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桥联话二
胭脂河天生桥 天生桥位于南京溧水县西门胭脂河上,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八月,明太祖朱元璋为解决苏浙漕运从内河直达京师(南京)的问题,诏令崇山侯李新“自畿甸近地凿河流以通于浙,卑输者不劳,商旅获便。”李新督工匠数万人,从石臼湖北岸洪兰埠至秦淮河沙河口,采用“烧冧炼石、破块成河”的办法,即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凿眼、灌油、焚烧、泼水,层层剥石,历时近二年,硬是在山丘地带凿成一条长15里的运河。因“焚石凿河”两岸石壁都留下了绛红色彩,故称“胭脂河”。在凿河过程中,因势留石,凿孔为桥,所以有高高隆起的天生石拱桥。桥长34米,宽9米,高30米,与水面距离很大,如临万丈深渊。桥周沉霞凝脂,吞云吐雾,如入仙境。这就是誉满江南的胭脂河天生桥。一河一桥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附近有埋葬工匠的“万人坑”。解放后,三次修浚,成为金陵四十景之一。 联曰: 高拱悬崖跨,因势凿洞,景观名就秀千年。 焚石巧开河,流苏浙、通秦淮,胜景缀金陵,抹抹胭脂涂峭壁; 劈山妙凿洞,开前明、修当代,天桥饰溧水,高高斗拱画悬崖。 金鞭岩风景区自生桥 “金鞭岩”是湖南湘西大庸、慈利、桑植三县交界处的一块方圆数百里的自然风景区。这里地貌奇特,怪石林立,厅峰突兀,风景壮丽,有金光闪闪、直插云天的“金鞭岩”,有龙飞凤舞的“龙凤岩”,有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石山“三姐妹”,有数十只小石猴簇拥着“齐天大圣”的“猴子闹天宫”等等奇观壮景,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出大庸,入慈利,引人入胜的“自生桥”便展现在眼前。两座相隔数米的岩峰之间,一条狭长如带的石桥凌空飞架,飘飘然似乎欲引渡游人登仙而去。传说是湘妃飞天时遗下的玉带。附近还有一座“灯笼岩”,在一座笔直的悬崖顶端,兀自生出一块长达300米的巨石,似乎摇摇晃晃,宛如一盏飘在旗杆上的“灯笼”,真是千奇百怪,美不胜收。 联曰: 无需操纵,天连索道上九重。 一线牵双峰,果然出奇,难道湘妃抛玉带; 两崖连整体,好不惊险,莫非猴子走钢丝。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