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有的人是无知的蠢;有的人是包藏祸心的坏; 有的人看热闹不嫌事大;有的人从中浑水摸鱼。 4月25日,欧菲光发布2018年年报,业绩突然大变脸,原来快报中说好的盈利18.39亿竟然变成了亏损5.19亿。而同步发布的2019年一季报也显示,新的一年,公司继续大幅亏损。17万中小散户风中凌乱,被推入水深火热之中!
深交所发布紧急关注函,列出五大问题,要求欧菲光做出详细解释。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只是可怜了欧菲光近十余万户中小股东股东。 根据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欧菲光股东户数合计13.95万户,而截至年报披露日前上一个月月末时,欧菲光的股东又再度增至16.62万户。 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不乏上投摩根、中央汇金等投资大户以及大量外资股东。东方红睿丰和人寿保险也无奈“踩雷”。 欧菲光究竟怎么了? 作为苹果的摄像头供应商,虽然众所周知苹果的销量出现了点问题,但也不至于影响这么大,欧菲光怎么了?
根据公告,欧菲光巨亏的主要原因是资产减值准备导致的。除此之外,公司2017年还出现了会计差错,在2018年进行了调整,影响了一部分利润。 1、资产减值准备,甩锅财务软件 2018年是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尤其是商誉的集中暴雷年,2019年伊始,一雷更比一雷高,理由也是五花八门,让观众应接不暇。 不过,欧菲光的理由,是我们见过的最离奇的。 据公司年报:公司在业绩预告日未能充分识别存货存在减值的迹象,在估计存货可变现净值时出现严重偏差,未能足额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公司存货依赖的成本核算系统处于不断升级中,部分生产成本结转不准确。 也就是说,公司的成本核算系统出现了问题导致未能及时发现存货减值迹象。 那么,欧菲光用的是什么财务软件呢? 据公司2010年的公告,当时使用的是用友。假如公司近年来没有更换其他ERP软件的话,现在出问题的软件,大概率是用友。 用友表示,这锅我不背。 真的因为软件问题导致的吗? 用友软件提供了丰富的结转成本的方式,同时也允许手工进行调整,所以把锅推给软件问题是不负责任的。 就算是软件出现故障导致结转出了问题,分类别的存货明细表也会显示出异常—作为负责任的会计师,必须要对结转完的存货明细表进行核对,是否和实际情况匹配。 比如某型号的产品,结转后,库存单价是否合理,不合理的话肯定是算错了。 同时,2019年一季度也计提了2.27亿的减值准备,使得一季度的净利润为-2.57亿。 计提资产减值明细(来源:公司公告) 不过即使不考虑2.27亿的资产减值准备,还是亏损几千万,Why? 主要原因是:一季度的毛利率仅为8.23%,而去年同期为15.15%。通过追溯历史,发现欧菲光的毛利率一般都在11%以上,为何今年一季度的毛利率会如此之低?产品降价or生产成本增加? 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98%,不过营业成本增加更快,达到53.4%,造成了毛利率的大幅下滑。具体营业成本为何增长这么快,由于一季报披露的信息有限,无法得出具体原因!等待后续更多信息披露后,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关于存货计提巨额资产减值,存在两种可能:一种确实是财务“大洗澡”,因为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也即,存货计提资产减值之后,还有机会“还原”;退一步讲,就算后期不予以恢复,在相关存货对外出售时,成本也会大幅降低,进而提高利润。如果是这样,欧菲光的财务处理,确有利润跨期转移的财务操纵目的。 但这种可能是相对乐观的,而悲观的可能性则是,欧菲光计提减值对应的存货部分,属于对乐视、或是对金立的定制产品,在这两家客户显然已经无力继续采购的背景下,对应的定制产品也无法销售给其他客户,由此导致的巨额资产减值。如果是这种可能,就意味着存货减值中的16亿元,是欧菲光实打实的损失,毫无回旋余地。 从财务分析的角度,这也给投资者,存货金额、占比高,这或许不是问题的本质,关键还在于存货的具体内容。如果是通用程度很高的存货,如金属原材料,或者是相对而言升值的可能性比较大、不愁卖的存货,比如房产,存货金额高带来的还只是资金链的风险;只要能扛过去,就不会出大问题。 而如果存货当中,大量是指向特定客户的定制化产品,风险就很突出,一旦客户方资金出了问题,或者客户选择其他供应商,那对于公司而言无疑是灭顶之灾。 营收高度依赖五大客户 欧菲光的应收账款,非常不幸地连续踩中了两大“巨坑”——金立和乐视。 其中对金立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60%,截止2017年12月31日已计提30049.06万元,本年补提7510.21万元;对乐视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100%,截止2017年12月31日已计提10784.39万元,本年补提7977.26万元。 踩“坑”的背后,则是客户结构方面的风险。从营收结构来说,欧菲光高度依赖大客户。根据近5年销售客户结构的数据统计,原本在2016年及以前,欧菲光的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还是小幅降低的,但是在2017年和2018年则一反此前的趋势,特别是“出事儿”的2018年,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异常升高,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比达到81.93%。 对于营收额已经突破430亿的较大体量的上市公司,对大客户的过度依赖,容易造成毛利率很难提升。2017年,公司收购索尼华南电子绕道进入苹果供应链,毛利率当年略有提升,但2018年又被打回原形。 