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影响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19-05-05

《周易》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影响


一 天人思想

《易》是从自然的法则当中去推知人类生活的意义。由这种“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基本观点出发,此为“天人思想”之起源,《周易》中之“宇宙”,可以用“八卦”来涵括,而“八卦”之制作,实际上即包含了前人对“时空”的观念,如此,把宇宙和天地打成一片,进而可以参与天地之化育,这就是“天人合一”的精神,也可以说是人生最高的理想境界。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文学样式和内容上的影响,造就了“情景交溶”的特色。人们在情景交融的境界里视自己与自然万物为一体,影响到文学创作,如写景就著重于“情景交溶”,要将自然的景物与自己的情绪溶为一体,使自然之中有我在,我之中有自然在,我和自然成为一体。

《周易》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影响

而《周易》中“阴阳结合”“乾刚坤柔”,有着浓厚的艺术和审美的性质。“天人合一”的根本思想,人与自然的美好统一也构筑了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形成中国美学的基础。

《周易》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影响

二阴阳思想

《庄子·天下篇》曰:“《易》以道阴阳。”在庄子的看法里,《周易》为言“阴阳”之书。阳具有刚大的性质,趋向於动;阴具有柔小的性质,趋向於静。在卦象上,《乾》卦全由阳爻组成,代表天,天是动的,具有刚健的性质;《坤》卦全由阴爻组成,代表地,地是静的,具有柔顺的性质。曾国藩在《圣哲画像记》中云:“西汉文章,如子云相如之雄伟,此天地道劲之气,得於阳与刚之美者也。此天地之义气也。刘向匡衡之渊懿,此天地温厚之气,得於阴与柔之美者也。此天地之仁气也。东汉以还,淹雅无於古,骨少颓矣。韩柳有作,取杨马之雄奇万变,内之於薄物小篇之中,不诡哉。欧阳氏曾氏,皆法韩公,而体质於匡刘为近。小章之变,莫可穷诘,要之不出此二途,虽百世可知也。”“乾刚”“坤柔”为万物的根本,这两股力量不断地变化,而生成万物,因此《乾彖传》云:“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坤彖传》亦云:“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系辞传》云:“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撰,以通神明之德。”可知,阴与阳并不能以二分法强加分开,它们只有阴阳成份多寡的问题而已,并无绝对阴,绝对阳的道理。文学作品多取与自然,其理亦同于前;所以中国文学形式的作品;如诗、词、曲等类,大多有豪迈,婉约之别,阳刚,阴柔,皆源于此。

《周易》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影响

《周易》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影响

三 变易思想

《周易》共六十四卦,以《乾》《坤》为首,《乾》代表阳,《坤》代表阴,一阳一阴即是宇宙变化创生之基本条件。六十四卦,以《既济》、《未济》二卦为终,旨在说明宇宙变化无穷的道理。而这透过六十四卦之错综变化,启示人生的种种吉凶祸福,《序卦传》云:“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也。物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周易》通过六十四卦之排列顺序,说明了人类社会各种变化的状态。以道推知人事,故宇宙的变易甚足为人事之规范。而《周易》所具有之生生不息的变易思想对于后代的文学理论及文学创作有极大的影响,在文学发展的规律当中,每个时代,都会随著那时代的政治,文化,社会等的外在变化因素而有所异数,而所表现出来的文学作品亦有著不同的特色,诗歌,文章,辞赋,词曲,均有所以盛的原因,在它们发展到了盛极的阶段,而开始势微时,即有另外一种新兴文体继之而起,取而代之,此乃文学演变之由,也是其变易的原因。

直至今日《周易》仍被广泛的应用,仍被广大的作家和读者所推崇,人们对它的研究也更加的深化,中国的传统文学在今天仍然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