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口苦、咽干的患者,这类患者也多伴随着经常性的口腔溃疡、青春痘等。据患者描述有时候咽喉干得甚至有点痛,喝再多的水都解不了渴,口腔溃疡发作的时候痛得吃不下饭,用手摸口腔溃疡的地方有明显的鼓起的一条管道,好像火气就是从这条管道喷射出来,在喷射口从而出现凹陷的溃疡。这种情况下,多数的患者都会认为自己上火,就拼命地喝凉茶,吃降火药,有些患者去找中医诊断,很大一部分医生也都会认为是阴虚火旺或者是胃火大,便不加思考就开了滋阴、清热、降火的处方,结果不但没有改善上火的情况,反而更容易发生口腔溃疡、口苦、咽干的情况。 这是为什么呢?答案肯定就是诊断及用药的错误了。这类患者往往最容易被当成阴虚治疗,是相当可怕的,不但治不了病,反而大败脾胃之阳,中气一败,心、肝、肺、肾四维更乱,百病由生。 ![]() 实际上这并不是上火,只是火之不降,不能降下来温暖脾胃,病为上热下寒,上热是标,下寒是本。此火为胆经相火,健康的人本应为上清下温,相火是随肺胃顺降,则上不热、下不寒。火为阳,也就是人体的阳气,推动气血、经脉的运行,维持生命生生不息,哪可以随意灭之,火灭则人亡,不懂阴阳之理,甚是可悲! 胆汁是苦的,胆经相火上炎,则口苦,只是有些人这个口苦并不明显,感觉不出来;相火逆冲咽喉,消耗津液,则咽干;逆冲口腔、舌头,则溃疡;逆冲脸部,则痤疮。胆经相火之所以不降,缘于肺胃之上逆,而肺胃之上逆,则缘于脾胃之虚寒。肝随脾升,脾胃一寒则下陷,肝经便抑郁不能左升,因肝胆相表里,肝升胆降,一定之理,病则肝陷胆逆,胆经相火便不能顺利右降。劂阴肝经以风木主令,少阳胆经以相火化气,肝主疏泄,肝越郁越要行疏泄之权,风动火更旺,而消烁津液,则咽喉干痛,所以这类患者经常会在肝经疏泄最旺盛的凌晨3点~5点的时候,出现咽喉干疼而醒过来。 苦寒降火的药基本都是败脾胃的,把这个火灭掉了,最终将会上下都寒,身体将病得更严重,治疗也将更费劲。 正确的治疗方法,应该是清上温下,升肝降胆,才能恢复上清下温的健康状态。 本文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