由于欧菲光在年报中不详细披露前五大客户具体都是谁,所以难以更加具体地把握该公司的客户风险,单从上述数据来看,“完美”地体现出该公司关键客户销售集中度,与经营层面的风险,是“完美”的重合。 事实上,在监管部门审核公司IPO时,还是比较关注客户依赖程度的,通常针对单一客户销售占比超过30%,就会引起关注,需要结合行业特征、特定客户风险作出和理性判断。2018年的欧菲光,无疑是又给大家提了个醒。 依赖大客户的风险也比较大,尤其是面对苹果这样的大客户,一旦出现方向性失误,容易无法顺利抽身。公司高达80多亿的存货,大多是为大客户备货导致的。 我们同时注意到,2018年度报告中的会计师事务所是信永中和,但是根据2018年4月20日《关于续聘会计师事务所的公告》,续聘原会计师事务所: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公司2018年度财务审计机构,聘期为一年。但是2018年9月26日,就更换为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 为何发布续聘公告才5个月,就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虽然无法得知具体原因,但突然更换会计师事务所,通常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年报爆雷后筹划股权转让
4月29日早间,欧菲光发布公告,称拟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即日起临时停牌。 此前,由于2018年年报突然“爆雷”,从预盈18亿元陡然变成亏损5亿元,欧菲光成为“众矢之的”。上周五,欧菲光一字跌停。 作为深市曾经的白马股,欧菲光也曾风光无限,此番毫无征兆的“爆雷”,不仅激怒了大量投资者,更是让此前“狂推”的卖方无地自容。 也正是在这份业绩快报发布之后,欧菲光股价“扶摇直上”,1月31日至年报披露前,欧菲光股价累计上涨41.72%。 低调潮商:蔡荣军 若是说起藏在美国苹果手机背后默默赚钱的公司,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富士康,其次再就是蓝思科技。可其实在国内,还有一家企业隐藏得特别深,尽管它的市值已经到了365亿(截止发稿时),但由于它背后的老板依旧坚持走低调的路线,以至于现在国内真正熟悉它的人并不多。据2017年美国《财富》杂志所公开的中国500强企业中,这家成立年仅17年的企业已经在列,而且还成功的排在了234位;2018年更是跻身《财富》中国500强第217位。 这家如此低调的企业,名叫欧菲科技。
蔡荣军目前担任欧菲科技董事长,生于1972年,是一位将“谦虚”这一优良传统发挥得堪称极致的潮汕商人。蔡荣军毕业于李嘉诚的汕头大学,李嘉诚一直是他的偶像。据说,他的梦想就是成为能像李嘉诚那般的人物。1995年,从大学毕业的蔡荣军便随即去到了日本的柯达公司学习技术,这一学就是6年。一路从基层技术员做到技术部经理。离开柯达后,蔡荣军进入欧菲科技任总经理,自2004年10月至今任董事长。 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蔡荣军是如何把欧菲科技这家当初快倒闭的公司,变成如今市值365亿,而且做什么都做到全球第一的上市公司的呢? 和绝大多数中小板与创业板上市企业不同,作为大股东的蔡荣军并不是欧菲科技的创始人。 欧菲科技的前身是香港迅启和智雄电子共同出资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深圳欧菲光网络有限公司,于2001年3月成立。这家公司最开始的定位是做光纤通讯精密薄膜元器件,不过产品的开发并不顺利。再加上当时爆发了一次前所未有的互联网泡沫,导致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受到了影响,作为与互联网挂钩且关系十分密切的科技领域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当时的欧菲光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于是,公司发展陷入困境。 为了将欧菲光重新盘活,公司原股东们找来了在柯达拥有6年实战经验的“技术大牛”蔡荣军,邀请他入股公司,希望他能够拯救欧菲光。 蔡荣军当时刚好30岁,已经积累了一些行业经验。来到欧菲光,经过考察,他决定放弃原来的研发方向,而是把产品方向转向消费电子产品的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不过,经过两年的发展,依旧阻止不了公司业绩的下滑。 看着这家公司已经“没希望”,于是,2004 年 9 月,原股东们纷纷退股,将公司股权作价约 439 万元转让给蔡荣军、蔡高校兄弟,彻底退场。 作为一位地地道道的潮商,蔡荣军身上最不缺的就是不服输的决心。到2006年,欧菲光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公司已经在红外截止滤光片领域有了一些根基和地位,业务也快速发展。也正是靠着这项常人并不理解的红外截止滤光片技术,欧菲光成为了全球唯一的供应商,在短短的时间之内便打败了绝大多数的对手,抢占了全球30%的市场份额。2010年,欧菲光成功上市。 GE公司著名的前CEO杰克·韦尔奇有一个战略:“数一数二”。凡是不能做到全球第一或第二的项目,哪怕再赚钱也要砍掉。在蔡荣军身上,我们看到了类似的“狠劲”。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蔡荣军自然明白不创新就会被市场淘汰的原理。蔡荣军专心做自己的研究,不断的创新自己的产品。欧菲科技的红外截止滤光片做到全球第一,也没有让蔡荣军停下脚步。他时刻都有危机感。随着消费电子火爆,他决定转型做触摸屏。 刚开始,蔡荣军也判断失误了。他准备大规模做电阻屏。可是2011年苹果手机引爆了电容屏市场,他马上改变规划,转做电容屏。要不是及时转身,欧菲科技今天可能是另一种命运了。 一转身,就是另外一个世界…… 点击下图或扫码 投资自己改变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