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发明了后世的玉佩,文采与曹植并列,位列建安七子之首(1)

 金色年华554 2019-05-05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三国人物名叫王粲,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位列“建安七子”之首。

他发明了后世的玉佩,文采与曹植并列,位列建安七子之首(1)

王粲

1.年少成名


话说当时董卓火烧洛阳迁都的时候,只有13岁的王粲跟着父亲到了西都长安。当时担任左中郎将的蔡邕,可是当时的大文学家、书法家,就是我们熟知的蔡文姬的爹。蔡邕博学多才,总在家里讲授学问,去蔡邕家听课的公子显贵的车马把蔡邕家门口的街道堵得水泄不通,家里连坐的地方也没有了,就像郭德纲说得买吊票的场景。

当时王粲跟着父亲去拜访蔡邕,蔡邕一听说王粲来了,连忙站起身子,穿上鞋,却连鞋都穿反了也顾不上,忙不迭去门口迎接王粲。《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先生创作的“曹操赤脚迎许攸”桥段的灵感大概就来自这里。宾客一看蔡邕这么认真对待的一定是个老学究,纷纷站起来,却发现眼前是个十二三岁的小孩,长得还瘦弱矮小,都十分惊奇。

他发明了后世的玉佩,文采与曹植并列,位列建安七子之首(1)

王粲鉴赏书画

2.貌寝体弱通侻(tuo 脱)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到,王粲长得并不好看,事实也确实如此。王粲不但长得矮小,而且还很丑。可蔡邕哪是一般人,从不以貌取人,对宾客们说,“此子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说的是,这个小孩又非凡的文才,我都比不上他。我家里珍藏的书籍文章,应该都赠予他。自此王粲一下便在士人中出了名。

王粲十七岁时,朝廷征召他做黄门侍郎,可是他身为文士,不喜欢长安的混乱局势,就去荆州躲避战乱。当时的荆州还没被战争波及,许多的名士向诸葛亮徐庶等人都到了徐州。王粲去依附身为荆州牧的刘表,可是刘表这个人不识人才,好多在荆州的名士都没得到重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

说的是刘表看王粲长得长相十分猥琐(貌寝),身体又孱弱(体弱),又穿着很随意(通侻),估计见刘表的时候就随便穿了个长衫。刘表这个人沽名钓誉,十分注重仪表,因为刘表本人就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身高180+,又长得一脸和善,身板雄壮,自然对如此长相的王粲很不待见。王粲可算是三国时被颜值耽误的人才最好的证明了。

他发明了后世的玉佩,文采与曹植并列,位列建安七子之首(1)

魏晋士人

那么年少成名却因颜值不受重用的王粲后来怎么样了?请期待下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