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梓 部分图片来源奥林巴斯官网 综述 谁也没有想到奥林巴斯居然敢在M4/3的架构下推出售价两万元级别的机身。这在很多人眼里这简直是疯了。这一价格可以买到索尼A7RM3,可以买到佳能5D Mark IV,可以买到尼康D850——而后三者都是口碑不错的强大的全画幅机身。当然,我们不能据此就咬定奥林巴斯的新机是个“阴谋”,因为我们很难相信一个成熟的相机厂商会做出太过丧心病狂的产品和定位,而奥林巴斯又从来都是一个我行我素的家伙,它这样做一定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我想,这台相机——奥林巴斯E-M1X——一定有什么特别的优势。 在详细阅读图文之前,心急的朋友可以先看看奥林巴斯的官方宣传视频,感性认识一下这台M4/3画幅的小怪兽: 参数对比 为了一目了然的对这款相机有所了解,我们干脆先来做一件不怎么负责任的事:将它与上述三款相机的参数进行横向对比。之所以说是“不负责任的”,是因为它与这三款相机根本就不在同一定位上,它们唯一的相似点只有价格。既然消费者大多会先考虑手头的预算再考虑相机,那我们不防就这样比较比较。 其实尼康和佳能还有两款全画幅微单相机,似乎更适合列入此表进行比对,但因为其是全新的产品系列,还未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镜头群也未完善,实用性不高,所以暂时搁置一旁。 *本表中部分数据采用省略写法,部分数据为大致值,部分数据来源非官网;受篇幅所限本表未能涵盖更多机型,所以可能无法真实全面的反应事实状况,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请不吝指正。 左:奥林巴斯E-MX,右:奥林巴斯E-M1 Mark II 虽然这样的表格无法全面概括、对比相机的性能,但它可以让我们快速找到这款机器的特性。首先,我们会发现其大部分参数都与其他品牌风头正旺的拳头产品不相上下,也就是说,M4/3画幅阵营终于有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旗舰相机产品。 表格中有些项目的差异是比较大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奥林巴斯E-M1X是画幅较小的相机,所以它的原生像素数量是最少的,只有2040万(实际上这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够用了),感光度最高只能拓展到ISO 25600,未能达到十万级。 但奥林巴斯似乎是下了狠心不理会M4/3的天然短板,转而专心致志的要压榨M4/3的天然优势——这主要表现在三个不同的方面,一是令人咋舌的15张(电子快门60张)每秒的连拍速度,二是7.5级防抖性能,三是极其轻便的长焦镜头群。 如果一台相机连拍快、防抖强、长焦轻便,那么它适合拍什么?显然是野生动物和体育摄影。于是E-M1X有了一体化的手柄,可内置两颗电池,这大大增加了它的操控感和续航能力,又进一步增强了奥林巴斯本来就引以为荣的耐候性。它的定位逐渐浮出水面。接下来我们逐条解析其中奥妙。 图片来源:dpreview.com 外观及持握 这里有个很出乎意料的事:因为一体化了手柄,E-M1X的重量居然超过了索尼A7RM3和佳能5D Mark IV的裸机重量,和索尼A7RM3加装手柄后的重量相当——要知道它的画幅只是后者的1/4。“多出来”的这些重量都是怎么回事?奥林巴斯不是向来就以小型化为特色吗? 残暴地增高!E-M1X已经不像是E-M1 Mark II的“升级机型”了 最明显的原因就是增加了竖拍手柄。E-M1X的机身尺寸是宽144.4mm,高度: 146.8mm,厚75.4mm,同门师弟E-M1 Mark II的机身尺寸是宽134.1mm,高90.9mm,厚68.9 mm。你看,机身宽了1厘米多,厚了不到1厘米——这两个参数变化都不大,只会让持握感更饱满一些,但高度的变化高达约5.6厘米!这让一台M4/3画幅的极其突然有了全画幅单反的块头,事实上,它比佳能 5D Mark IV还高了3厘米,厚度几乎相当(佳能 5D Mark IV的宽、高、厚为150.7×116.4×75.9)。当然这是拿着有手柄的机器和没装手柄的相机比较,大家看看就好,主要是给个主观的印象。