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了印第安人 还有谁在哥伦布之前登陆美洲 | “……虽然亚洲与美洲是完全分离的,但是中间只有一个狭窄...

 袁承志dtau70na 2019-05-04

  “……虽然亚洲与美洲是完全分离的,但是中间只有一个狭窄的海峡……美洲印第安人与亚洲东部的居民之间相似的外貌使我们产生一个猜测,要么前者是后者的后裔,要么后者是前者的后裔……”

  ——托马斯·杰斐逊 《弗吉尼亚州笔记》 1787年

  /描绘几名印第安人围猎野牛场景的绘画。他们所使用的典型印第安狩猎武器适用于林地,对于中等大小猎物的有效射程约45 米,在射程和速度上几乎都是因纽特人狩猎工具的两倍  

冰河期的猎人

  大约6万年前,现代人的祖先(智人,Homo sapiens)开始走出非洲,踏上征服整个地球的史诗旅程。到距今大约4万年前时,人类已经广泛分布到旧大陆和大洋洲的每个角落,唯一的例外是美洲。

  这是地球历史上迄今最后一次“冰河时期”。欧亚大陆北部被巨大的冰川覆盖,气温比现在低10度以上,全球的海平面比如今低100米,今天连接欧亚大陆与北美洲的白令海峡完全露出了海底,形成一座宽达1300英里的“大陆桥”。大约2万年前,一些饥饿的猎人追随猎物的步伐穿过这座大陆桥,踏上了今天被称作阿拉斯加的北美洲土地。

  他们是第一批踏上新大陆的人类,毫无疑问,他们是我们这个物种中跋涉距离最远,牺牲最为惨重的一群勇敢的先驱者。今天美洲土著的基因多样性相对欧亚大陆的人类而言少得可怜,这虽然证明一开始越过白令海峡进入阿拉斯加的人群中,只有很少的几十个人留下了后裔血脉,但却也是当年不屈不挠艰险跋涉的明显证据。

  /“克劳维斯尖矛”的枪头,经人工敲击、磨薄,两面都有凹槽,来自美国国家考古学爱荷华州办公室的收藏

  当这些人意欲继续向着美洲腹地前进时,巨大的冰川挡住了南下的去路,当时这些冰川覆盖了整个加拿大和大半个美国,全盛时的冰体厚达3200米。直到14000年前左右,随着冰河时期的结束,逐渐融化的冰川里出现了一条通道,人类从阿拉斯加向南进入北美腹地的旅程才得以继续。他们坐着皮划艇顺流而下,一道同行的还有人类忠实的朋友——狗。

  当这些狩猎者经过冰天雪地的长途跋涉,最终来到温暖的北美洲平原时,他们的感觉就像是来到了人间天堂。当时的北美洲拥有丝毫不逊色于今天非洲塞伦盖蒂大草原的壮观景象:巨大的哥伦比亚猛犸与美洲乳齿象、比现存北美野牛更加雄伟的古野牛、巨大的骆驼(泰坦驼)与繁盛的马(西方真马)??1932年美国考古学家在新墨西哥州的克劳维斯发现一种特殊形状的尖石器。这种尖石器是枪尖形的,7至15厘米长,人工敲击、磨薄,最特殊的是两面都有凹槽。北至加拿大南部,南至中美洲,从东海岸到西海岸,都曾发现过这种“克劳维斯尖矛”。这正是猎人们从西伯利亚故乡带来的高效狩猎武器。

  这样的武器用来对付从未见过人类的美洲野生动物绰绰有余。当时的猎人会捡来许多石块,迅速垒出两个直径1米多的环形储物垛,然后把猎物的肋骨和四肢大致分成几块放进垛里,接着搬块大石板盖住,最后再切下猎物的脑袋摆在石板上,这样做既可以防止食物被食肉动物偷走,也能给石垛做个记号,以便随后回来取走。时至今日,仍有一些这样的石垛可以在美国的荒原里找到。

  短短5000年内,这些猎人捕杀了3/4的美洲大型食草哺乳动物。失去食物的掠食动物如巨型短面熊和美洲刃齿虎等也从地球上消失。甚至美洲原产的马也从此销声匿迹——这对未来的美洲历史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但冰河期的猎人无暇顾及这些细节。

