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你游南京(97):胭脂河与天生桥

 田牧 2017-07-13
带你游南京(97):胭脂河与天生桥
    胭脂河是溧水城西胭脂岗中一条劈山而过、蜿蜒而行的小河,它北连秦淮河,南通石臼湖,全长7.5公里,系明代初年沟通江浙漕运的一条古运河,并因其险峻陡峭、秀丽幽深而被誉为“江南小三峡”;天生桥是横跨在胭脂河上的一座石头桥,它长34米,宽厚各9米,下距水面36米,如长虹卧波,似天然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都举世无双”的运河石桥。胭脂河与天生桥,一河一桥,形影相随几百年,既是古代的水利工程,又是现时的旅游胜地。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为了稳固明朝政权和维持京师的庞大开支,需常年向全国各地征收粮食等物资并运往南京。苏浙乃鱼米之乡,为朝廷粮食和赋税的主要来源地,但“两浙赋税漕运京师,岁费浩繁”。当时,从苏浙粮食漕运京师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是自浙河用船运至丹阳,再改用车辆运至南京,“转输甚难”;一是自长江溯流而上,“风涛之险,覆溺者多”。朱元璋认为,假如开凿一条运河将秦淮河与石臼湖连通,便可使江浙粮船从太湖进入濑溪河(古称中江,又称胥河),经东坝入固城湖,再经石臼湖到洪蓝埠入秦淮河,从而消解转输难题和江涛风险,遂决定“今欲自畿甸近地凿河流以通于浙,俾输者不劳、商旅获便”。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命人复浚宋元间已淤塞的胥溪河并建石闸,以节制水流、启闭航运,在固城湖和石臼湖之间复开河道以利航运。次年八月,朱元璋又命崇山侯李新前往溧水考察可使苏浙粮运经东坝直达京师的水运线路。李新在仔细察看秦淮河上游的山川布局和石臼湖岸边的水网分布后,发现秦淮河源头与石臼湖洪蓝埠相距很近,唯一困难的是两者中间隔着一座数十米高的胭脂岗,如果能在胭脂岗中凿开一条长十余里的人工运河,引石臼湖水“会秦淮以达金陵”,运粮的线路难题便可迎刃而解。于是,受命“督视有司开凿胭脂河”的李新,便很快组织当地数万民工,开始实施自己的开凿运河计划。
    胭脂岗位于溧水城西,自古便有“石有胭脂色,故名胭脂岗”之说其石质主要由含铁的砂岩、砾岩和部分页岩组成,岩石坚硬、崖壁陡峻,在当时还不具备爆破技术的情况下,要在长约7500米、高程20-30米的石山上开凿一条深30多米、底宽10多米、上宽20多米的运河,其工程之艰巨简直难以想象。李新遂采用前人“火烧水激”传统工艺,用铁钎在岩石上凿缝,将麻嵌入石缝中,浇以桐油,点火焚烧,待岩石烧红,泼上冷水,利用热胀冷缩原理使其裂开,然后将石块撬开,搬运出去。经过艰苦施工和“役而死者万人”之后,“西达大江,东通两浙”的运河终于如期完工,并借“胭脂岗”取名“胭脂河”。天生桥,是在开凿胭脂河过程中,为方便日后东西交通,工匠们利用石质最硬、地势最高的完整岩石,在岩层下面挖掉疏松石块,使其跨越在胭脂河上,“以巨石面留为桥,中凿石孔十余丈,以通舟楫,桥因势而成”,故名“天生桥”,其所谓“天生”,并非该桥天然形成,而是该桥完全利用天然岩层并经精巧设计开凿而成、没有外加其它建筑材料。天生桥原有南北两座,明嘉靖年间南桥崩塌,北桥则因当地邑人保护保存至今。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胭脂河漕运作用不再,逐渐淤塞断航。明万历年间当地民工曾加以清理,但复航不久又被淤塞,从此300多年无人问津。解放以后,当地政府先后多次进行疏浚,胭脂河重新发挥灌溉、航运作用。如今,胭脂河与天生桥已被列为金陵新四十景之一的“凝脂沉霞”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胭脂河—天生桥景区北门入园,沿顺坡而下的山道缓行数百米,路过一条名为“鲤鱼溪”的斜坡型小溪和山清水秀、水天相映、宛若一幅山水画卷的凤凰湖,便是胭脂河的游船码头。登上外黄内红的电动游船,在秋日午后的阳光下顺水南行。河水不是很深,也不甚清澈,那永远沉在山涧的运河总是泛着胭脂一般的颜色,并将过往的盛衰与繁华,没落在波浪轻柔的河水里。