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顺成韩囯画展开幕花篮前畄影 【艺术简介】 邓顺成(笔名:创一倍),1947年生,广西阳朔人,自幼喜爱绘画,85年于广西师范大学进修两年结业。95年又于黑龙江成人高等专业学校国画专业毕业。2005年在中国美协高级研修班结业。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李宝林导师工作室画家并为李宝林入室弟子。李可染先生李派山水的第三代传人。花鸟画拜李苦禅的得意门生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王振中为师。 先期画花鸟人物,后专攻山水。刻苦占研传统技法,以大自然为师。并以“艺深博无涯,非苦不至”为格言勉励自已。邓顺成现为阳朔县文化馆美术辅导老师,阳朔绘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北京涉外经济学院、国际精典书画分院客坐教授。 《秋满百果园》97×180cm 已丑年 专家对邓顺成绘画作品的评论 益令我们的心凝重起来 文/李成举 天意使然,长于山水写人意的邓顺成恰恰生活在以山为主的省城——广西,那里岩溶地貌发育宏完备,山水独特,风光奇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邓顺成先生怀着对大自然的感念之恩,认真研习传统技法,一路厚重地再现山的雄姿,水的清冽。他用笔灵动奇崛,用墨直抒胸意臆,跌宕的铺阵中似乎可以听到呼呼的风声,山之魂直捣眼帘,益令我们的心凝重起来。 《林泉鸣翠图》124×208cm 戊子年夏 巍峨群山 细流涓涓 文/博物馆“中国收藏” 邓顺成的作品雄浑磅礴,气势不凡。巍峨壮阔的山峦与山间清冽的涓涓细流相互掩映,给人以刚柔并济,粗细相接的视觉享受。大色彩的运用亦是画面亮点之一,不仅突出了山势,增强了气魄,也在与溪流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塑造了立体感,堪称巧思佳作。 《秋山小桥》68×135cm 戊戌年夏 浓墨淡彩写情怀 ——邓顺成山水画作品美学思想浅析 文/辛民 中国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当代青年画家中,愿攻中国画并有全面学养的并不太多,究其原因,一是前人在这领域所达到的高度令后学望而却步;二是其艺术精神比西画难以体悟和掌握,这让后学往往望而止步。 赏读邓顺成的山水画作品,能把我们带入高古的传统艺术之中,领略到东方艺术的无穷魅力。他的作品率意、性灵,不仅充满中国水墨的情趣,展示出其高超的学养、见识、更是一种自由驰骋,豪放不羁的精神写照。 《泉鸣秋涧》68×135cm 戊戌年 他的画作气韵俱备,在追求传统笔墨语言图式和艺术精神的同时,他能把自己的现代情思浓缩成一个大写的符号,图腾一般淋漓尽致地展示出飘逸洒脱的精神风貌。其作品有着传统的笔墨情趣,体现出中国画的线条灵动,极具生命力;其作笔墨精练,能把写意与写实的矛盾化解到临界点,使中国长期被放逐的笔墨精髓重新被深情地呼唤出来。从他的画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纯净质朴的人格高境。 《东风吹秀纳坡寨》97×180cm 邓顺成的作品中呈示出的传统艺术精神、创造激情和艺术才华,是同他的执着分不开的。他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创新与传承并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这有其必然性。他注重师传统,又在深入传统的基础上,以最大的功力打出来。把形式的探索与生活的真实结合在一起,以中国美学思想陶铸新的笔墨,从而赋予了其画作时代精神。 《绿树浓荫泉瀑丰》124×244cm 丙戌年夏 近年来,邓顺成在深入体悟前人审美精神的同时,他能师造化,勤于思考。不仅在创作中传承中国画的艺术精神,同时又能不囿于前辈的笔墨图式,他的作品不是表象技法,不落俗套;追求笔墨情趣且格调清纯;他笔下的景致林木葱茂,云烟变幻,山高水长,景繁意密,绝非萧条寂寞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图式。他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极富笔墨情韵的用笔将二者有机地整合和统一,赋予了其作品以生机和感染力。同时,他还极其重视对景写生,师自然。 《峭崖列翠》145×170cm 乙酉年冬 在他的画作中,倾注了他对大自然的一往情深,倾注了他对家园的无尽眷恋,他的创作是其真情的流露和对故土家乡的讴歌与礼赞。其真情的融注,赋予了他画作的生命。