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店战斗是日本占领上海郊区后,我军一次性消灭日军最多的伏击战。战斗从打响到结束,不到1个小时, 47个鬼子被打死34个。浙东区党委对此战评价很高,在《新浙东报》专门作了报道。全国解放以后,这一战斗被总参谋部军训部军事科学院收进《步兵连战例选编》,作为进攻部分的第一个优秀战例供全军学习。 朱家店抗日之战纪念碑 现在位于浦东新区川沙新镇会龙村的朱家店抗日之战纪念碑,就是为了纪念这次战斗修筑的。 上海沦陷后,日本侵略军把浦东尤其是沿江地区作为重点防守区域,在浦东各地以惨绝人寰的罪恶手段残害中国人,大肆烧杀掠抢,奸淫妇女,无恶不作。不知有多少民宅被毁,无辜百姓惨死。由于日军兵力不足,经常集中兵力实行“清剿”“清乡”“扫荡”等军事政策和行动,打击我抗日武装力量和无辜百姓。 上海沦陷后 在上海外围和浦东地区的日军主要是守备队有近千人,他们扼守据点不轻易出动,重点布防在沿黄浦江的川沙、高桥、三林一线和南汇、奉贤县城周围。另外,讨伐队、宪兵队担负出击抗日武装力量的任务,比较机动灵活,破坏性突击性大。 发生在1944年8月21日的朱家店战斗是浦东抗日武装力量极其漂亮的一次伏击战。参加此次战斗的部队是新四军原淞沪支队。1943年5月,经新四军浙东三北游击司令部决定,“淞沪五支队”正式改为“浦东支队”,朱亚民先后任支队副和支队长。 浦东的地理环境是平原特色,村庄分散而稠密,港岔河湾密布,河港沿岸自然生长着许多高秆植物,不熟悉的人如入迷魂阵。这种自然地理环境不适合大部队活动,但却适合小部队机动灵活的游击作战。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巧妙地利用当地的地理环境,不断发展壮大抗日队伍,机智勇敢地打击侵略者。通过长期艰苦的斗争,在日伪军严密统治下,队伍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驰骋东海之滨,一次次冲破敌人的包围,一次次出奇不意地打击敌人。淞沪支队早期的一批抗日勇士,相当多的人在战斗中成长为指挥员。吴建功、连柏生、林达、朱亚民等都是浦东让敌军闻风丧胆的英雄代表。他们领导的抗日队伍,智歼汉奸、夜袭苏家码头、奇袭钱家桥、巧打新场伪军、消灭鬼子催粮队…… 《我与浦东抗日游击战》朱亚民著 朱亚民在《我与浦东抗日游击战》回忆录中写道: 我们的部队就在敌人的鼻子底下活动,在敌、伪、顽、友的夹缝中求生存和发展。经常出现前村住的是伪军,后村住的是我们。离敌人最近时只有一至两华里。 此战粉碎了日伪军的“清乡”“扫荡”。打出了威风,打出了一个联结浦东浦西的抗日游击区,控制了上海浦东浦西的广大农村,为我党在这个地区的抗日总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历史贡献。 8月21日早上,浦东支队获悉,周浦镇据点将出动一个47名日军的小分队,“清剿”的路线是从周浦出发到六灶、三灶,再转新场。当时浦东支队队部和三个主力中队正好驻扎在南汇朱家店以南的几个自然村里。支队长朱亚民马上与队副张席珍商量研究,认为鬼子很可能走朱家店南侧这条通向新场的小道。决定借此机会在朱家店一带打一场伏击战。 朱家店位于六灶南、五灶港北岸。五灶港上有一座石桥,桥南不远处有一南北向的狭长池塘。池塘东岸是从朱家店通往六灶到新场必经的行人道。池塘南段路东以张家袜厂为制高点。