河面不是很宽,视野也不开阔,但与脚下的宽底游船比起来,已是相当的盛大和宽阔。两岸不是很高,也不很陡峭,随处开放并摇晃着的野菊花,将秋天的辉煌洒进山下的河水,演绎出一幅“沉霞凝脂”的动人画面。游船渐渐南行,两岸渐渐增高,滨水的石块渐渐增多,或大或小、或卧或立、或浑圆或褶皱的坚硬岩石,其人工钻凿的痕迹,即使间隔600年也依然斑斑可见。游船驶过一座跨度60多米、净高20余米、据说是江苏风景区之最的悬索桥,也便进入了胭脂河最为险峻秀美的河段。只见河面逐渐收窄,河岸迅速陡峭,重峦叠嶂、山势嵯峨、崖壁如削、危石高悬,犹如从开阔明亮的地带进入狭窄暗淡的龙门一般;被誉为“江南小三峡”的天生峡、胭脂峡、隐秀峡,在山谷中依次连成一线,仿佛一把从天而降的巨斧在胭脂岗上猛劈的一刀,使两岸峭壁突然闪开,让出一条穿山而过的峡谷水道;从崖壁高处垂直落下的水滴,叮叮咚咚,不绝于耳,仿佛在向游人诉说沧桑的岁月。而最令人惊叹的是那座巨石凌空而架的天生桥,恰如一道壮丽的彩虹横跨在两岸的峭壁之上,气象雄浑,奇绝天下,真可谓“一线流水劈山过,两岸绝壁天生桥”。
    返回并离开游船码头,沿着胭脂河东岸的山道向上前行,两边树叶渐黄、荆棘丛生,天上碧空如洗、白云朵朵,周围山林寂静、鸦雀无声,如长虹卧波的天生桥就在山路尽头的胭脂岗最高处。天生桥与胭脂岗浑然一体、毫不起眼,全然没有河中望桥那震慑人心的雄伟气魄。而当地政府为保护桥面,用木板人工架起的木桥,又如一层护套遮盖了整个石桥,又使其真容笼罩在一层古朴而神秘的色彩中。但当站在天生桥的护桥上极目远望,刚才平淡无奇的感觉一下被眼前荒蛮壮观的景色所震撼。远处山峦起伏、连绵不断、林海茫茫、一望无际,近处枫树丹叶、层林尽染、岩石紫红、漫山红遍。而在天生桥的护桥上凭栏俯瞰,桥下的胭脂河又是另外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致。两岸绝壁峰立、怪石嶙峋,如大刀阔斧倾切而下,河水蜿蜒而来、波光粼粼,如深山峡谷清流小溪。原来,只有站在天生桥上,才能真正感受和惊叹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山劈水的宏大手笔,才能真正感受和惊叹这被人们誉为“石缝中的运河”的壮美图景。走下天生桥,正对桥东的山坡上,有两块被称为“枕腰石”的大石块,传说这是当年开凿胭脂河的民工无意中发现的治疗腰酸背痛的“神石”,而其表面密密麻麻的小鹅卵石,才是帮助民工按摩穴位、舒筋活血、消除疲劳的真正秘密。山坡的北侧,有一座被称为“长乐亭”或“神工亭”的六角亭,传说是为祭典那些因李新接受财主贿赂、改变运河线路、选择在胭脂岗上开河而无辜死伤的民工,但更多的是警示政府官员要知足长乐、拒绝贪腐。
    “天雨汇集胭脂河、鬼斧神功天生桥。”这是矗立在天生桥边一块石碑上非常显目的碑文,也是对胭脂河和天生桥最贴切、最真实的写照。而其书写者将成语“鬼斧神工”改为“鬼斧神功”,则是对人工开凿、世间奇迹的胭脂河和天生桥建造工艺的绝妙赞美。胭脂河与天生桥,体现着明太祖朱元璋的雄才大略,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一座充满苦难和血泪的水利工程,也是一份前人以精巧设计和辛勤劳动留下的珍贵财富,值得我们后人倍加珍惜。
带你游南京(97):胭脂河与天生桥

带你游南京(97):胭脂河与天生桥

带你游南京(97):胭脂河与天生桥

带你游南京(97):胭脂河与天生桥

带你游南京(97):胭脂河与天生桥

带你游南京(97):胭脂河与天生桥

带你游南京(97):胭脂河与天生桥

带你游南京(97):胭脂河与天生桥

带你游南京(97):胭脂河与天生桥

带你游南京(97):胭脂河与天生桥

带你游南京(97):胭脂河与天生桥

带你游南京(97):胭脂河与天生桥

带你游南京(97):胭脂河与天生桥

带你游南京(97):胭脂河与天生桥

带你游南京(97):胭脂河与天生桥

带你游南京(97):胭脂河与天生桥

带你游南京(97):胭脂河与天生桥

带你游南京(97):胭脂河与天生桥

带你游南京(97):胭脂河与天生桥

带你游南京(97):胭脂河与天生桥

带你游南京(97):胭脂河与天生桥

带你游南京(97):胭脂河与天生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