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气与容颜、情绪、性格

 洋洋洒洒6789 2019-05-04

本书根据彭博土的讲座及其多年来在网上发表的文章编辑整理而成。彭博士感慨于现代社会亚健康人群比例越来越大,为青少年、同时也为所有现代人指出,性泛滥会导致人精、气、神的全面损伤,尤其是沉溺淫欲而肾精损耗导致的元气亏虚、精神萎靡,对青少年身心发育、生命健康、人格品质和事业成败会造成巨大危害,对人类生命品质与社会文明发展会造成巨大灾难。书中对此不仅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更进一步为人们指出健康与道德修养之间的重要关系,强调健康的身心源于良好的道德品质。本书对现代人,特别是青少年人以及关心儿女成长的父母而言,更是十分有益的指导性读物。

作者简介

彭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导师为赵吉平教授,专攻针灸临床,博士导师为傅延龄教授,研究中医经典方剂理论与临床应用,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工作,现从事中医学方法论、古代医家学术思想、传统养生保健及中医临床经验总结等科研和临床工作。参与国家级"973"攻关、科技部重大专项等课题两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及养生保健类科普文章二十余篇。自2009年开始,围绕"生命的修复"、"养生与修德"等主题,在全国各大省市电视台及全国各大中城市政府举办的大型公益论坛讲座20余场。

元 气 篇

目录

五、元气与声音

六、元气与听觉

七、元气与牙齿

八、元气与骨骼

九、元气与腰腿

十、元气与容颜

十一、元气与胃肠消化系统

十二、元气与情绪、性格

十三、元气与肥胖及相关隐患

七、元气与牙齿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的精华不仅体现在头发上,还体现在牙齿上。肾气足的人牙齿坚硬晶莹而密实,肾气虚的人牙齿容易松动。还有的人年纪轻轻,小时候并没有服用过四环素而导致的后遗症,一张开嘴满口的牙都是焦黄干枯的,其实这是肾精不足的外在体现,提示其身体内在的衰败。

肾水不足,火气就大,热迫血妄行,齿龈就容易出血,肾虚的人往往会在房事后第二天刷牙出血。此外,胃火上犯就会口臭。我的一个朋友,喜欢讲黄色笑话,看色情录像,年纪轻轻有一个门齿就松动脱落了,而且嘴里总有一股臭味,让人觉得很脏。

八、元气与骨骼

《黄帝内经》云,“肾主骨生髓”。如果一个人肾气不足,骨髓就不能充满,骨质就会疏松,非常容易骨折。我有一个朋友在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看黄色录像、手淫,身体特别不好,一年之内大型骨折两次,小型骨折四次。打篮球时别人受到冲撞毫发未伤,他却会骨折,去医院整复接骨,这就是骨头特别脆弱不坚实的表现。

为什么老人也容易骨折呢?因为老人肾气慢慢衰弱,骨质渐渐疏松,就容易骨折,这是自然衰老的过程。其实这都是肾气不足的表现。

俗语讲:“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是一种外伤, 愈合需要动用肾精的滋养,也就是说,骨折是一种外力把肾气伤了。昨天我在临床看了一个患者,骨折后愈合慢,而且浑身无力,瞌睡连连,说话语声低微,气虚不足,这便是骨折后抽提元气重新构建骨骼所造成暂时性元气不足的表现。所以很多伤精的患者,其表现和骨折后的患者相似。

我给那个骨折的患者打了一个比方,身体好像一个城郭,里面的劳动力就那么多,如果外来有敌人侵,那么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就会先暂时放下手里的劳动,跑到城墙周围修筑防御公事、帮助驻军抵御侵略,那么城内的很多工作就暂时搁浅了。

