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功中的五行学说

 格格的阿玛 2019-05-03

五行学说是中国早期以元素论为基础,以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来认识世界的一种学说。原属哲学范畴,到春秋战国时才较咸熟并被引进到中医学中。它与阴阳学说一样,同是反映古典“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的主要模型之一。

五行,通常被认为大地上的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这自然是不错的。然而,这仅仅是回答了“五”是什么东西,没有回答“行”是什么含义。从本原看,我们的祖先认为:五行是指天体南北东西中五个方位内基阵(现代天文学称之为恒星星座者)的运行。地球是天体的缩影。地上有木、火、土、金、水五物。地球与天体是相应的,所以,五物的运动变化就相应于五方位内星阵的运行,这就有了木、火、土、金、水这“五行”在我们祖先的时代,如果没有对天体五行认识作取类比象的基础,是不可能认识大地上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运动关系的。

一、天象五行

从天运来看,其中心轴就是五行的中央。中心轴的代表是北极,故北极意味者天运的中央,这是由于我国地处于北纬,观测天象时,只能看到北极而看不到南极的缘故。所以只能将北极代表中央。

北极又名北辰,是天运时北斗和北极星环绕夭极一周而形成的圆圈。这个圆圈内空虚无物,所以称之“太虚”这个太虚,对气功及我国古代天文学,乃至整个民族文化,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我们的祖先认为它是天体的生化和主宰,故又名元气。元者圆也,元气是指北极星运动所形成的一个圆圈,这个圆圈,不仅是天体,也是地球及大地包括人在内的万事万物的生化圈。由于北辰是北极星划的圆,所以,北极星又是这个生化圈的具体象征。没有北极星,元气是无从确定的。现在的北极星,由于天极位置已发生了变化,故已让天帝星(即小熊星座β)充当。我们现在所说的五行中央土,小熊星座β是其代表。

上述所说的太虚是北极星环绕天极一周所形成的空虚圆圈,那么,假如北极不动而处于静止状态的话,这个圆圈也就成了无极圆圈。因此,静止的圆圈也叫无极。

北极星是天体的中心,天体方位的中央,所以古代天文学认为它是主导天体运动的核心,即作为五行的中央而有主导五行的作用。

围绕北极运转的二十八宿(星阵)是有物可征的圆園(赤道圈就是由它们所组成),也就成了五行学说的象徽基础,称之谓“天象”。

二、地形五行

(一)“地形五行”的含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形和象往往相提并论,总括为形。其实,形与象是有区别的,形即形质,象者现象也。《内经 ▪ 素问》中云:“在天垂象,在地成形。”

地形五行的“五”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行”就是这五类物质互相怍用,五相联系的运动变化相应于天象五行的运动。

天体赤道二十八宿分为四象: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加上北辰,便是天体五象。按天地对应之理,这五象相应于大地,便是地形五物:木、火、土、金、水。前者即为天象五行,后者则为地形五行。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朴素认识基础上,进行抽象面逐渐形成的理论概念,用以分析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和研究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法则。因此,五行的特点,虽然来自木、火、土、金、水,但实际上已超越了示、火、土、金、水具体物质的本身,而且具有更广泛的涵义。

木的特性:木性的特点是生发柔和,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柔和、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特别的均属于本。

火的特性:火性的特点是阳热、上炎、升腾,凡具有这种特性的便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土性的特点是生养、变化、承载、受纳,凡具有这种特性的便归周于土。

金的特也:金性的特点是清洁、肃降,收敛、坚劲,凡具有这种特性的便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水性的特点是寒凉、滋润、向下的特性,凡具有这种特性的便归属于水。

2.五行属性的推演和归类:五行学说是以五行的特性来推演和归类事物的五行属性的。所以事物的五行属性,并不等同于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将事物的性质和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而得出事物的五行属性。例如:

以方位配五行:则由于日出东方,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木;南方炎热,与火的上炎特性相类,故归属于火;日落于西,与金的肃降特性相类,故归属于金;北方寒冷,与水的寒凉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水...

