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先生,你永远年轻

 舒逸0ruf0d6ggs 2019-05-05

🌿🎈

今天是青年节,先祝大家节日好。

这是个年轻人的日子,关于什么是“年轻”,想和大家分享一段英文诗<Youth>: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not a matter of 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it is a matter of the will, a quality of the imagination, a vigor of the emotions; it is the freshness of the deep springs of life.

它是在说,年轻不只是一段时间,也是一种心境。不只是粉红脸颊,也是意愿,创造力和活力,是生命深处那股永远鲜活的生机。

我们觉得,它也是在说中国历史上,一位你我都晓得也喜爱的先生:苏东坡。

苏东坡先生这一生,很漫长,很跌宕。二十多岁入仕以来,他有过得意,有过低落,到了中晚年,又遇到人生里三次贬谪:黄州,惠州,儋州,一次更比一次远,和艰难。

面对世间的阴晴圆缺,先生待自己,待世界,始终都挚诚。他生命里的那份生机和活力,从未因外界的变迁而消散或减损,一直蓬勃鲜活。

想和你分享苏东坡先生这三次贬谪的故事,也许能让我们,对“年轻”两字有些不一样的体会。

邓丽君 - 但愿人长久.mp3 来自林曦的小世界 00:00 04:07

▲ 苏东坡先生在中秋写的那阙词,我们如今还在唱着

◼︎

第一次贬谪,黄州 

“惟愿深自爱重”

明代 沈周 《东庄图册》局部

1081年春天,在长江边一个小城,一个人正站在城东的山坡上。这个小城是黄州,如今隶属于湖北黄冈,九百多年前,那里仍是荒凉之地。

那个人是苏轼。

二十多年前,嘉佑元年全国的那场科举考试,他是第二位,殿试过后,宋仁宗也忍不住说,这个人是有宰相之才的。

九年前,在杭州,看见西湖好美,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杭州 pic_林曦

一年零五个月前,他因被指诗文讽喻朝廷,被关押至京都开封的大牢。

现在,他在一处山坡上,种着麦子和豆子。

他是被贬谪至此的。那年的乌台诗案牵连很广,苏轼的罪行最重,关押一百三十日后,来到远离京城的黄州。

这一年,他45岁。

从前他是写诗的子瞻,人人都很爱的那一个。还是欧阳修最疼惜的弟子,这位老师说,三十年后没人知道他,世人只会记得苏子瞻。而如今在黄州此地,他是小小的团练副史,一个挂名的闲职。

刚来的时候,正是失落时,白天闭门不出,夜里与月光同行,心里的曲折,有一些被写下了,大概有更多没有,我们也无从知晓。

《寒食帖》写于此时,后来人推为“天下第三行书”,苏轼在里面所写的,如实描述了他当时的遭遇(向左滑动图片,查看全图)

但做着的事,总是切切实实的,你会知道,你会看到,在人生变幻低潮时,对于生活,最终他是如何的选择。

会兴致勃勃地耕种。哪怕缘由是家中缺粮,难以开饭,但既决定了这是此时该做的事,就认认真真去做——他从来都是如此。

早出晚归,这片地变得郁郁葱葱:稻田,麦田,菜圃,桑林,茶园,果园……生活里的吃穿用,就连消闲的茶,都齐全了。

只是他那么爱的竹子,暂时先没种,因为竹鞭在地下乱蹿,害怕影响庄稼。

水墨作品_林曦

也会兴致勃勃地去吃。他是那么爱吃的人,不愿辜负自称的“饕餮”名声。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他动手试验,做出了那道至今多少人都爱吃的东坡肉,他自己当然也很爱,早起就能吃两碗。