在重量上,奥林巴斯E-M1X比装了手柄的佳能5D Mark IV轻341g,但比佳能5D Mark IV的裸机重了49g。比起体积的差距来说这点重量差还算不错(长舒一口气)。 突然觉得佳能 5D Mark IV小巧可爱 #^_^#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巨大外形和画幅大小太不匹配,但要记得这样的外形变化主要是由手柄带来的,这块手柄使得电池仓位变成了两个(可以在只安装一块电池的条件下拍摄),并且多提供了一个快门按钮、一个曝光补偿按钮、一个ISO按钮、一个存储卡切换按钮、一个白平衡按钮、两个拨轮,使得机身前侧具备了四个可自定义的按钮、机背具备了两个AEL/AFL按钮、两个万向摇杆(如果你担心不小心碰到手柄上的一堆按钮和拨轮,你可以将锁定拨杆打到“LOCK”上)。如果你需要快速设置这些相机参数,这些按钮必然会大大提升操作速度(不用再进菜单设置了),或者你常常需要竖拍,或对电量有较大需求,这手柄带来的尺寸优势的丧失其实是值得的。 如果你不关心手柄带来的任何变化,那么对你来说——无论如何,M4/3用户终于有了一台外观上足够唬人的机器。出街遇到老法师时终于可以抬起头来了(笑~)。 对我这种不算高大的南方男生来说,现在的机身重量加上12-40mm的镜头后单手持握是有点吃力的,但不至于因此不想带着出街。我曾拿着它和12-40mm在798艺术区看展闲逛,它并没有给我带来额外的困扰。我也曾拿着它和600mm定焦头拍了一下午的马术比赛,虽然它的600mm比单反的600mm小了一半多,但如果没有独脚架的帮助,我想我一定会酸爽得想罢工。 当连接一款600mm (等效35mm)且最大光圈f/4镜头时的尺寸对比 说到镜头,我们在这里虽然做的是机身的测评,但基于画幅的巨大差异,我们不得不将镜头的因素考虑在内。M4/3画幅的重要优势之一就是很容易用很小的体型做出高素质的镜头,不仅大光圈很容易做得很大(45mm f/1.2),容易在小尺寸内实现超长的焦距(300mm f/4,别忘了所有的焦距都要×2才是等效焦距),而且大变焦(12-100mm f/4)、微距(60mm f/2.8)都不在话下,画质好,价格还便宜。讲白了,同样的预算,奥林巴斯的镜头可以多买几只,并且多背几只上路。这就是为什么我几乎所有的长途旅行(西藏、东欧、南极……)都是携带奥林巴斯的原因。以下这些图片都是我用奥林巴斯拍摄的。 日本奈良 美国旧金山 ![]() 中国新疆 ![]() 奥地利维也纳 ![]()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 中国重庆 ![]() 中国河北 ![]() 南极 ![]() 中国北京 持握手感呢?横拍时的手感和E-M1 Mark II变化不大,只是重了许多,你是否在乎这一重量变化要问你的手腕了。好在指尖位置的手柄处稍有下陷,所有在放下手臂“拎着”相机的时候,只需要稍稍弯曲手指便可以将相机稳稳挂住,不太容易手滑。竖拍手柄的持握手感稍微有点区别,主要是因为机身底部为了安装快装板而做成了平面,缺乏弧度,所以握起来手掌处会更宽阔,我手小(女生尺寸),一手不能掌握,不如横排手柄来的舒服。 ![]() 奥林巴斯E-M1X横握示意图 ![]() 奥林巴斯E-M1X竖握示意图 任意翻转的背屏对奥巴来说不算什么新鲜事,但它确实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这还是得益于M4/3画幅下的机身尺寸不必做太厚,所以才会有空间放下这么一个占地儿的玩意儿。高视点和低视点构图时翻转屏很重要这不用多说,将屏幕侧翻到机身左侧并旋转180°使屏幕朝向机身前方对我来说也很重要:我在自己一个人录制课程时就会这么做,我能时刻从屏幕里见到自己的影像,就像对着一面镜子讲课一样,这比我面对一个黑洞洞的镜头讲课要容易得多,也可以避免动作太大超出了构图范围。这对自拍、合影和需要给自己录制视频的用户有很大帮助。 ![]() 奥林巴斯E-M1X可随意旋转的屏幕 按钮布局 对于普通爱好者而言,或许把功能都放到菜单里(最好是通过触摸屏控制)更简单明了,但对于职业摄影人来说,我们一般认为按钮越多操作越便捷,调整越迅速,越不容易错过抓拍时机。与之相伴的是新购机器后用于熟悉相机的时间会有所增加。 在奥林巴斯的官网上每台机器都有按钮布局的说明,简单数数就会知道,E-M1 Mark II有41个按钮、拨轮、开关和接口,而E-M1X有64个。