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昨日重现——丁公遗址的发现历程

 RK588 2019-05-05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博古致知:透史明理,透物见人。

丁公遗址坐落在山东泰沂山系的北侧山前平原地带,隶属于邹平县苑城乡丁公村东。丁公遗址文化堆积十分丰富,包含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以及商代、汉代等五个时期的遗存,其中以龙山文化遗存最为丰富。

1

遗址基本信息

位于长山镇境内的丁公村的丁公遗址,是2001年国家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典型的龙山文化遗址。总面积约27万平方米。1985~1993年,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先后对丁公遗址进行了6次发掘,并在1991年第四次发掘中,发现了一座保存较好的丁公文化城址。

丁公文化城址

城址略呈方形,面积10万余平方米。遗址内发现城墙、壕沟、房屋遗址、墓葬、陶窑、水井、排水洞等遗址,出土包括精美蛋壳黑陶高柄杯在内的各类石、骨、蚌、铜、陶文物标本众多。丁公城址的发现被评为199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

房屋基址

灰坑

陶鬹

在丁公城址还出土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刻字陶文。文字陶片为泥质磨光灰陶,是直壁大平底盆的底部残片。陶片现有文字5行11字,笔画流畅,多为连笔,排列较规则,刻写有一定章法,已脱离刻划符号和文字画阶段。

刻字陶文

据考证,丁公陶文的大致年代应为龙山文化晚期偏早,其绝对年代在距今4100~4200年之间。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曾断言:“由于这个发现,一下子就把我国文字出现的时间,往前推了八九百年。”丁公陶文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古文字,对研究中国古文字的产生与发展、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2

发掘经过

1985年秋,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

1987年秋,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

1987年发掘场景

1989年秋,丁公工作站在苑城建成,时称考古楼。

考古楼

1989年秋,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发掘。

1989年发掘场景

1991年秋至1992年春,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师带领1988级本科生对该遗址进行了第四、五次发掘。发现了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墙与壕沟遗迹,以及一件刻有多个文字的龙山文化陶片。

第四次发掘场景

1992年春天解剖城墙的探沟。

解剖沟

1992年春,张学海、佟佩华等来工地。

1992年,丁公遗址的龙山文化城址被评为“1991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1991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993年1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丁公龙山文化陶文以加题头新闻的方式进行报导。

1993年春,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对该遗址进行了第六次发掘。

1993年发掘全景图

1996年,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七次发掘。

2006年,丁公遗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为配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丁公遗址发掘报告》的编写,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对该遗址进行了第八次发掘。

第八次发掘

3

考古发掘小知识

探方: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依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些正方格叫“探方”。

探方

文化层:古代遗址中,由于古代人类活动而留下来的痕迹、遗物和有机物所形成的堆积层。每一层代表一定的时期。考古工作即是从地层上正确划出上下文化层的叠压关系。

文化层

遗迹:指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形体较大或固定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如古代的房屋、墓葬、村落、手工业作坊、矿坑、道路、沟渠等。

遗物:与古代人类活动有关,或者是能够反映人类活动的自然物,这些东西形体较小而且可以移动。

手铲

洛阳铲

考古发掘工具:手铲、洛阳铲、皮卷尺、记录纸笔、封口塑料袋、毛刷、小卷尺、指北针、照相机等。


近期热文:

中国历史中,那些终极对决的主角们

中国历史上将台湾纳入中国版图的那些重要战役

古代的“高考”,科举那些事

秀才、举人、进士相当于现代的什么学历

外国名桥知多少

中国名桥,每一座都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绝世陶工——龙山文化的制陶技术

丁公陶文将我国文字诞生的时间向前推进800年,如何释读?

天地之礼:玉璧玉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