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海曲上人 2019-05-03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孔子墓享殿前墓道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万古长春坊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至圣林门楼,俗称二林门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明墓石象生群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隆冬孔林深处

孔子从尼山出发,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理想,“知其不可而为之”,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周游列国、颠沛流离中度过。孔子身前没能成为风云一时的政治人物,也没有机会真正实践自己的理想。但生前身后两重天,在孔子去世多年以后,他却超迈绝伦,成为至圣先师,他的思想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融入了中国人立身处世的血液之中,长期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性格和民族性格。至圣林是圣人孔子的长眠之所,也是千百年来,无数帝王先贤们的朝圣之地。

关于生与死,《列子·天瑞篇》记载了一段孔子的著名对话:“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然则赐息无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曰:“赐!汝知之矣。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俟;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晏子曰:‘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死也者,德之徼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也。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已者,亦何人哉?世必以为智谋之士。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与一不与一,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读完这个故事,“行人”“归人”的生与死的比喻,让我内心感慨万千。人总是要安息的,死亡问题,从人类诞生之日就产生了,与人类一样古老。生死问题是哲学最重要的问题,是人生终极价值的追问。如何对待死亡涉及你怎样对待生命。一个人的生死观是其人格特征的最高体现。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曲阜北门上仰圣门门额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大林门至圣林门额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洙水桥门额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孔子墓后碑元代篆书“宣圣墓”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五十三代衍圣公墓碑,已移入碑刻博物馆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孔林深处橡树林

孔子在《论语》中关于“死”言论不算多,但观点十分鲜明。我整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条:

1、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篇》)意思是,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篇》)意思是,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3、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篇》)意思是,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

4、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篇》)意思是,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5、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先进篇》)意思是,季路问怎样去事奉鬼神。孔子说:“没能事奉好人,怎么能事奉鬼呢?”季路说:“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6、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颜渊篇》)意思是,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篇》)意思是,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8、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篇》)意思是,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孔子深刻关注人的死亡问题。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只有知道了生的价值才能知道死的意义。孔子一向主张要积极努力地生,人只要能把生的道理了解透彻,那么面对死亡也就能无所畏惧,心安理得了。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死生有命。孔子强调要“知命”,因为只有知道了“命”是怎样一回事,即认识到人的能力的界限,才能不计较现实生活中的成败、得失。“知命”是为了“安命”,最终就有了“乐天知命”的达观。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在行仁的过程中,人们将不知老之所至,死亡已经远离我们的视野。孔子还说“杀身成仁”,生命可以超越死亡达到了不朽,生时积极有所作为,面对死亡威胁时,重视气节胜过生命,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孔子说孝就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他的丧礼是建立在仁礼统一的基础上的,丧礼并不在于形式本身,而在于丧礼社会意义,他的慎终追远,重视祭祀,影响着中国人对“孝”的认识和实践。

“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曲阜的“三孔”,我最倾心的就是孔林了。四次到孔林,有两次是全园徒步穿越,一次是半程徒步,一次是电瓶车绕园而行。孔林,本称至圣林,位于山东曲阜城北1.5公里处,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孔子死后,其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孔林是世界上延时最久的家族墓地,墓葬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孔林占地3000多亩,林墙周长5591米,坟冢10万余座,墓碑4003座,古建筑116间,历代石像、石仪85对。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曲阜古城北门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北门城楼及瓮城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北门外城墙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曲阜城北门到孔林前的'至圣林'坊之大道,道两旁均为柏树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文津桥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文津桥至万古长春坊之间的神道(夏)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文津桥至万古长春坊之间的神道(冬)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万古长春坊及东西碑亭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万古长春坊精美雕刻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万古长春坊是六柱五门高规格牌坊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万古长春坊侧立面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万古长春坊侧立面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万古长春坊北向面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万古长春坊北向面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万古长春坊细部

曲阜故城北门,仰望古城,斑驳的城墙,巍峨耸立的城楼,气势恢宏而满目沧桑。城门洞上方镌刻有“仰圣门”三字,字体遒劲有力,据说是明代胡缵宗所题。由城门而入,回望城楼,又有一匾额“延恩门”。一个城门,怎么会有两个名字?到底哪一个才是它真正的名字呢?明代嘉靖修筑的曲阜城墙有五门,正南为仰圣门,东南为崇信门,东为秉礼门,西为宗鲁门,北为延恩门,每个城门上都建有城楼。至于仰圣门石额何时从南门迁移到了北门,真正的原因为何却没有记载,或许早就淹没在了历史的深处,成了一个谜。为了表达对圣人的敬意,第一次去孔林我和儿子是出仰圣门步行前往孔林。孔林的神道有三段组成,最南的一段就是曲阜城北门到孔林前的'至圣林'坊之大道,有1266米长,道两旁均为柏树。道中段有桥名曰“文津桥”,平地突起。过桥北行,有一座精致的石质牌坊,坊额上刻“万古长春”四字,是中国著名的牌坊之一。