黄州临长江,出产鲜美肥鱼,就试着用小火煎,加上小葱和姜片,再浇些萝卜汁,趁热吃,外酥里嫩。

还有一道汤羹,把荠菜、茄子、赤豆和稻米一起煮,东坡说这道羹不用鱼肉,有自然甘甜。

这些法子,都不费钱,苏东坡也教给当地的贫苦人。

我们至今还爱吃的东坡肉 pic_小世界

最爱在夜里游。

海棠花在夜里开,就举着蜡烛,守着它,唯恐海棠花睡去。

晚上了,有只孤雁,在江上徘徊,不肯落下,会想到自己,说: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月光如水的秋夜,东坡不想辜负,便约同好友庭院散步,说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错,盖竹柏影也”。他说,哪里的夜晚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林松柏呢,只是没人像他们,有这样的闲心罢了。

亨利·约瑟夫·阿平尼《月夜》局部

和朋友划船夜游。清风徐来,月亮高挂,朋友忽然伤感,说,人生好渺小,小得像天地间的蜉蝣,沧海里的一粟。生命太短暂,好羡慕长江流水,无穷无尽。

东坡安慰他,水不断流去,月亮阴晴圆缺,没有甚么经久不变,万物和我们一样,没有刹那的停留。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它们才是自然的无尽宝藏,而此刻的我们,正享受着它们。

……

《赤壁赋》成为后来无数文人墨客与画家钟爱的题材,

大概是因为那是所有人看了,都能够会于心的感慨吧

宋代 佚名 《赤壁图》


明代 仇英 《赤壁图卷》局部

宋代 马和之 《后赤壁图卷》局部

苏东坡那个时候的文思和才华啊,像汩汩的水,流都流不尽:宇宙和人的关系,他讲得像山水画,月下的散步,他写成可爱的小品,就好像自然里有一只手,打开了他身上的开关。那些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篇章,都来自于他的此时:《海棠》《卜算子》《赤壁·水调歌头》,前后两首《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手抄楷书《赤壁赋》(局部)

其实,贬至黄州,远离京城,也不是不沮丧的。他也会伤感啊,说“黄州真在井底”,也会发慨叹,挑水洗菜,一天便这样过去了。

他给友人的信中,有一句说,寻常人遭遇失意与无聊,容易以声色自娱,日子过得荒荒,我们不得如此的。惟愿深自爱重

深自爱重。

苏东坡就是这样的。不沉溺于伤感,也慨然面对眼下:花开时看花,月亮高挂时看月,也不亏待每一餐,吃得好滋味。写诗作文,于他从来是自然而然,此时感慨更多,便生出更多,如同瓜熟蒂落。

我们觉得,还是难得。毕竟顺遂生活里的好兴怀易得,失意无聊时的深自爱重,总是不易得。

人生予以际遇不可选,也难知晓,便生出无畏,也甘于臣服,旷达间便有安慰和喜乐。仕途不可寄望时,有四时相伴,他没有敷衍,从好竹连山的笋香到人生如梦的赤壁,以江上清风和山间明月,悟出物各有主的道理,会说,不是自己的不要强求,造物已然给予我们无穷尽的馈赠。

后来,又是一次月夜,他独自在江上泛舟。月色太好,东坡喝了点酒,写下诗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第二天一早,太守看到这句诗,以为东坡要逃跑。按照条律,贬谪的人不得离开境地。太守赶紧来寻,看到他在床上,正打着鼾呢。

◼︎

第二次贬谪,惠州 

“休戚与共”


水墨作品_林曦

57岁时,他遇到第二次贬谪。

这次更远,在广东惠州,身份更低,不如平民。

时间匆匆,距黄州那段生活十余年了。十余年里,调迁多次,现在来到这里。苏东坡觉得,可能就是终点了,这次不如当它是故乡

他眼里的南国很美。这里是亚热带,漫山浓绿,水果也新奇,他吃到的荔枝那么甜美,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有一种桂酒,微微带甜,有异香,他给好多朋友写信,赞美这种酒。