从袜厂到五灶港南滩之间,是四五百米长、五六十米宽的一片开阔地,地里棉花旺盛。靠五灶港边及棉花地中有几个土坟墩,棉花地东边有一条东南向的小河浜。这一段没有民房,打起仗来群众不会受到影响。春天曾在此打过一次伏击,消灭了4个催粮日伪军。 为了不打无准备之仗,朱亚民叫联络员杨金泉到六灶镇,要六灶镇伪区长王季贤、伪镇长徐志良拖住鬼子在六灶吃中饭多耗一些时间。此时,在六灶镇日军当翻译的方根才也给游击队送来了秘密情报,这样,日军的动向随时都在支队掌控之中。 经反复研究,朱亚民布下阵网: 一部分人隐蔽在庄稼地南段,正面打击敌人;一部分人埋伏在五灶港石桥西北,封锁石桥,切断敌人后路;还有一部分人留守在张家袜厂浜东,从东部打击敌人,并调出一挺机枪和一部分战士潜伏在张家袜厂屋顶,控制制高点;还有一部分人埋伏在左侧,准备随时追击逃窜的敌人。 这样就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控制住了敌人。另外,还在敌人入伏击圈的田埂上设置了“土地雷”,把16个手榴弹4个一捆,打开保险,每隔七八米埋一束,用一根50多米长的青色麻线连接,由专人操作。 不出所料,日军在北六灶吃过中饭后,就径直朝浦东支队驻地过来。下午1时左右,日军过石桥后,从池塘东岸的路上朝张家袜厂大摇大摆地走来。日军看到在田间里劳作的农民,放松了警惕。 当日军进入伏击圈后,朱亚民举枪命令:“开火!”“轰隆隆”一阵巨响日军被炸得七零八落,血肉横飞。这时,张家袜厂屋顶上的机枪也“哒哒哒”地响起来,由于路西和路南是池塘,鬼子要么往回走,要么绕过池塘往西走,由于圈子绕的大了一些,我军机枪封锁石桥时已有七八个鬼子逃过石桥,没有逃过去的沿五灶港过小河,直往朱家店以西孟将堂逃去。敌人在过河时,有的被埋伏在五灶港北岸的战士用枪打死,有的被手榴弹炸死。 这次伏击战从打响到结束不过一个小时,仅13个鬼子带六支步枪逃回据点。缴获掷弹筒1门,机枪2挺、“九九”式步枪十多支(这种步枪是当时日军最新式步枪,可以打飞机),其他枪支20多支,弹药400多发,还有太阳旗、望远镜、子弹盒、钢笔、钞票等战利品。 第二天,新场日军驻地敌人用了五、六十担树柴来烧掉尸体。为了报复,日军出动了日、伪军数千人把整个南汇地区的路、桥全部封锁,进行整整半个月的“扫荡”。而浦东支队早已避实就虚转移到了海边偏僻的地方,如万祥,小洼岗一带,在青纱帐里与日军周旋。敌人的报复性扫荡,阴谋并没得逞。 从抗战开始到1945年抗战胜利,我抗日武装力量不断与日伪军展开战斗,队伍也在战斗中不断壮大。从当初12个人分成三个小组隐蔽活动,后来发展成了三个中队,号称“英雄”“顽强”“紧张”,最后变成了三个主力大队:“泰山”“华山”“衡山”。一共打了多少仗朱亚民自己也数不清了。但是,对朱家店战斗,许多人都终生难忘。 《步兵连战例选编》上下册 《淞沪支队第一中队朱家店伏击战斗》 朱家店伏击战打出了气势、打出了影响。特别是对浦东的日本鬼子打击很大,因为他们进入浦东以来,从来没有遭到如此大的打击,因此那些小据点里的日本军全部撤退到大据点,鬼子人数少的时候也不敢出来“清剿”“巡乡”了。甚至,连同浦东支队作对的那些伪军都主动找朱亚民,表示今后不再与之为敌。 朱家店大捷被永远地载入了史册。 作者 | 浦东新区档案局 温爱珍 编辑 | 浦东新区档案局 黄 煜 浦东新区史志办 何旅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