元气也是这样。只要身体有了损伤,体内就会总动员,进行自动协调,把营养和生机先供应伤口、创口。尤其是骨折,身体自动调动气血灌注滋养伤处,骨内膜和骨外膜的成骨细胞增生,在骨折端内、外形成的骨样组织逐渐骨化,形成新骨,会合形成骨痂,随软骨细胞的增生、钙化而骨化,而在骨折处形成环状骨痂和髓腔内骨痂。两部分骨痂会合后,这些原始骨痂不断钙化而逐渐加强。这些骨化合成都不需要我们自已动脑子,身体自动完成,人体不愧是一个“小宇宙”,很多演化和生成根本都是自动的。

那么好了,我在前文说的人体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合成”,把我们吃的东西里的各种元素经过合理搭配,组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毛窍关节,我们人就神采奕奕地活起来了,就好像女娲抟土造人样,用泥巴捏成人形后吹一口气,一个个小人活了。

泥巴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身体的各种元素,我们身体的各种元素组成比例跟地壳中各种元素的比例非常接近。换句话说,我们身体的各种物质无一不是来自地壳,是土吧。而这口气是什么呢?就是生机,也叫元气。没有这口气,我们每个人都是泥人图片;有了这口气,我们就活了,成了眼睛乱转、鼻孔出气、心眼挺多、张口说话、四肢动作……的活生生的人了。

所以古代的传说不是瞎说,这里面有着很深刻的内涵。书归正传,伤筋动骨所造成的伤害与伤精有相似之处。基本都需要至少一百天才能恢复,而且需要节育宝精。元气不足、肾精不固的话,也容易导致骨折!

九、元气与腰腿

在肾虚的表现里面,最常用的四个字就是“腰膝酸软"。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经常泄精的人肾气亏虚,腰、膝就会出现空、痛、冷、酸、沉、乏力的感受,且不耐久劳,特别是站立时间久了,这种不适感明显加重。因为“久立伤骨”,站得久了就会导致肾气不足,特别是站姿不正确,腰部不放松,导致整条脊柱的生理曲度增大,反过来也会导致腰部的不适。

肾气不足的人站立时,从侧面真是东倒西歪、一波三折,腰往前挺,臀部往后翘,时间长了还会因为腰部酸痛而弯腰驼背,给人一种委琐而不舒展的感觉;肾虚的人坐着的时候不由自主弯腰驼背,好像能够省力一样。我在临床中建议患者坐姿要端正,很多人这样回答:“直着腰坐在那儿太费力!弯着腰舒服些。”其实这些都是内在肾气不足的体现。很多脊柱类的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等,与伤精有很大的关系,其根本在于督脉阳气不充,肾气不足。

肾气不足的人,走路就会脚下无根,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两腿虚浮无力,不扎实。相反,肾气充足,两条腿就特别有力,走路稳重,古人形容为“安步当车”,就是说走路稳健好像车样缓缓行驶,没有起伏波动。传统内家拳的入门功法就是站桩,通过站桩的锻炼,使得两腿扎实有力,下盘稳固,走起路来稳重,落地生根,传统武术有句话,叫作“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通过站桩可以补肾强酸,增加内气,从而进一步脱胎换骨、改造生命。

古代的相术里面有这样的说法:如果一个人走路“脚不点地”的话。说明这个人做事情不踏实,而且寿命不长。这是为什么呢?从医学的角度来讲,走路脚跟不点地,说明其肾气不足,而且心浮气躁,这样的人做事情自然不够踏实,而且因为肾气亏虚, 所以寿命也不长。所以古人说“寿夭看脚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医学中,有种病叫作“足跟痛”,多发于中老年人,其病因从中医角度大体可分为血瘀气滞、寒凝湿痹和肾气不足三种类型。特别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足跟疼痛大多与肾气不足有关。足跟内侧有足少阴肾经通过,因此足跟通于肾。内服补肾中药,外用温阳活血的中药泡脚,效果比较好。在临床中,很多不到四十岁的年轻人也发生这种疾病,多半属于肾气不足。因为肾气常泄的人,气虚精亏,使脏腑、经络与相关组织失去精气滋养,“不荣则痛”,属于“因虚而致痛”。此外,肾气不足,下肢的经络就会虚弱,特别容易受风寒等外邪侵袭,更容易导致寒凝疼痛。

