这就是说变通了,三点有藏有露,状类不同。这就是说变通了,三点有藏有露,形状不同。《玉堂禁经》又说:'法以刚侧而中偃,下潜挫而趯锋,则右军《黄庭经》、《乐毅论》用此也。'这是讲写法,第一点'刚侧',《说文解字》说'刚,强断也',第一点果断地侧而收,形状独立。第二点'中偃'。《说文解字》说'仰而倒曰偃',就是面朝天倒下去称之为偃。第三点'潜挫而趯锋',下笔暗中一挫然后趯出,趯锋就是'九用'之一,定义是'紧御涩进,如锥画石'。是用尖锋咬住纸,稳稳的推出去。

要注意他举的例子《黄庭经》、《乐毅论》都是小楷,小楷动作比大字简单。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现在我们见到的《黄庭经》,即使好拓本也太小,看不清楚这三点究竟怎么样,作不得准。

我觉得智永《真草千字文》'池'字,有点像刚才《玉堂禁经》所描写的那样,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第一点是侧放的,九号方向,顿笔收尾。第二点是平放的一挫点,面向上,第三点是策,这三点的形状大约跟《玉堂禁经》所说的差不多。

就我看来,散水势的第一点和第三点基本形状比较固定。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第一点是侧,九号位。第三点是合点,或者策,三号位。这一、三两点组成了龙爪势。很多时候变化就在第二点上。

《阴符经》中的'溃'字和'盗'字第二点用了左侧势。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这个'盗'字,第二点就有点不一样,是'顾左顾右势'。露锋起笔扭动笔心拉出就可以,手腕是左右左。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这个'盗'字的第二点又不同了,其实还是'顾左顾右势',不过他是三面换起笔,然后写短短的一竖,最后揭笔收尾,手腕是左右左右,比刚才那个多了一个动作。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从整体上看,虽然三点形状不同,但三点还是分开的,所以还是散水势。

简言之: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南梁·庾肩吾《书品》有:

'抽丝散水,定于笔下;倚刀较尺,验于字中。'

这里所说的'抽丝散水,倚刀较尺',应该都是当时的笔势名称,可见散水势是相当古老的笔势。

5.2流水势

三点水第二个笔势,流水势。这是把三点的实势和虚势都写出来,连续不断,所以叫流水势。你看文征明《游虎丘诗》中的'池'字,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三点水就是流水势。

文征明经常用流水势,他的第三点,也经常不挑出,是真正的点。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第一点侧,逆时针转出,我们已经知道,顺时针两圈等于逆时针一圈,所以这样写也等于写了一个踆锋。第二点是左右扭动,第三点上尖下圆,顿笔收。

5.3隔水势

第三种写法,隔水势。《法书通释》说:'隔水,流湍波激,又云直波。'这里'流湍波激'是字例,意思是隔水势可以用在这些字的三点水中。这段话使我们知道,隔水势又名直波势。

《书法三昧》说:'傍三角点,用于直波点水,由此可知,直波势是一个傍边有角的三角点。

最常见的就是欧阳询的作品中,如《九成宫》这两个字,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他写三点都近于三角形,中间这一笔就是'傍三角'。

但欧阳询写三点水也不是全用隔水势,在《九成宫》中,散水势也是有的。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优秀的书法家,总是经常变换笔势的。

但这些古籍的说明并不清晰,我的解释是:所谓散水,就是三点分散,中间虚笔不写。所谓流水,就是三点连写,中间虚笔都写出来。所谓隔水,就是上面的虚笔不写,下面的写出来。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那么,可能有同学要问,有没有上面的虚笔写出来,下面的却不写呢?很少,有这样的情况,这也是隔水势。

这是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隔水例子,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你看这两个三点水,下面的虚笔都表现出来了。

《玉堂禁经·散水异法》讲到三点水还有两个笔势,一个是行书法,一个是草书法,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所谓三点水的行书法,就是下面两点变成了竖钩,分不出哪是点哪是连接的虚笔。

好像智永写的这个'淡'字就是这样。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但我建议这还是归入隔水势,因为这跟隔水的原则是一样的,只是虚笔写的比较粗壮了一点。

所谓草书法,三点都连成一竖了,看不见具体的点。这当然是草书中用得最多,如智永《真草千字文》的'深'字。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但这实际上是一竖加一趯,后面我会讲到。它自己有名字,叫做斸(zhu2)钩势,所以用不到这个'草书法'名字。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王羲之《兰亭序》这个'清'字,行书。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我还是归入隔水势。

