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风病案四则

 踏遍青山的中医 2019-05-05

中山县中医院彭若铿

医案一:

阮××,女,四十五岁,虽然体质较弱,但平时很少生病。1966年冬,晚稻收割之后,在田间收禾秆,适是日吹北风甚烈,天气寒冷异常,正在劳动之时,猝然晕倒,不省人事。邻人将她扶起,连忙用小艇载返家中,促余往诊。入门,见病者卧床上,虽厚盖衣被,仍有瑟缩之状,斯时神志已清,但右手足不遂,口舌偏歪、言语蹇涩。诉头晕及无力起床,怕冷。抚其手足如冰,诊得舌质淡,苔白,脉象弦迟,盖真中风也。用小续命汤(防风、桂枝、麻黄、北杏、川芎、白芍、党参、炙草、黄芩、防已、熟附子、生姜各三钱,大枣四枚)一剂,次日已能起床,言语略清楚,口舌歪斜稍正,手足转暖,较有力,惟舌质红,苔现微黄,脉浮弦数,改用大秦艽汤(秦艽、石膏各六钱,当归、白芍、川芎、生地、熟地、白术、云苓、炙草、黄芩、防风、姜活、独活、白芷各三钱,细辛钱半),继续好转,前后共服十余剂而愈。

按:陆渊雷云:“此等中风,本非脑出血,不过受风寒之剧烈刺激,末梢运动神经起病变,故喎僻不遂。其表证乃因肌腠紧缩,汗腺固闭所致,与太阳伤寒之由于菌毒者,亦证同而因异。知觉神经受剧烈刺激,影响大脑,故令冒昧不知人。凡此皆是官能上疾患,非若脑出血之实质上起病变,而续命汤实为适应之方”。

GIF

医案二:

蔡××,女,七十二岁,面白,形体肥胖,有高血压病史。三年前曾患中风,口眼歪斜,右手足不遂,吾治而愈之。今年九月间,召余往诊,见其卧床不起,身重如山,口眼歪斜,右手足不遂、冰冷。据说:未经跌仆,夜半睡醒,便已如此。诊得舌淡紫苔白,脉沉细涩,属气虚血瘀。予补阳还五汤(黄芪四两,当归尾二钱,赤芍钱半,地龙干一钱,川芎一钱,桃红一钱,红花一钱),连服八剂,症状明显改善,守服原方,共二午余剂而康复如常。

过去,余治此类证,均用王清任补阳还五汤获效。其使用标的,诚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论治偏枯者不可轻用补阳还五汤一文中所云:“临此证者,原当细审其脉,但细询其未病之先,状况何如?若其脉细弱无力,或时觉呼吸短气;病发之后,并无心热头疼诸症,投以补阳还五汤,恒见效”。今节录于此,借作运用补阳还五汤者之鉴。

GIF

医案三:

阮××,男,年将七十,老夫而娶少女,嗜饮酒,患高血压病,面色潮红,头晕,手指麻木,腰酸,下肢无力,夜尿频繁。一日早起,觉口眼歪斜、舌歪、言语蹇涩,经当地医生治疗十余天,而病如故,乃来就医。察其舌质红,苔白薄;按其脉,洪大有力,重按则减,两尺如无,此肾虚阳浮,上盛下虚之候。今舌歪言蹇,是肾气不能上通于心,昔河间《宣明方论》中谓:“舌强难言,其咎在乎舌下筋脉不主流动,以肾脉萦及舌本耳”。治用地黄饮子去桂附,加怀牛膝以助肾通心,二剂而血压降,语言流利,服至第八剂,歪斜之口眼亦正矣。本方去桂附,盖嫌其刚,恐伤阴也,加怀牛膝者,补肝肾,强腰膝,且引血下行,张锡纯镇肝熄风汤,重用怀牛膝,良有以也。

GIF

医案四:

友人余××之母,年逾七旬,形体肥胖,有高血压病史,时觉头晕,步履艰难,足痿。近来舌强言蹇,口舌偏歪,口角流涎。云:夜尿甚频。诊得舌质红,苔白,脉弦硬而尺部重按无力。爰用地黄饮子去桂附,加杜仲、益智仁,二服而口不流涎,夜尿减,去益智,加怀牛膝、桑寄生,连服十剂,守方不更而愈。

地黄饮子:熟地、巴戟、山萸肉、肉苁蓉、附子、肉桂、石斛、茯苓、石菖蒲、远志、麦冬、五味子。

按:《医方集解》:“本方熟地以滋根本之阴;巴戟、苁蓉、肉桂、附子以返真元之火;石斛安脾而秘气;山萸温肝而固精;菖蒲、远志、茯苓补心而通肾脏;麦冬、五味子保肺以滋水源;使水火相交,精气渐旺,而风火自息矣”。本证用河间法而加减运用之,以阳虚现象不显,故去桂附之刚愎;加益智者,以夜尿多及口角流涎故;至若杜仲怀牛膝桑寄生之用,近人谓三昧药都有降压作用,而清代名医叶天士先生亦有这样说:“重培其下,冀得风熄”,可谓古今一接矣。

温馨提示:本公众号文章旨在学术探讨与交流,不建议患者直接使用,如需使用应咨询医生为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