pic_小世界

他又发明了烤羊脊。很便宜的羊脊骨买回家,用酒腌一下,撒上盐花,小火炙烤,味道像蟹螯一样美。

按理说,此时最适宜做一个闲人,“无官一身轻”,是他常常的感叹。他会在寺院的林间散步,也会点上檀香,闻香静坐。


苏轼的《中山松醪赋》(局部),写于被贬惠州的路上。里头说:采松枝的汁液,和黍麦一起煮成酒,味道甘甜略带苦。每天喝上几杯,觉得人间什么苦痛都可消解。

但是春秋史册上所记的苏轼,不是愿意对生活轻易甩手的苏轼,有些事,他觉得自己该做,没有什么犹疑,他总是会去做。

除了荔枝和满眼的绿意,他的眼光也投向了百姓。其实此时他没有官职,不在其位,便是做什么都不方便,但看见百姓悲喜,他会觉得,那也是他的休戚。

南国气候湿热,瘴气流行。苏东坡寻得方子,用葱姜豆豉煮成浓汤,效果很好。他让朋友寄来好多黑豆,散给贫苦的百姓做豆豉。惠州偏远,缺医少药,东坡自己开辟园圃,种植药草,它便成了百姓的药园子。

江边散步时,看见无人掩埋的骸骨,任风吹雨淋,东坡心中恻然。他找到机会,与惠州的知州商议,筹款将他们收埋。另写了祭文,说:尔等暴骨于野,莫知何年,非兵则民,皆吾赤子

不知道你们离开的具体时间,也不知道你们的具体身份,但你们都是我的百姓啊。

这是苏东坡对百姓的温柔,哪怕他已不是父母官。

在惠州,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pic_林曦

现在,他能安心些了。一天,他点香静坐,窗外清风徐来,天空无云,东坡喜欢如此情境,说,无云的天空才美,就像一尘不染的良心

他要好好睡个午觉,春天好多花开,远处的寺院传来钟声。他把这些美好的事写进诗里。诗传到京城,政敌看到,觉得原来他过得挺自在。不久后,又一道贬谪令到来。

那年他花甲六十二。

◼︎

第三次贬谪,儋州  

“明月照万里”

清代 石涛 《山水图册》局部

三次贬谪中,这是最苦的一次了。

这次,苏东坡在天的尽头,海南儋州。

这里和内陆很不一样,地极炎热,海风甚寒,燥湿之气无法行远,又结成云,变成雨。

真的艰难了,现在是食无肉,病无药,居无所,出无友,更无书籍和笔墨。他的住所,一下雨就漏水,枕前满是黄叶。

苏东坡登高望远,到处一片茫茫海水,他想到《庄子》里的一篇,中土之国之于大海,就像一粒米之于太仓,这样想来,渺小的个人算得了什么?

远处海风吹来,海浪奔腾,山谷发出回响,就像蓬莱仙宫传来的妙音: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

他要好好对自己。

清晨,太阳升起,露水还没完全干,他迎着清凉的晨风,洗脸,洗耳朵,梳头。他为自己那把老梳子写诗,说,“老栉从我久,齿疏含清风”。

午后,窗下一个蒲团,他双腿盘坐,放松修心。

睡觉前,他要泡半小时的脚。一壶热水,一壶冷水,交替添水,直到那瓦盎里水“深及膝”。

他把它们写成三首诗:旦起理发,午窗坐睡,夜卧濯足,还起了个名字《谪居三适》,寄给朋友炫耀。

这是苏东坡的可爱,无论遭遇如何,也不放弃愉悦和美好。回想入仕以来,人生中有高光得意,有屈辱疲惫,浮浮沉沉几十年,如今他的选择,依然是善待自己,对世界有情。

pic_林曦

海南荒蛮,文化生活都未开化,苏东坡做起了老师,他自编教材,讲学,讲诗,讲写字作画。孩子琅琅读书,在他那里好动听,“儿声自圆美”。甚至岛上其他州的学子,都纷纷前来。