因而,能与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他曾多次走进太行,常到高山苗寨,谣寨等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写生体验生活贴近生活,师法自然。他对景写生,用自己的眼睛寻找美的发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去参悟大自然用自己独到的手段去惨淡经营,表现自己理想中的山水。他反对套用传统的模式和符号化,而是以继承发展的方式和自己的感悟和表现手法去创作。 《大嶽太行》145×180cm 丙申年冬月 他认为:现实生活是灵感之源。坚持写生,在生活的沃土中撷取激情和美的感受,才能创作出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优秀作品。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唯有有智慧、道德和人品高尚者,才能真正热爱山水,得享山水之乐。笔墨是中国画塑造形象、传情达意的语言,也是中国画艺术的表现方法和手段。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邓顺成的作品创造性地把传统的笔墨同其自己的感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他在创作中,娴熟地在墨色的渗化晕彰中完成了山水写意精神的表达。形成了强烈的动势,极富艺术感染力。 《山高泉鸣水流长》145×170cm 戊戌年冬(2018年) 赏读邓顺成的近作,很容易想到陶渊明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的诗境是一种真正的和谐之境,读来上口,质朴天真。邓顺成的画作流露出的正是这种精神,既是人间烟火的,又是悠远超然的。他为我们营造的这种意境与陶渊明的诗境一脉相承,在不经意的对比中,我们能体悟到画家艺术的追求和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眷恋和传承。从其极具个性风格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出他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创新,又具深厚的传统学养。 《大青山苗寨》97×180cm 戊戌年春月(2018年春) 中国画自古讲求诗、书、画、印四能。当代画家中,具备诗书画印全能的日渐稀缺。邓顺成之所以能在山水画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同他全面的学养是分不开的。他幼好学,喜读诗书,早年就开始临习碑帖孙过庭的书谱、二王的行草,奠定了扎实的书法功底。他的书作字势横展,波折突出,严谨不失灵动意趣,古朴遒劲,淳厚雄浑,泫然大气;其印清明雅致,圆润劲健,极富古印章的质感和意蕴。 《雨后青山万泉瀑》97×180cm 戊寅年 此外,邓顺成为人有着宽广的襟怀,这也促成了其既有传统山水文脉和笔情墨趣,又能抒发自我、写出胸中丘壑,其用笔笔笔到位,笔笔圆厚,清新典雅,能形成一种大开大合的律动感来构成画面的恢宏气势,并渐趋形成了笔意纵横、变化多端、独具神韵的山水画笔墨语言符号。 《魚归》68×135cm 丙申年夏 学无止境,艺无止境。中国画的融合创新也没有终点与极致。邓顺成在山水画创作中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他能够不断开拓视野,丰富学养、情操,提纯笔墨,在坚实的传统文化中与大自然之心紧紧契合,循序渐进,渐臻佳境,定会成为倍受关注的中国画家。 《万里江山一遍红》110×280cm 戊戌年秋 (2018年) 益令我们的心凝重起来 文/李成举 天意使然,长于山水写人意的邓顺成恰恰生活在以山为主的省城—广西,那里地貌发育完备,山水独特,风光奇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邓顺成怀着对大自然的感念之恩,认真研习传统技法,一路厚重地再现山的雄姿.水的清冽。他用笔灵动奇崛,用墨直抒胸臆,跌宕的铺阵中似乎可以听到呼呼的风响,山之魂直捣眼帘,益令我们的心凝重起来。 《雨后漓江玉峰碧》97×540cm 戊寅年秋 《古渡榕荫》97×360cm 已丑复勺 巍峨群山 细流涓涓 文/博物馆《中国收藏》 邓顺成作品雄浑磅礴,气势不凡。巍峨壮阔的山峦与山间清冽的涓涓细流相互埯映,给人以刚柔并济,粗细相接的视觉享受。大色彩的运用亦是画面亮点之一,不仅突出了山势,增强了气魄,也在与溪流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塑造了立体感,堪称巧思佳作。 《太行秋韵》203×203cm 已丑夏月 《山色空蒙雨亦寄》68×68cm 戊子年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