美洲征服者

  他们正在忙于征服整个美洲,在大约一千年的时间里,人类已经扩散到整个美洲,甚至南抵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岛。这意味着那时的猎人需要凭借自己的双腿每年向南方迁居两英里,这些征服者是真真正正的美洲人,但今天却被莫名其妙地称为“印第安人”。他们显然非常喜欢丰饶的美洲大陆,立刻就在这里安顿下来,过上半游猎半定居的日子。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大约1500万到4000万印第安人生活在这片属于他们的土地上。美洲有数不清的部落,说着1700多种语言,有些语言相互间的差异就像汉语和英语一样大,但它们不论在词汇,还是在其他方面都不原始。

  这些印第安人用辛勤的劳动开拓着万顷沃野,用自己的血汗浇灌着美洲大陆。经过长期的实践,他们驯养了狗、羊驼、火鸡和蜜蜂,培植了玉米、马铃薯、南瓜、花生、可可、烟草和棉花——美洲人栽培的粮食作物,比世界上其余部分合并起来还要繁多。其中特别重要的是,美洲人在公元前3500年就培植出了玉米,一些史学家认为,秘鲁就是印第安语“大玉米穗”的意思。美洲人栽培的玉米有众多品种,其中居住在北美的易洛魁人就培育出17个品种。

  /约19世纪版画,表现因纽特人捕猎海象的场景

  数千年来,玉米一直是古美洲人的主要农作物和食物来源:进入定居时代后,人们的生活继续稳定下来,聚居的小村落形成大的部落,小村庄慢慢演变成了小城镇。玉米的种植似乎就象征着文明的火种,哪里有繁盛茂密的玉米田,哪里就闪烁着文明的火花。所以,人们把玉米称为“印第安古文明之花”。约公元前1400年,墨西哥湾地区的奥尔梅克人率先迈入定居时代:他们建立起以祭台和神庙为中心的石头城镇,贵族和下层人都居于其中。在以后的2000年时间里,就像卡尔·马克思所说:“美洲印第安人族系,和其他一切现存的族系不同,他们提供了三个顺序相承的文化时期的人类状态。当他们被发现的时候,他们体现着这三种状态的每一种,特别是体现着野蛮时代低级阶段和中级阶段,体现得比人类其他任何部分都更为精确更为全面。极北地区的印第安人和北美南美一些沿海部落,都处于蒙昧时代高级阶段;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半村居印第安人,处于野蛮时代低级阶段;北美和南美的村居印第安人,处于野蛮时代中级阶段。”

极地的主人

  冰河时期结束之后,白令海峡重新隔断了欧亚大陆与北美洲的陆地联系,原始的独木舟成为后来者渡过狭窄海峡的工具。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最后一批来自西伯利亚的移民横渡白令海峡,来到北美洲。但此时这里已经不是无主之地,阿拉斯加南部以及往南的广大地区已经有印第安人居住。新来者只好沿着北冰洋边缘分布开来,往东一直扩展到格陵兰岛,成为极地的主人。

  这些人就是“爱斯基摩人”。据说,大约在18世纪甚或更早,西方探险家开始向北极进军。他们首先到达的是印第安人聚居区。他们向当地的印第安人打听,往北还有没有人了。印第安人回答说,北方还有“Eskimos”,即“吃生肉的人”。这些探险家们便把在北极遇到的人,统统称之为“爱斯基摩人”。在现代加拿大,这已经是个政治不正确的词,取而代之的是其民族的自称“因纽特人”,意即真正的人。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个民族中所有的人都称自己为“因纽特人”。生活在阿拉斯加北部的因纽特人,喜欢称自己为“因纽皮特(Inupiat)”,生活在阿拉斯加中西部和俄罗斯极东部的因纽特人,喜欢称自己为“尤皮克(Yupik)” 但是,他们都承认,自己就是爱斯基摩人。

  在白人探险者到达北极之前,北美北极地区狩猎民族的人口密度为每648平方公里1人。与印第安人不同,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没有种植任何作物的传统。他们的祖先曾是内陆狩猎者,当他们来到北冰洋沿海时,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并逐渐掌握了猎取海豹和海象的技能。人们用前多塞特人(Pre-Dorset)这一称谓指生活在公元前3000-500年的早期因纽特人,其文化内涵的某些标示物,如:绳针、鱼叉、梭镖和捕鲸枪都与后来的因纽特文化相似。这一群体后来被多塞特人排挤掉了。在史前加拿大,多塞特人时期从公元前1100年延续到公元1100年。人们相信,他们是最早构筑雪屋的人。多塞特人后来又被现代因纽特人的直系祖先图勒人所取代。图勒文化在两个方面与以前的文化不同:图勒人养狗并捕鲸。狗拉雪橇是他们出行的交通工具,而捕鲸是这些人经济生活的主要依靠,因纽特人用鲸须做弓、梳子和狗拉雪橇的十字架。鲸鱼骨可做房屋的支柱和雪橇的滑板,鲸鱼脂肪可用于取暖和照明。一头鲸鱼的肉可供一个小群体食用1年。而要使如座头鲸这般海上巨无霸成为部落成员的盘中餐,则必须通过整个部落的团结协作。今天,捕鲸已经成为爱斯基摩人的民族传统,他们有权力光明正大地捕鲸——无须欲盖弥彰以“科学捕鲸”的名义。