其中有位来自琼州,一住就是半年。他好学,东坡好好教,有时师生互为珍惜,倒是人生的快意。这位学生没有辜负老师,后来成了海南有史以来第一位进士。就像东坡送过他的一首诗:沧海何尝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海南因为你,天地悬崖都改了模样,那是来自老师的相信和鼓励。

苏东坡对他自己,也如是。此处天涯海角,无所挂碍,正好研究最爱的学问。

他很重视三本书:《易经》《论语》《尚书》。他给它们做著述,他看它们,胜过自己所有的诗文。三本著述完成时,“即觉此生不虚过”。

他爱陶渊明。南下时,随身带着陶渊明诗集。身体不舒服了,打开只读一篇,因为很舍不得读完它。

他更钦服的,其实是这些诗文背后的那个人。陶渊明是主动放弃仕宦,他是被迫,他觉得自己做不到,所以更珍爱。

陶渊明的诗,他一首一首,慢慢读。

又一首一首,对应着写出新诗,向陶诗相和致敬。

一百多首陶诗,他几乎全部和了。

清代 石涛 《陶渊明诗意图册》局部


苏轼行书,手抄《归去来兮辞》(局部)

除了经典,海南的见闻,心有所感的,也都写下来:大海,槟榔,椰子,龙眼,木棉花,这些异乡风物,都进了他的诗词。细细数来,也有四百多首。

如此,三年过去了。

北方的朝廷风云变幻,五月,苏东坡得到新诏令,可以回内陆了。

他于一个夏夜乘船北还。先生一夜无眠,那晚的天空,一轮明月,光照万里。

张大千画的苏东坡先生

关于苏东坡先生,有太多想要说的。因为篇幅,我们只选取了这三次贬谪。

先生暮年时,曾写下一句诗,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回想这一生,苏东坡最放在心上的,不是高居庙堂的荣光,反而是贬谪时候的流离岁月。是面对世间无常时,不会减损的创造力和热情,以及那颗拳拳的赤子心。

这是我们认为的,最珍贵的“年轻”。

于此之外,我们又做了苏东坡先生的人物小传,因为实在不舍得,不给你看他的全貌。希望你不要觉得,这篇文章有点儿长:)

小鸟

苏轼小时候,家里的树上有窝小鸟。童年的苏轼很喜欢,一放学就跑回家看。苏轼母亲告诉他,只在旁边看看就好,不要捕捉它们。如此数年,鸟雀们都知道了这户人家很友好,便纷纷到此安家落巢。苏轼的文章中提到过其中一只小鸟,它的羽毛非常美丽,一连数天飞来院里的树上。

苏轼是在这样的家中长大的。

第二名

苏轼20岁时,参加了嘉佑元年那场科考。那次主考官是欧阳修,他看到苏轼的答卷后,大为激赏,忍不住传给同事们观阅。本来想给这份答卷榜首的,但欧阳修误以为文章出自自己的学生曾巩,为了避嫌,便只给了第二名。苏轼由此与状元失之交臂。

后来皇帝监考的殿试,苏轼的才学与品性让他好开心:终于为子孙觅得了好宰相。

这是苏轼年轻的时候。

好感激

苏轼贬居黄州时,写过一篇日记,说,我酒足饭饱,躺在几塌上,看见白云左绕,青江右回,山峦和森林连绵起伏。我什么都没做,却受到万物如此的恩赐,惭愧,惭愧。

他是这样看世界的,即使遭遇无常,看见那些美好的东西,还是会心怀感激,也不辜负它们。

是兄弟,也是知己

先生有个好弟弟,苏辙。

他们一起长大,一起读书,一起进京考试。

二十岁那次科考后,苏轼被任命为凤翔府通判。这是兄弟俩第一次分离,弟弟送哥哥送了好远,不舍分别。

苏辙返回路上,经过一个叫渑池的地方,他想到以前和哥哥进京时路过此处,便给苏轼寄了一首《渑池怀旧》。

苏轼看到弟弟的诗文,惆怅伤感,这样回: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人生就是不断漂泊,每个地方留下的痕迹,就像鸿雁在雪地留下的脚印。鸿雁会继续前飞,哪里会计较这些脚印呢。