智永《真草千字文》这个'流'字,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真书,三点水归于隔水势,下面两点其实是一个合点。

隔水势还可以用于其他地方,如双人旁,你看这个'得'字,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左边是双人旁,在行书中往往写为隔水势。书法上的笔势,不等于偏旁部首,它的用途要比部首大得多。

王羲之这个'复'字,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也用了隔水势。这些例子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

6、三点横排

三点横排的笔势,《玉堂禁经》没有讲到,只是在讲'挫笔'时提到'下三点',这是三点横排。但'下三点'的意思只是'下面的三点',不是笔势的名称。

而后代补充的笔势非常混乱。譬如宋代《汉隶密论二十四条用笔法》把三点横排称之为奋笔法,他说:'口诀云:左侧而独立,中衄揭而右钩。古经云:'钟书《宣示》字下用。''注意这个三点的写法顺次是左中右,作者认为这个就是奋笔法。他又说:'若中竖,则左右暗衄而潜趯。又簇锋捷进,为'系'字下三点也。'这个写法顺序是中左右,很显然,这是另外一个笔势。但作者也说这是奋笔法,这肯定不大对头了。

明代张绅在'奋笔法'那一段话后面有个批语:奋笔势我在前面讲过了,是横笔开始的'使'。张绅指出《翰林密论》把三点横排当作奋笔法是错误的。

6.1开三点势

我现在依照元明清几种典籍的意思,把左中右顺次写来的横排三点称之为开三点。

元代《书法三昧》、明代《法书通释》都说用于'系'字。'系'字怎么会有三点呢?它下面是个'小',书法中可以三点来写。

如智永写的这个'絜'字,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下面也有'小',就是用了三点。

其实像《阴符经》的'经'字,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绞丝旁本来下面也是'小'字形,你看篆字就知道,但现在大家都习惯写三点了,这也是开三点。

表示的'示',下面也是'小',所以同样可以写为开三点势,智永这两个'祭'和'飘'字就是例子。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6.2顾盼势

但是要注意,有时候也会照'小'字的笔顺来写的,那就是中左右的写法了。这种复合笔势称为'顾盼势',就是左顾右盼的意思。顾盼势中间那一点,写长了就是一竖,看起来就真的是个'小'字。

如智永写的'县'字,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左右都有'小'字那就是两个顾盼势。

简言之

· 三点横排的笔势,在《翰林密论二十四条用笔法》中,

· 第一种顺序左中右,定为开三点势。

· 第二种顺序中左右,定为顾盼势。

历史上其他的解释相当混乱,这里就不详细讲了。

顾盼势是常用的笔势,凡'小'字形都可以用,如颜真卿《多宝塔碑》'肖'字,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小'字在上面,这也是顾盼势。

又如'珍'字右旁下面是原本是三撇,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智永把三撇处理为一个顾盼势。

以前讲笔势时,我举例这个'廖'字,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也是把三撇当做顾盼势写。这种例子很多,请各位平时留心大书法家怎样运用笔势。

6.3连波势

三点横排还有一个笔势,就是连波势。其实它的全名叫'连波省点势',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因为原来是四点连写,好像波浪一样高高低低,如果省略一点,就变成三点,所以叫'连波省点势'。

你看这两个字,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左边都是'马'字,'马'字下面原来不是四点吗?智永只写了三点,'三'在古代往往用来表示多,如:三令五申,三番两次等等。'马'字下面省略一点也是这个意思。

不过话说回来,你别乱用这个规则,熟悉一本帖通常要临一百通,如果你只写三通,那是不行的。

如果三点中有一点分开了,这也是连波势,我讲笔势,主张不要分得太细,太繁琐,你看它的形状,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就可以断定它是连波势。

连波势用处很多,看这三个字,热、无、熟,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下面本来都是四点,现在都用了三点。这是真书,真书里边可以这样写的。

寡妇的'寡'写法很特殊,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原来下面是个'分',隶书中已经把'分'的四笔简化为四点,到真草书中,又省略了一点。

本节要点:

· 三点竖排:散水、流水和隔水。

· 三点横排:开三点、顾盼、连波。

· 以上各笔势的用法。

复习思考:

· 颜真卿这个'示'字,有几个笔势?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智永这个'绮'字,你能读出几个笔势?还差什么?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排点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