在养生保健功法“八段锦”里面,最后一式叫作“背后七颠百病消”,通过足跟的起落锻炼身体,特别是震动肾经,可以达到强壮腰膝的功效,其原理就是足跟通于肾。

十、元气与容颜

肾气充足的人脸上放光,神采奕奕,相反,如果肾气亏虚,虚火上炎,脸上就容易长痤疮,色泽比较暗,根比较深,尤其在下颌部。反复不愈的顽固性痤疮,大多是肾的寒气和脾胃的湿气导致。

从西医的角度来讲,皮肤的好坏取决于内分泌是否协调。从中医角度讲,肺主皮毛,肺气足,皮肤就光泽:肝主血,肝血之足条畅,皮肤就红润。金水相生、肝肾同源,肺和肝都与肾有老密不可分的联系。肾水不足,肺阴空虚,皮肤就粗糙,毛孔大,干燥;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肝血就不足,皮肤就苍白,没有血色,晦暗。

爱美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女性的天性,所以,关注自己的皮肤病、痤疮、色斑的多是一些女性。我在临床上发现,很多皮肤不好的女性,睡眠通常不好,要么晚睡觉、熬夜,要么失眠、多梦,通过调理睡眠,皮肤就得到了改善。

2006年,有位朋友的女友在吃饭的时候问我:“皮肤怎么才能保养得好、有光泽?我现在总是起痤疮怎么办?吃点什么药么?”

我告诉她:“最好早睡觉,特别是十点以前睡觉,夜晚内分泌调整,养肝。女性以血为本,肝养好了,血自然充足,皮肤自然好看!” 她听我的话以后,每天十点前睡觉,并名之日“美容觉”。一个月之后再见,容光焕发,对我的建议赞不绝口。

痛经的女性皮肤通常比较苍白,没有血色,如果再加上喜欢吃辣椒类的刺激饮食,皮肤就很容易起痤疮,都是那种颜色晦暗、根深、顽固的痘痘,说明肝血不足、郁阻,必须把肝气调畅好,皮肤才能恢复。按照西医的说法,内分泌失调导致的皮肤病。应用中药调理之后,内分泌也就正常了,痛经好了,皮肤也就变好了。

人体是一个内外相应的系统,“形诸于外者,必变动于内”。中医的思路大多数是从内在考虑,而不是在皮肤表面上做文章,这就好像擦玻璃一样,外层擦得再干净,里面那一层脏了,照样还是看上去很脏。最近有一个找我看皮肤的患者,说起很多美容院的技师,看到顾客脸上长了应痘就想帮她挤掉,这不由使我联想到一首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因为皮肤的问题实际上是内脏问题的外在体现,仅仅把野草剪除,根还留着,甚至还经常施肥浇水,那野草还会茁壮成长起来的。思路的差异,导致有的人忙于除草,而有的人则着眼于改造土壤。

十一、元气与胃肠消化系统

泄精会直接导致冲脉元气的损伤,最终造成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气脉的衰竭。长此以往,胃气不足,就会感到胃脘胀满,食欲不振,只有吃了刺激性的食物后,才能打开食欲,因此造成恶性循环,这就叫作“嗜食辛辣”。反过来,辛辣的饮食又会耗伤胃阴,表现为反酸、烧心、恶心、呕吐、便干等,还会导致胃消化系统的各种器质性病变,如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痔疮等。

我们反观社会现象,早年在北京、上海的大城市,其饮食口味多为当地习惯,而近年来,四川口味、成都小吃遍地都是,麻辣、酸辣、幸辣的厚重口味似乎越来越受欢迎,很多年轻人好像没有辣椒、孜然、花椒等刺激性调味品,饮食就无法下咽。这一方面说明饮食口味在地域上呈现多元化趋势,毕竟大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比重较大,其中四川、云南、湖南、陕西等地人们的饮食口味因地域特点,其本身就偏辛辣:另外一方面,也与伤精有很大关系,尤其是房事过频和熬夜,一般来讲第二天都会胃口不好,口中无味,喜欢吃一些辛辣厚味以刺激食欲。

