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才先生遗作
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韩江。韩江原称凤水,为纪念韩愈驱鳄而改称韩江。湘子桥雄跨韩江中段,连接古城与东岸的交通。附近有凤凰台、凤凰塔。“湘桥春涨”、“凤台时雨”、“龙湫宝塔”等景观,构成了“潮州八景”。湘子桥原名广济桥、安济桥,后因乡绅迷信韩愈侄孙湘子的“法术”而改今名。湘子字北渚,第进士,官大理丞,传说有仙法,能开倾刻之花,曾聚土覆盆现碧花二朵。该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历时56年于宝庆二年(1227年)竣工,是我国箸名的古石桥梁桥之一。全长一里余)517、95米、由拱桥、梁桥、浮桥组成,是我国第一座启闭式桥梁。桥墩、桥梁全用巨石砌成。石梁长13——15米,宽1米,桥面由石梁拼合而成。东岸桥墩13座,西岸桥墩11座,中间用18只梭船架设浮桥,可启可闭。桥墩上建亭阁24座,东西两端各置镇水铁牛,有“一里长桥一里市”之誉。 联曰: 联语写建桥的时间与桥身的长度,突出建造之久、规模之大。并巧用“衔”、“吞”、“排”、“拒”四动词,和盘烘托出雄伟的气势和坚实的基础。 联语将这座桥比喻为出水蛟龙和还巢丹凤,与“龙湫”、“凤台”二景相吻合,生动贴切,联趣盎然。 联语与古名桥相比,既有北京卢沟桥、泉州洛阳桥石梁造型,又具扬州莲桥(五亭桥)、程阳风雨亭廊风彩,一读便知这是二座梁阁兼备的精美桥梁。 联语写其独特功能。出句用三个“宜”字,使兼有梁桥、浮桥可启可闭的特色朗然突出;对句用三个“且”字将如丝如竹,有吹有弹的优美环境展现出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过”、“穿”与“三宜”,“传”、“播”与“三且”联系紧密,浓墨重彩,渲染相宜。 联曰: 联语用具体描述与总结概括的手写景象之繁荣,建筑之坚固。描述于前,概括在后,呼应得当。上联用“更喜”一词,引出“马叫人欢”,使繁荣景象更上层楼,再用民间赞语“一里长桥一里市”作结,一脉相承,上下贯通。下联用“何惧”二字领来“涛惊浪骇”,反衬桥梁之坚固,从而使“千秋胜迹千秋梁”的尾语落到实处,既对得上上联结句,又突出下联主旨,稳稳当当,整整齐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