“万古长春”坊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是曲阜现存最大、最精致的石牌坊。此坊六柱五门,飞檐起脊,三层横梁,房顶呈瓦垅状。明间两石柱前后各浮雕两条盘龙,再外两石柱只有上部各雕一条龙,最两边的柱上部各雕一只立凤凰。明间额枋南面雕双龙戏珠,北面雕双狮戏球,次间均雕双凤朝阳,梢间前后雕双龙戏珠。明间枋前后均雕二龙戏珠,两次间雕双凤朝阳,梢间雕一条行龙,花板两面雕祥云、瑞草等图案。坊额刻于明间花板上,正书“万古长春”四个大字,笔势沉厚,字体端庄。石柱前后用石抱鼓,鼓上浮雕石狮子,两侧面上分别浮雕龙、鹿、牡丹等图案。此坊矗立于神道上,更显得雄伟精美。在“万古长春”坊前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碑亭。东亭内立《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道碑》西亭内立《阙里重修孔子林庙碑》。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孔林大林门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大林门与二林门之间的神道(夏)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大林门与二林门之间的神道(冬)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二林门门楼

过了“万古长春”坊,再前行就是至圣林门,也叫大林门,始建于元代至顺二年(1331年),大门牌坊为明代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添建,清雍正年间改称“至圣林”。清康熙年间重修。坊木质结构,四柱三间三楼绿瓦顶,坊明间花板上雕“至圣林”三字。坊前有明崇祯七年(1634年)雕镌的石狮一对。大林门与二林门之间又是一段神道,长360米,两侧整齐排列着苍桧翠柏,两旁围以红墙。神道尽头为孔林二门,门额石刻篆书“至圣林”三字,系清雍正十年(1732年)敕修。二林门是门楼式样的。也有石狮子一对。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洙水桥坊(南向)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洙水桥坊(北向)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洙水桥(中拱桥)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洙水桥(东平桥)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洙水桥(西平桥)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洙水河(夏)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洙水河(冬)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洙水河(夏)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洙水河(冬)

进了二林门就算是真正进入孔林了。左转前面就是洙水桥,过桥就是整个孔林的核心孔子墓地。孔林中有一条东西横贯的小河,这就是人们熟知的洙水河。洙水是周代为排洪护城而兴修的人工小河。但它流经孔子墓前,传与圣脉攸关,故称誉它是“灵源无穷,宜与天地共长久”的圣水,并将其与泗水并称“洙泗”,作为孔子思想发祥地的代称。洙水河上建有三座桥,左右皆为平桥,中间一桥为单孔石拱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洙水桥。洙水桥的南侧、孔子墓轴线的最南端,有一座精致的石坊,这就是“洙水桥”坊。此坊四柱三间,石质,四柱均为冲天八楞式,柱顶各有圆雕石兽,独角披麟,仰天蹲座。明间额坊雕刻“洙水桥”三个正书大字,二次间均浅刻二龙戏珠,造型简朴庄重。此坊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山东巡抚陈凤梧建立。正面刻有“大清雍正十年重修”字,是把原年款除掉后刻上的,有明显的痕迹。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孔子墓入口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孔子墓享殿前的神道(自南向北)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孔子墓享殿前的神道(自北向南)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孔子墓享殿前的神道稽两侧的神兽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孔子墓享殿及殿前的翁仲(夏)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孔子墓享殿及殿前的翁仲(冬)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移至孔伋墓前的宋代翁仲

洙水桥坊到孔子墓前享殿是孔林中的第三段长200米的神道,不仅有两排古朴苍劲的柏树,还有孔林现存最早的一套石仪,是孔林当墓门至享殿甬道的四对巨型石雕,曰:华表、文豹、角端、翁仲。这组石仪,为宋代雕立,两两相揖分立于甬道两旁,在苍苍的快柏之下,更显得肃穆威严。华表,与孔林内另一种带云板的不同,直插云端,是入“天门”的标志。文豹,形象如豹,垂长尾生双翼,传其性情温顺,笑容可掬。甪端,也是想像中的一种神兽,头生一角,肋生双翅,卧伏于地,引项长啸。传说甪端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孔子周游列国时,有它拉车,既是很好的谋士,又是很好的翻译。孔林享殿甬道上原是一对宋宣和见间雕刻的翁仲,清雍正帝重修孔林时,嫌其体小不够壮观,与甬道的望柱、文豹、甪端等其他石雕也不协调,现巍立于此的是雍正时重雕的,比宋时的高大许多。原来的宋刻翁仲被移到了孔伋墓前,雕刻精致,十分传神。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子贡手植楷亭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子贡手植楷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驻跸亭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孔子墓前甬道,左侧是三座驻跸亭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孔子至圣先师墓(夏)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孔子至圣先师墓(冬)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夏)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冬)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孔子墓南为其孙孔伋墓,墓葬布局名为携子抱孙。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孔子墓西为子贡庐墓处。