中医所谓的“厚味”,即食品味道厚重,如辛、辣、麻、过咸,过酸等,它与“肥甘”,即油腻、甜腻的食物,和在一起称为“肥甘厚味”,厚味伤牌,肥甘生痰。辛辣的饮食会耗伤胃阴,表现为反酸、烧心、恶心、呕吐、便干等,还会导致胃消化系统的各种器质性病变,如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痔疮等等。肥腻油腻的食品,阻滞脾胃健运,导致消化不良以及胃肠功能紊乱,还会继而引起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三高表现。因此古人养生倡导粗茶淡饭的饮食原则。明朝御医龚廷贤所著养生专书《寿世保元》中也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活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咨口腹之敬,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浊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所以,应多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少吃膏粱厚味,以使神清体健,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十二、元气与情绪、性格

肾水不足的人,火气就容易上炎,心里烦躁,脾气通常都比较大。但是发完火之后会感到非常疲劳,甚至比绕着操场跑完5000米都累,原因就在于消耗元气最剧烈的途径是真的动怒,怒气把身体里面的能量迅速燃烧完毕,并留下很多毒素在血液里面。发脾气的时候人脸色发青,原因就是皮肤下面的毛细血管供血不足,甚至血液成分发生了改变。

美国心理学家爱尔马做了一项实验,他们把人生气时血液中含的物质注射在小老鼠身上,以观察其反应。初期这些小鼠表现呆滞,胃口尽失,整天不思饮食,数天后,小老鼠就默默地死去了。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也做过此类实验,他收集了人们在不同情绪下呼出的"气水”,即把有悲痛、悔恨生气情绪和平静时呼出的“气水”做对比实验。结果又一次证实,生气对人体危害极大。他把平静时呼出的“气水”放入有关化学水中沉淀后,是无色的,清澈透明。悲痛时呼出的“气水”沉淀后呈白色,悔恨时呼出的“气水”沉淀后则为蛋白色,而生气时呼出的“气水”沉淀后为紫色。把“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亡。由此,爱尔马分析:人生气10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剧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下都复杂,都更具毒性。

中医认为:肝肾同源,肝木要依靠肾水的滋润才能条畅柔和。肝主情志,心情经常烦躁、发怒、生气、都闷,都与肝(中医的肝不是器官肝脏liver)有关。怒则伤肝,“气往上冲,头脑发热、而手脚冰凉,脸色铁青,也就是说发怒的时候,全身的血液往头上涌,手脚的末梢循环不好。这种情况时间长了,血管的脆性增大,容易得高血压等疾病。老年人脑血管弹性降低,中风的发生率就会比普通人高很多。生活中中风的老年人,大多数脾气性格比较倔强、执拗、不服输,较真……由于性格不柔和,肝血得不到滋养,肝风内动,就得了中风病,而在治疗上,多用养血柔肝的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错。

肾气充足的人,肝木往往柔和,内心平静谦卑,不容易发怒生气,不会给自己的身体造成更多垃圾,因此神完气足,健康长寿。这无论从中医还是西医的角度来看,都是有道理的。

泄精会导致阳明脉衰,足阳明胃经不足。从中医角度来看,性生活之后,无论男女都会耗费大量的元气,造成冲脉的空虚,而冲陈与足阳明胃经相会于腹股沟处的气冲穴,冲脉气虚必然从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调气以补充,使胃经气血大量损失,所以长期伤精,胃气就会不足。除了喜欢刺激性饮食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在《黄帝内经》中描述为“独闭户塞牗而处”,意思就是关上窗户门自己呆在房间中,不喜欢跟外界打交道。表现力喜欢独处暗室,不喜欢交际,而且有的还表现为性格内向懦弱,多疑,易受惊吓,抑郁等。

