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荏苒2600年,郓城从历史中走来!

 海曲上人 2019-05-03

六千多年以前,郓城地区便已有人类居住,探索生命的真谛。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饱经战火,忍受灾难,一路坎坷前行。时代在变迁,前行的路变得越来越宽广,郓城2600年的历程,清晰记载着在这古老的土地上依然鲜活的生命力。

6000年前肖堌堆古文化遗址

肖堌堆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郓城县李集乡大杨集村东约300米处,遗址西距黄河1500米。其主要文化内涵表现为大汶口、龙山、岳石、商、周、汉文化的遗存,是古代人类聚居之地。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残片说明,至少在距今六千年以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郓城境内便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2600年前,郓城诞生

春秋时,鲁成公四年冬(公元前587年),鲁国为加强防御,筑城名郓。这就是郓城得名的起源和由来。据《春秋左传》载:“成公四年冬城郓。”《郓城县志》述:“周、春秋,鲁成公四年冬城郓。郓为鲁西鄙,地临曹、卫,尝聚军于此,以防侵轶。”又云:“郓始于春秋。”

2000年前黄泥岗遗址

荏苒2600年,郓城从历史中走来!

黄泥岗遗址,位于郓城县城东三十五里黄堆集村。黄堆集古称黄泥岗,是北宋末年梁山农民起义英雄晁盖、吴用、白胜、阮氏兄弟“智取生辰纲”的地方。曾出土草泥砖、支纹瓦等文物,经考古鉴定属汉代文物,此证明汉代即有人在此居住。

1000年岁月的唐塔

荏苒2600年,郓城从历史中走来!

郓城之魂,据《县志.古迹》载:“此塔建于五代唐,原名‘观音浮屠’,在观音寺内。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河决荥阳,七月郓城、濮州同沦于水,城中唯见司马坊半截和塔,自是塔淤没二级,但直壮丽仍为可观。”塔上燕子,于清明节后,绕塔飞鸣,故又有“荒塔燕子”之称,为郓城十景之一。

400年前万人堌堆义军公墓

荏苒2600年,郓城从历史中走来!

万人堌堆义军公墓(俗称万人堌堆),位于武安镇飞集村西南500米处,系明天启二年徐鸿儒起义军部分将士聚葬处,义军约七千人,聚尸一处。万人堌堆义军公墓,是郓城人民反抗明王朝封建统治的见证,是统治者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罪证,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农民运动和对广大人民进行教育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穿越历史的铁幕,郓城浓缩的千年文明,随处可见,随处可听。古老的郓城唐塔,屹立千年,见证郓城时代变迁;水浒文化依稀记载郓城人的豪爽、真性情;“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古筝之乡”无不诉说着郓城人民的智慧与格局。他们就像璀璨的星斗,既照亮了郓城的天空,也辉煌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江山之景,四时之色,皆在心中,郓城从历史中走来,千年传承,代代不息。海鸿集团匠心力作——郓州府·锦门,为传承郓城历史文化而来,以独特的文化再现手法,不负郓州待千年,再现2600年郓城繁华的府邸盛况,有了它,便读懂了郓城这座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