64个!什么概念?比较一下就知道了:佳能 5D Mark IV是34个,尼康D850是40个(不加手柄时,如果我没数错的话)。光是想想就让人兴奋!一旦我们熟悉了这台相机的按钮分布,我们几乎不用打开菜单就能完成所有常用的参数调整(我真的很讨厌在菜单里找东西的感觉)。 奥林巴斯的按键位置一直是比较符合逻辑的,没有出现特别反人类的情况。当然你不能指望“单手操作”,这机器从重量上来说压根也没指望你单手操作。我先将官网上对按钮的介绍图抄来给大家感受下,粗粗看过之后我们来讨论下具体的操控问题。 ![]() 1. 自拍计时器指示灯/AF辅助灯 7. 垂直机位预览按钮 13. 接口护盖 ![]() 1.锁定拨杆 7. Fn拨杆 13. 确认按钮 ![]() 1.立体声麦克风 6. BKT按钮 11. 视频录制按钮 ![]() 1.屈光度调节拨盘 6. 取景器 11. 卡槽盖锁 多重选择摇杆 ![]() 奥林巴斯E-M1X的万向拨杆 别怪我偏心,这一节注定是褒奖居多。其中最最让人惊喜的是万向摇杆,奥林巴斯叫它“多重选择摇杆”。注意!这个摇杆有八个方向可以控制,这在焦点选择时十分便捷:你可以让对焦点斜着走……比之前只能横竖走要爽太多!值得一提的是,E-M1X在录制视频的过程中这一摇杆依然用于调整对焦点,玩视频的朋友应该会秒懂它的好处。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在竖拍时右手够不着摇杆、无法控制对焦点的尴尬情况,奥林巴斯居然不惜血本地在竖拍持握的大拇指位置也提供了一个万向摇杆。这两个摇杆不仅可以控制焦点,还可以选择菜单项或翻看照片。 ![]() 奥林巴斯E-M1X机背按钮布局。如果你正在使用15寸显示器,浏览器正处于全屏模式的话,你见到的这张图应该接近于真机尺寸。 如果你更习惯上下左右的方向按键的话请自便,这个四向按键依然保留在了机背上,拇指伸向它时距离更短,所以平时调菜单什么的用不着“斜着走”时,它会更顺手一些。 自定义按钮 奥林巴斯E-M1X说明书的第463页里罗列了所有可以被自定义的按钮:一共18个!说实话我在读说明书前一直没数清到底有多少按钮可以自定义。这让我想到我第一次使用奥林巴斯相机时就发现有几个可以自定义的按钮,然后兴奋地花了好些时间将它们设置为自己常用的功能。我还记得我当时做测评时说,一旦设置好,它就是专属于你的机器。 ![]() 现在这E-M1X这18个按钮能够我研究好一阵子的了,我是又惊又喜(隐隐的担心智商不够用),这次我需要花多少时间来设置、调整这些自定义按钮的功能呢?希望能尽早渡过磨合期,“人机合一”之日就是我的称霸世界之时!〒▽〒 ![]() 好了,如果一个使用E-M1X的摄影师和你有仇,你现在有了一个能笑一年的复仇方法:将这18个自定义按钮的功能全部调乱……白平衡按钮控制感光度,感光度按钮控制照片格式,点曝光补偿开始录像…… (っ*´Д`)っ 就像艾米丽跑到人家家里做的那些事一样…… ![]() 贴心的是,之前提到的竖拍手柄功能锁定拨杆也是可以自定义的,拨到“LOCK”会关闭手柄的所有功能,拨到“C-LOCK”则只会按照你的设定来锁定手柄的部分功能。 ![]() 奥林巴斯E-M1X的手柄功能锁 光是自定义物理按键还不够,E-M1X还支持自定义菜单。我们可以生成七个标签,每个标签下可以设置五个菜单项,也就是可以加上35个自定义菜单项。你可以在第一个标签里放基础设置类的,第二个标签里放对焦类的……自由归类。不过我就想问问,我到底需要花多长时间来调教这台相机? ![]() 自定义菜单项 7.5级防抖 由于画幅较小、感光元件轻便、机身空间和电池容量相对充裕,M4/3机身有着天然的机身防抖优势。奥林巴斯在防抖一事上一直是独领风骚,它不仅率先发明了五轴防抖,而且一直保持了远超友商的防抖能力。所以说起防抖来,咱们没法拿奥巴和友商比较,能比的只有自家兄弟。根据官网资料,奥林巴斯E-M1 Mark II的防抖能力是5.5级,E-M1X是7级,搭配防抖镜头时E-M1 Mark II是6.5级,E-M1X最高是7.5级。 ![]() 假设我们使用等效焦距为50mm的镜头拍照,安全的不会因手震而模糊的快门速度是1/60s(近1/50s),7.5级防抖的意思是……3秒……手持……还是清楚的。信吗?我试过了,这是真的!传说中奥巴用户拍夜景不用带架子还可以用低感光度的,看样子这也是真的!