来自东方的海盗

  爱斯基摩人到来后的几千年时间里,没有任何其他人踏上过美洲的土地,直到公元10世纪,美洲人的平静生活第一次为外人所打搅——一群来自东方的海盗。

  今天的斯堪的纳维亚居民,可能是世界上文明程度最高的人群,但在中世纪早期,北欧人却是那个时代最为野蛮的欧洲人。1000多年前,被称为“维京人”的北欧海盗,就曾经驾驶着他们造型独特的龙头船,手持矛剑、战斧等各种武器,以山呼海啸般的猛烈攻势,攻掠从英格兰至君士坦丁堡的广大地域,令文明世界为之丧胆。

  /版画,描绘了北欧传说中,约1004年,“红发”埃里克之子利夫·埃里克的兄弟——斯堪的纳维亚探险家托瓦尔·埃里克,在纽芬兰与当地土著的战斗中因重伤战死的场景。他的探险是维京人远征的一部分

  公元874年,维京人已经踏上了欧洲最西端的岛屿——冰岛。更伟大的发现则始于982年。“红发”埃里克从冰岛西航,找到了属于北美洲的世界第一大岛,并继续沿着西南海岸航行进而找到一处宜人的海湾。那块地方在北极短暂的夏季还长满青嫩的植被,埃里克遂将其命名为“格陵兰”,意为“绿色的土地”。986年,回到冰岛的埃里克组织了25艘船的移民前往格陵兰岛,最终到达那里的有400多人。全盛之时,格陵兰岛上曾有过近300个维京人建立的农庄。“农民们放牧牛羊,制作大量的黄油和干酪。人们主要以这些食物和牛肉来过活,但也食用各种猎物的肉,例如驯鹿、鲸鱼、海豹和熊。”

  根据冰岛古代传说记载,公元992年,“红发”埃里克之子利夫·埃里克逊率部众从冰岛出发西航,发现了一个气候温和宜人、遍地奇花异草的陆地,这就是美洲大陆。他们登陆的地方可能在今纽芬兰的查尔斯角一带。据说,一些印第安人带着成捆的毛皮来到维京人的营地,想换取这些白种人用来驯服“神兽(其实就是这里的印第安人未曾见过的公牛)”的武器。双方语言不通,但当看到成捆的珍贵毛皮后,维京人便抬出大桶牛奶,请印第安人品尝,第一次尝到牛奶的印第安人显然非常喜欢这种饮料,非常高兴地用所有毛皮换取了这次畅饮的权利。

  不知为何,维京人在美洲大陆的殖民行动浅尝辄止,到1020年,最后一批探险者也返回了格陵兰。但他们毕竟在美洲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迹。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在纽芬兰发掘出一处维京人村庄遗址,遗迹和物品的年代都在公元10世纪晚期及11世纪早期。

  北欧人在格陵兰的殖民最后被证明是不成功的。更适宜严寒气候的爱斯基摩人约在1200年进入格陵兰后与维京人发生了冲突。据冰岛编年史记载,1379年“斯克莱林人(“丑陋者”,指爱斯基摩人)攻击格陵兰人,杀死18人”。因纽特民间传说中,也有一则“卡科托克的酋长恩戈托克”,描绘了一场北欧人与爱斯基摩人之间令人憎恶的嗜血之争。至大约1500年时,格陵兰的北欧人社区消失了。维京海盗的后裔最终可能死于饥饿和同爱斯基摩人的冲突。当1586年英国航海家约翰·戴维斯再度率船探察格陵兰西部峡湾时,他既没有发现白人,也没有发现他们存在的任何迹象,“除了看见船上悬吊舢板的缆索,栖息的乌鸦和小鸟,此外一无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