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于肝主升而归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牌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

事物的五行属性,除了可用上述方法进行取类比象之外,也还有间接的推演络绎的方法。如:肝属木之后,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的“筋”和“目”亦属于木;心属于火,则“脉”和“舌”亦属于火;.....

我认为,亚行学说是说明人与自然环境统一的基础。通过五行的特性来分析、归类和推演络绎,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系统。为了方便说明,兹列出简表:

3.五行的生克乘侮:五行学说并不是静止地、孤立地将事物归属于五行,面是以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联系来探索和阐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平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相乘和相侮,来探索和阐释事物之间的协调平衡被破坏后的相互影响,这就是五行生克乘侮的主要意义。

(1)五行生克: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按右图,

地气五行左行,即是五行的相生运动。即东(木)生南(火),南(火)生中(土),中(土)生西(金),西(金)生北(水),北(水)生东6木)。

五行始于木而终于水,以木、火、土、金、水依次相生,各行分治于春、夏、长夏、秋、冬五季的运行。

春术、夏火、长夏(六月)土、秋金、冬水,顺着一年五季时令的改变,则五行相生的道理,便显而易见。

木生火者,木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出,故木生,火。

火生上者,火热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

上生金者,金居石依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山必生石,故土生金。

金生水者,少阴之气,润泽流津,销金亦为水,所以山.云而从涧,故金生水。

水生木者,因水润而能生,故水生木也。

听谓生者,养也,阴阳之气相互养育而化生也。如果以为产生之“生”,则殊失古人阳变阴合之意义。

与五行相生运动伴随发生的另~过程是相克过程。如五行只是无原则地相生,而无所约束,这必定会影响事物的正常发展的。因而,在相生的同时,还必须相克。相克运动仍是“地气左行”的方向。相克次序是:东(木)克西南(土),西南(土)克北(水),北(水)克南(火),南(火)克西(金),西(金)克东(木)。最后又回到东[木)克西南(土),完成五行相克的一次循环。这种柑克是属于正常的克制,也就是所谓随而防之之义。

金坚能伐木,木壮则土裂(达),土厚则水阻,水多能灭火,火焚可灼金。是具事物之间有相互克制之理。

众胜寡,故水胜火也。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也。

如此众寡、精坚、刚柔、专散、实虚相互制约,隐于生克之中,而不亢极,-生一克,得以维持事物发展的常态。也就是说,一生一克,变化无穷。

(2)五行乘侮:是指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出现的不正常相克现象。

相乘:乘,即是以强凌弱的意思。相乘,是相克太过,超过正常的相克程度,从而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异常。如木过于强盛,而金又不能对木加以正常的克制时,则木克土太过,造成土虚不足,即称为“木乘土”。如果木本身是正常的,并不过盛,但由于土本身的不足,因而造成了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更加虚而不足,这就称为“土虚木乘”。

相侮:是相克的反问。指由于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反克原来克它的“一行”,即叫相侮。所以,相侮也可称为反克。例如正常情犯下相克的关系是金克木,倘若金气不足,或者木特别强盛而超过正常状态时,木就会反过来侮金。另外,金虚时,即可受到木的反侮,同时又可受到火乘,因而相乘与相侮之间是存在着密切联系的。《素问 ▪ 五运行大论》中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已所不胜,侮而乘之,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这是对五行乘侮关系的很好说明。

总之,相秉相侮,都是凭其太过之气而乘胁或欺侮。乘胁为相乘之气有余,而危害于被克制者。欺侮为受克制者之气有余,而反侮克己者。如此相乘相侮,则五行中相生相克的运动规律,便因此面遭到破坏。《素问 ▪ 六微旨大论》中云:“客则败乱,生化大病。”即是说亢而无制,则为危害,其结果使五行相生相克的运动败乱失常,则不生不化,病变遂由是而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