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的智慧 老子,又称李耳,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被道教尊为教祖。《道德经》,老子一生的智慧尽在其中。 一、富在知足 老子《道德经》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一)懂得知足,适可而止;知足不辱,知足者富。 (二)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拥有得太少,而是想要得太多。 1、正是因为欲望太多,结果造成心里贫穷;贪婪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 2、食不过求饱,居无非求安,此外的红尘荣辱,都不过是人心的贪欲,而有了知足的念头,就不会过分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更加不会自寻烦恼。 二、物极必反 老子的哲学讲究辨证的看待事物,福可为祸,正可为奇,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 (一)所谓“物极必反”的真谛,就是拿捏住尺度,不要过犹不及。 (二)不要过于追求完美、追求极致,给生命中留一点白;当一件事物完美到极致时,必然会走向反面。 1、曾国藩特别懂得这方面的进退:曾国藩消灭太平天国之后,名声达到极致。但当时他很害怕,因为他掌握着整个湘军,皇帝肯定会猜忌他。于是,曾国藩就撤湘、在家书里做些琐碎无聊的事。 2、凡事都要留有余地,话不可说尽,事不能做绝;退一步想,必有余乐,好花看在半开,浮生看破半世。 三、慎终如始 老子认为: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一)对任何事情、对待结尾都要如同对待开始那样慎重,做到有始有终,就不会有失败了。 (二)无论发生何种事情,都要始终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谦逊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一如既往坚持下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四、福祸相依 祸患来时要经受得起,把持得住,顺其自然;幸福降至时,要冷静对待,淡然处之。 (一)老子最知名的一句话,简短的语言,却深刻地道出了福和祸的本质关系,任何繁荣背后都蕴含着危机,而危机本身也意味着解脱困境的希望。 (二)一生中,难免会遭遇困境和不解,也许在当下或许是难以接受的;但在过后某一时刻会突然觉得,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五、自知之明 老子认为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然而解剖别人易,解剖自己难。所以人们又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一)古希腊一座智慧神庙大门上的一句箴言:认识自己。古希腊人把它奉为神谕,是最高智慧的象征。 (二)人生如棋,走一步算一步是庸者,走一步想三步是常者,走一步想十步方为智者。 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德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老子从来不信什么豪言壮语,恰恰相反,老子的谨慎是出了名的,因为他知道,没有什么空中楼阁,有的只是脚踏实地。
|
|
来自: 昵称B6z8rSpo > 《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