享殿之后,有一座灰瓦攒尖顶的方亭,称“楷亭”。亭内石碑上刻着一棵古老的楷树,即摹自其南侧的“子贡手植楷”。相传子贡奔丧来后,将一棵楷树苗栽于其师墓旁,后成大树。清康熙间遭雷火,仅存树桩,后人立碑建亭以示纪念。楷亭北有3座四角多棂碑亭,为驻跸亭,北面绿瓦所复的碑亭是为纪念宋真宗赵恒祭祀孔子所建的,中间及南面黄瓦所复的二碑亭为 纪念清帝玄烨及弘历祭祀孔子所建。此三亭即皇帝祭祀驻车之处。亭内尚有当时的石碑。三亭的西边就能看到有宋代翁仲的孔伋墓了。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墓葬布局名为携子抱孙。墓前石碑2通。前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大明正统八年立。后碑篆书“宣圣墓”三字,是元代(1244年)所立。孔子墓西的3间西屋为子贡庐墓处。孔子死后,众弟子守墓3年,相诀而去,独子贡在此又守3年。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3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明墓群石仪(夏)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明墓群石仪(冬)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明墓群石仪(夏)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明墓群石仪(冬)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明墓群石仪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明墓群石仪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明墓群石仪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明墓群石仪石虎(夏)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明墓群石仪石虎(冬)

孔林最集中的墓群大致可分为西部的明墓群和东部的清墓群。跟东部的清代墓群相比,明墓群的密度高,很多带石仪的衍圣公墓地相邻,蔚为大观。在枯黄的橡树的映衬下,那些石仪更有沧桑的韵味。明清时,礼制规定一、二品官员墓前可立石人、石虎、石羊、石马、石望柱各一对。故从孔子59代孙、衍盛公起,墓前大多雕立有全套石仪,共八组。59代孔彦缙朝绅,明永乐八年(1410)袭衍圣公,孔公鉴之子,59代是孔林中第一个带石仪的墓地。60代孔承庆永祚,孔彦缙之子,早卒,明景泰六年(1455)追赠衍圣公;61代孔宏泰以和,明成化六年(1470)袭衍圣公,孔承庆次子;61代孔宏绪以敬,明景泰六年(1455)袭衍圣公,孔承庆长子;62代孔闻韶知德,明弘治十六年(1503)袭衍圣公,孔宏绪之子;63代孔贞干用济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袭衍圣公,孔闻韶之子;64代孔尚贤象之,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袭衍圣公,孔贞干之子;65代孔衍植懋甲,明天启元年(1621)袭衍圣公,孔尚坦之子、孔贞宁(孔贞干之弟)之孙、孔闻韶的曾孙。65代孔衍植和其父孔尚坦的墓地连在一起,有石仪两组。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于氏坊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鸾音褒德”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儒宗在念牌坊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清墓群石仪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清墓群石仪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清墓群石仪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清墓群石仪翁仲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清墓群石仪翁仲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清墓群石仪石马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孔林绿荫深处的残碑

清墓群,有石仪八组,外加新修的一组。在清代墓地与明代墓地交界处有一座气派的墓地,属于孔毓珣,墓前有石供案、石鼎、石瓶各一,石仪1组,石门坊1座。在神道南端两旁建双御碑楼,石刻清世宗表彰孔毓珣圣旨,碑额雕滚龙。碑亭已倒塌,石碑于1986年修复。他不是衍圣公,但在有清一代里是官位最高和官声最好的一位。清代衍圣公中,墓地最气派的是72代孔宪培养元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袭衍圣公,孔昭焕之子。其墓道最长,也最宽,墓前有孔林唯一的牌坊,于氏坊。于氏为七十二代孙衍圣公孔宪培元配夫人,清朝乾隆时大臣于敏中之女,传为乾隆之女。死后朝廷循例派官员御祭,并特敕在墓前建坊,祭文刻在坊心正面,背面书“鸾音褒德”四字。是很少见的没有改建过的木制牌坊。边上是73代孔庆镕陶甫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袭衍圣公,孔宪增(孔宪培之弟)之子,边上应该还有74代的墓地,但匆忙间没有发现。由于氏坊往东沿林中大道分布都是清代衍圣公的墓地。67代孔毓圻钟在,清康熙六年(1667)袭衍圣公,孔兴燮之子,墓前还有孔林中唯一的御碑亭;他的墓和其父亲和儿子联在一起的,66代孔兴燮墓居中,孔兴燮起吕 清顺治五年(1648)袭衍圣公,孔衍植之子;68代孔传铎振路 清雍正元年(1723)袭衍圣公,孔毓圻之子。这墓葬形式有点类似孔家前三代的做法。不远处是69代孔继濩体和,早卒,清雍正十三年(1735)追赠衍圣公,孔传铎之子。在道路转弯处便是76代孔令贻清光绪三年(1877)袭衍圣公,民国1914年封衍圣公,孔祥珂之子,他是最后一个埋在孔林的衍圣公,墓前的石仪是1995年现代的作品。再前行就是70代孔广棨京立 清雍正九年(1731)袭衍圣公,孔继濩之子。他墓前的石仪正好排列在道路两侧,还有一座儒宗在念的牌坊横跨道路。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孔尚任墓