在亚洲的某个国家,出现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很多年轻人,虽然到了工作年龄,但依旧整天呆在家里无所事,完全没有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的能力,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颓废日子,生活依赖父母供养,被称为“都市隐者”。保守估计其总数占全国人口的1%,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负担。该国家是性开放时间比较早的几个国家之一,“援助交际”“色情女优”等淫秽信息与社会职业充斥于该国家,对整个亚洲的影响非常大,而这种社会形态所带来的健果危害也日益在年轻一代中显露出来。

“都市隐者”的表现,与《黄帝内经》对一个人精华耗尽、元气不足、冲脉气虚、胃经大衰的表现描述非常近似。我们在生活中会有这样的体会,当生病的时候,会感到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信心,也懒得去做,俗话讲:“没有心气儿了。 ”遇到事情喜欢往不好的方面考虑,心里面是灰暗的,缺乏信心而多疑,对外界事情特别敏感,非常容易受惊吓,“一惊一乍的”,这都是身体能量不足的外在表现。身体亏衰,心理自然就阴暗,身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因此,“都市隐者”所患的可能并不是一种心理疾病,用身心疾病来形容也许更恰当一些。我在临床中遇到一部分抑郁症患者,其双尺脉比较沉而且细,两眼无神,心情低落,睡眠不实,多梦易醒,食欲不振,精神倦怠。部分患者内心烦躁不安,不喜欢跟陌生人打交道,喜欢一个人在房间里半天不出门。我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配合补肾的几味中药进行调理,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患者两眼慢慢明亮有神,气色逐渐恢复,心情也开朗起来。当然我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养生建议,如戒邪淫、早睡觉、吃素、与人为善等,综合效果非常好!

十三、元气与肥胖及相关隐患

一般来讲,“肥人多湿”,肥胖的人体内湿气比较大,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大腹便便,兼有行动笨拙,这都是脾胃阳气不足,脾气不能健运,湿气在体内停留的外在表现。但也有人体型壮硕,心宽体胖,这其实也是身体健壮的表现。如何区分二者呢?

第一,身体健壮的人虽然胖,但是气力充足,身手矫健敏捷。影星洪金宝年轻时候虽然身体偏胖,但是身手敏捷,动作干净漂亮, 这种便不是病态。但是,身体肥胖而又浑身无力,精力下降,行动笨拙,这是体内阳气不足的表现,属于病态。

第二,身体健壮的人虽然胖,但是脸色光润,说话中气充沛,大便通畅成形,这说明脾胃气足,肾阳充盈,套用“膘肥体壮”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然而肾气不足、脾胃气弱的肥胖人群,脸色灰黄、发青,说话无力短气,浑身乏力,白天喜欢睡觉,大便稀溏不成形,这便是虚胖的表现。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有钱后花天酒地,行为不检点,把肾气伤了,身体变得虚胖,最终百病丛生,痛苦不堪。

有的人说:“我就是一天到晚喝凉水, 也比别人胖很多!怎么回事?”很简单,就是体内湿气太重了。

我记得以前在家乡有一个练太极拳的拳友,肚子很大,练拳的目的就是想减肥,虽然很用功,但是成效不大。当时指导他的老师总是提示他说:“松腰。”因为他的习惯动作就是挺着肚子练太极拳。这种习惯对身体影响非常不好,因为挺肚子必然挺腰,腰是向前弯曲的,从外形上看来,腰的部位是瘪进去的,这样的姿势时间长了就会伤肾,导致肾气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阳虚就会导致脾胃阳气虚弱,湿气就会增大,其外在证验就是肚子的脂肪堆积,而腰部不灵活。如果不纠正这种姿势,再用功练拳,湿气不去,肥胖是不会减下去的。

肥胖的问题不解决,各种疾病就会自动找上门来,高血脂、高血压、中风、糖尿病、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一系列问题就会出现,这其实都是元气虚所导致的副产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