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温伤寒论 (41-50)

 朱1971 2019-05-04


伤寒六 41-50 来自我们的当归小院 03:54

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六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桂枝去皮  芍药  生姜各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稀粥一升,助药力,取微汗。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技汤。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47、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49、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50、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认识一下大小青龙汤,

长得不太一样呢~

大青龙汤

麻黄 6两

生姜 3两

(桂枝 炙甘草)2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 40个

大枣 10枚

小青龙汤

(麻黄 芍药 细辛 干姜 桂枝 炙甘草)3两

(五味子 半夏) 半升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伤寒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