说实话,孔林里的历代衍圣公,来之前我一个都不知道。孔林里墓,除了孔家前三代的,最熟悉的就是孔尚任,第一次徒步孔林其中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看看这个孔家最具才华诗人的墓地,衍圣公墓是意外的收获。孔尚任墓跟衍圣公们比显得简朴和寒酸得多,墓前石碑圆首,雕二龙戏珠,碑文写“奉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四月立石,墓前只有简单的石供案。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孔林橡树成林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孔林橡树成林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橡树林里的明代石仪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橡树林里的清代石仪

对孔林印象最深刻就是2016年隆冬那次行走。站在孔子墓前,我明显感觉到了这季节的色彩。孔子墓四周都是松柏,即使冬天依旧郁郁苍苍。但孔子墓墙外面只见满树金黄,一大片一大片望去都是。等出了孔子墓园,站在西平桥望两侧那更是蔚为大观,树是满树枯黄,地面也铺满了厚厚的枯黄落叶。据传,孔子死后,其弟子各从自己的家乡移来奇树名木,栽于墓地周围,孔林内现已有树10万多株,其中柏、桧、柞、榆、槐、楷、朴、枫、杨、柳、檀雒离、女贞、五味、樱花等各类大树,据说,没有人能将园中的树木认全。孔林中的松柏居多,橡树也不少,间以楷树、皂角等,楷树又叫黄连木,高大英俊,是珍贵树种,深秋时树叶开始变黄,敞开的树冠遮住一片天空,阳光再从叶片间散下来,光线闪烁,别有一番景色。楷树多用来象征和怀念为人师表的人,所以和模木连在一起,就有了楷模之说。在孔子墓南200米处,就有一棵由子贡亲手栽种的楷树,清朝期间遭到雷击,现仅存残干。而这个季节的黄连木的早已掉光了叶子,它们或虬曲或笔直的枝干,也指向空中。

在这隆冬孔林中,满目都是苍凉、肃穆。只有橡木,即使在这万物肃杀的冬天,还是满树的枯黄叶子,据当地人说,一直要到过了春节,这些枯叶才会掉光。孔林中的橡树有的高达二三十米,树冠下的天空被撑得很高,看上去开阔辽远。阳光从上面照下来,金光闪烁。在明墓群四周,是大片大片参天的橡树林,高大深远。阳光从南面照过来,一大片像树叶子连着另一片,清风过来时,枯黄的叶子就跟着晃动起来,使你的眼里金光乱动。沿林中道路西行,不断见到高大的橡树林出现,一阵风过后,金黄的像树叶子飘飘而下,密时更为壮观,恍惚间有“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感觉。有时候风小,静静望去,一两片像树叶落下来,叶片乘着风,也承受着风,横向轻轻摇摆,像是一片脱落的羽毛,慢慢地落进地上的树叶中,不动了。橡树根处,多有巨大的树瘤,疙里疙瘩,摸上去硬朗如石,光滑无比。据说是橡树为了防止虫蚁爬行蛀咬,在进化中生出的一种本领。我在一棵橡树前默立许久,从树瘤盘错的根部,顺着黑色的树干向上,枝干多了起来,粗壮的横干伸出很远,上面长出更细一点的枝条来。再往上,横生的枝干越来越多,整个树冠平着展开去,就形成了一棵大树独有的空间。它们和这里的其他树一起,站在这里,从来没有移动过,和那些有名无名的坟墓一起,经历着这里的春夏秋冬。每个人都是一棵树,而孔子无疑是一棵最大的树。

孔子安息地:至圣孔林

孔林外神道上夏日纳凉的祖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