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上海史》中“盐场”之不足谈起

 国民一员 2019-05-05

1989年版《上海史》,是第一部中国人自己编的“上海史”,它是一部好书。但其中有一段专门论述“宋代盐税”,显得美中不足。

其先是说“华亭盐业”:“县境东南滨海一带,包括今上海地区的金山、奉贤、南汇、川沙四县之地,数百里无禾黍菜蔬,盐田相望,场场相连”;接下来“自西南而东北”,依次叙述浦东、袁部、青村、下砂、南跄五大盐场及其所属的十七个分场。末尾带了一笔:“南跄盐场因离县治太远,由昆山县江湾场交纳”。接下来又说,崇明岛上有天赐盐场。

笔者以为,既然是“上海史”,理应全面介绍上海历史,不能厚此薄彼。因为此段内容中,没有讲到同样属于今日上海的清浦盐场、大场盐场和黄姚盐场。

究其原因,《上海史》以上内容的大部分,依据的是南宋《云间志》和清代《重修华亭县志·盐法》。而南宋时的华亭县范围只是吴淞江以南地区(即淞南,包括以上五大盐场);并不包括吴淞江以北地区(淞北)的昆山县,所以没有今日同样属于上海的清浦、大场和黄姚盐场。至于江湾盐场,虽然《史》上有名,但只是“捎带而来”的。

笔者认为,作为当今“上海史”的“盐场”,不仅应包括原华亭县的五个盐场,也应包括原昆山县中上海地区的四个盐场,还应包括后来划归上海的崇明天赐盐场。只有这样,方才不失偏颇。

   以上一例,虽说偶然,但实际反映了目前“上海史”研究在时空上的不均衡现象:重南方、轻北方——以吴淞江为界(往往以唐宋时代的华亭县、元明清时代的松江府误当作整个“上海”地区。上述错误,原因就在这里);重西面、轻东面——以黄浦江为界;重近代、轻古代——以上海开埠为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