往前走,不要伤感过去,这是哥哥对弟弟的鼓励。

苏轼也很爱弟弟。乌台诗案最严重的时候,他给弟弟写了封信,说,我们今生是兄弟,来世我们要继续今生的缘分,还做兄弟。

还有那一首,我们都会背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苏东坡在一次中秋月夜,给苏辙的。

爱吃

先生出名的爱吃。先不说他发明的那些美食,他的目光,都是美食爱好者的目光。

譬如别人看山水——

李白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孟浩然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杜甫说“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王维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但苏轼说的是:且餐山色饮湖光。

好看到想吃掉。

好可爱的苏东坡。

摩羯座

苏东坡是摩羯座。

有次读到韩愈的诗,他感慨说,退之(韩愈的字)生辰“月宿南斗”,原来他也是“磨蝎”(摩羯)。我和退之两个人,都命苦,这一生都多得诽谤,原因就在这摩羯星座啊。

此后他见人就说,退之好可怜。

信和真的书法家

苏东坡先生是书法家。他少年时学王羲之,中岁后喜欢颜真卿和杨凝式。

先生自己的字,扁阔丰肥。它是说字的结构扁平,有一个玩笑,黄庭坚说苏东坡的字肥扁,像“石压蛤蟆”,先生大笑,觉得他说的对。它也说用墨,先生写字时喜欢蘸饱满的墨,所以每个字看起来都重。

先生对写字,最看重的是“信”。他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要把自己的心境际遇,坦率如实地表达,苏东坡就是这样写字的。

在黄州谪居时,先生写过一幅《寒食帖》。那是到了黄州的第三年,寒食节本来是归乡祭祖的日子,苏东坡因为戴罪,不能离开黄州。

那天雨落天寒,乌鸦衔着纸钱,那么干净的海棠花,坠落在污泥里,历史上第三行书《寒食帖》,便是在如此情境下写成的。

初看这个帖,字写得随意,不会觉得漂亮,但这正是苏东坡追求的,纷华剥落以后,那个真实的自己。就像“但见乌衔纸”的“纸”字,那个竖笔,拉得那么长,会让人觉得,是他的叹息。

先进的“印象派”画家

苏东坡先生,第一个提出了文人画的概念。

中国画发展到宋代,格物的态度达到极致,宋徽宗赵佶连孔雀登高先举哪只脚都会追究。西方写实主义走到尽头的时候有了印象派画家,而此时,我们有了苏东坡先生。

他主张,不以绘画为职业的文人们,不要想着描摹形似,而要用画画这件事情来抒怀,来表达对事物的一种印象。他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文人作画要表达的是“意气”,一种独属于自己的精神。

苏东坡也写过画论,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而有不知。……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办。

画有形态的东西,常人一眼便能看出好坏,而画那些含着内在的理的东西,不是所有画画的人都能知晓,非得是“高人逸才”能办到。

苏东坡先生这一套绘画的理论,开启了后世的文人画。

从未停止创作的文学家

先生喜欢写东西,无论人生得意还是低落,那些畅快的,伤怀的,好吃的,他都一一记了下来。种种经历遭遇,在先生那里,成为了创作的源头。也正因为此,我们能了解到如此饱满的苏东坡先生。数下来,先生的文学创作,留存至今的,有:诗2726首,词398阙,小品散文4800余篇。

这个青年节,与你共享,这份来自遥远的“年轻”。

也谢谢苏东坡先生。你让我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美好的事物,不管时间怎么流逝,它依然在那儿,闪着光,鼓励着,后来的我们。

💗

文章、视频等内容为 Lstudio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 | 联系我们:Lstudio@VIP.126.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