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方:桂枝、茯苓、丹皮(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方解〗本方为桂枝汤去姜、枣、草,加茯苓、丹皮、桃仁而成,可知其适应证为太阳病合并瘀血证。方中桂枝、茯苓镇气冲而治心悸,桃仁、丹皮、芍药祛瘀血而治腹满痛,故此治瘀血证、气冲心悸而腹满痛者。 〖按〗多数人都常用桂枝茯苓丸治疗慢性病、久有瘀血者,自然多认为该方是治疗内伤杂病,不再认为其有表证,但从《伤寒论》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可知,凡气上冲、呕逆、脐上动悸等,多用桂枝,其意皆在解表降冲,故从经方六经归类看,本方证是太阳表证合病瘀血。 由此也可知仲景的伤寒和杂病、外感和内伤的概念,不是截然分开的,不论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都是相对并存,即急性病也可现太阴病,慢性病也可现太阳病或表里合病,也即伤寒、杂病常在一起,这就不难体悟《伤寒杂病论》的真实意义了。 【歌诀】桂枝茯苓丸用多,丹皮桃仁芍药和。冲悸身疼有定处,治在降逆祛瘀血。 【解读仲景原文】《金匮要略·妇女妊娠病》第2条: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下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解读〗癥病,即由瘀血结成的病块。衃,即蓄积的恶血。久有癥病的妇人,经断还不到3个月而下血不止,且自觉胎动在脐上,当是癥痼为患。因为妊娠胎动于脐,即动亦不全在脐上,故肯定其为癥痼害。 至于是否怀胎,则可验之于3个月前的经水利否,如果经断前3个月经来均很正常,即可断定为胎;若前3个月即不断下血,后虽断3个月亦必非胎而为衃。无论怀胎与否,而所以下血不止的原因,概由于其癥不去,故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讨论归经】桂枝、茯苓治外邪内饮的气冲心悸动,芍药、丹皮、桃仁凉血祛瘀而治腹满痛,故本方证当属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证。 【临证思辨】本方证的辨证要点:久有瘀血、腹痛胁痛有定处、或有肿块、或下血者。本方不仅能治妇人癥病下血,无论男女,凡因瘀血而下血,或因瘀血引起的胸腹痛、痛有定处、其他血证,不宜桃核承气汤的攻下者,大多宜本方。 本方常用于治疗冠心病者。如治验:陈某,女性,50岁,病历号192067,1966年3月2日初诊。1年来头晕心悸,气上冲胸闷或胸痛,时汗出,常失眠。服用安眠药,常身疲倦怠,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苔黄,脉弦迟。 证属久有痰瘀阻滞,治以化痰祛瘀,予桂枝茯苓丸合大柴胡汤加减:桂枝10克,桃仁10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白芍10克,柴胡12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生姜10克,枳实10克,大枣4枚,大黄6克,生石膏45克,炙甘草6克。结果:上药服3剂后诸症均减,睡眠好转,胸痛也好转,上方加赤芍10克继服,今自感无不适,以前不敢走路,现走路如常人。 解读张仲景医学 经方六经类方证 第2版 主编:冯世纶,张长恩 |
|
来自: 华华YHBH020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