下面这张照片我用了4秒的快门来拍摄(当前镜头的等效焦距为24mm): ![]() 4秒快门手持拍摄,下面是这张照片的局部放大图: ![]() 完全没有因快门太慢而导致的抖动模糊的迹象 这正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画幅较小、高感画质不高的缺陷。什么?索尼也是五轴防抖?索尼A7RM3的防抖性能为最高5.5级,用刚才的例子来说最低快门速度只能在0.75s,和奥林巴斯的3s是天壤之别。 以下是官方提供的手持1/2s的样片,等效焦距76mm,由于拍摄的是瀑布,其慢门效果颇具代表性。戳图可以看原片,请留意两侧的岩石细节。 ![]() 官方样片 手持高像素 奥林巴斯非常懂得利用M4/3的优势,它将防抖转换成了另一种令人称奇的功能:通过主动移动CMOS(以0.5像素)来拍摄高像素照片的功能,可以拍出最高8000万像素的RAW格式照片。在这一模式下每按一次快门E-M1X会拍摄8张照片用于合成,这在E-M1 Mark II上已有体现,但拍摄要求在三脚架上进行。 ![]() 奥林巴斯E-M1X手持高像素菜单 但E-M1X让这一功能有了更广泛的实用性:得益于其更强大的防抖能力和强大的芯片(两个TruePic VIII 图像处理器,含有两类四核核心,其中一类四核核心专门负责图像处理,另一类则用于照相机的控制与计算),E-M1X终于实现了在手持状态下拍摄高像素照片。 不要小看这点改进!这意味着相机不可以只按程序移动CMOS并拍摄16张图像,而是要随时监测机身的晃动,令CMOS在做出正确、到位的防抖动作的前提下再以0.5像素为步长移动拍摄!背后的算法和机械的精密程度可想而知。 ![]() 每到这个时候我就想起奥林巴斯在医疗方面的影像产品“胃窥镜”的市场占有率在60%以上,实在是是无法撼动的巨头,奥林巴斯的相机走小型CMOS的路线,但总是能将这样的黑科技运用得淋漓尽致,全力榨干M4/3画幅的潜力,不知是否和其在胃窥镜领域深厚的技术功底有关呢? 我们来看几张高像素的照片吧。下图1是三脚架模式下的高分辨率拍摄的图片,图2是手持高分辨率拍摄的图片。可惜微信下看不到无压缩高清大图,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奥林巴斯官网看看,你会看到令人咋舌的细节。 ![]() 官方样片1 ![]() 官方样片2 对焦 在硬件方面,E-M1X和E-M1 Mark II并没有区别,还是121个十字相位对焦点,看样子奥林巴斯对这个对焦系统的功效算是满意。E-M1也依然具备之前的机型就具备的对焦操作优势,例如推拉对焦环就可以在自动和手动对焦模式间切换: ![]() 奥林巴斯许多镜头的对焦环可以前后拉动,在自动和手动对焦之间切换 可以在六种对焦范围之间做选择: ![]() 奥林巴斯E-M1X的对焦范围选择 在操作上E-M1X也有不少改进,这体现在几个方面:之前我提到过它可以用摇杆斜向地选择对焦点: ![]() 奥林巴斯E-M1X可斜向选择对焦点 可以为竖拍、横拍分别选择对焦点,切换构图方向时对焦点自动切换: ![]() 奥林巴斯E-M1X可根据横/竖拍切换对焦点 特殊题材下,可以选择成排或成列的(1-3列)对焦点: ![]() ![]() 奥林巴斯E-M1X可成排或成列选择对焦点 它也依然提供了面部识别、较近的眼部优先、左眼优先、右眼优先这样的智能化的对焦功能: ![]() 奥林巴斯E-M1X人脸或眼部优先对焦菜单 ![]() 奥林巴斯E-M1X人脸或眼部优先对焦 最有意思的是,一旦你告诉E-M1X你正在拍摄什么样的题材,它就会非常智能地分析并跟踪主体进行对焦。这一跟踪不只是“脸部识别”这么简单,它在拍摄汽车,方程式赛车、拉力赛赛车或摩托车等车辆时会精准自动对焦车手的头盔而不是车辆的其他局部,在拍摄飞机或火车时对焦驾驶舱。虽然索尼新固件抢险一步推出了动物眼部对焦的功能,但我相信奥林巴斯E-M1X也指日可待。 ![]() 奥林巴斯E-M1X的特定主体智能对焦功能 ![]() 连拍 奥林巴斯E-M1X的60fps连拍动图 E-M1X的机械快门连拍能达到每秒15张,电子快门能高达每秒60张——居然达到了高清摄像的帧率,但每张都是实打实的RAW格式的照片。我们还是来直观地感受一下60fps的为例: 我拍摄这张照片时按住快门才不到一秒,回来以后发现这一瞬间拍摄了50张照片,然后我就可以轻轻松松的选出“决定性”瞬间。 ![]() 最终拍摄结果 拿着这样的相机拍照是什么感觉呢?我说个真实的故事。在赛场旁边,一个陌生男子拿着索尼微单和女朋友一起经过,看到我正在连续回放照片还以为是录慢动作视频,在我告诉他是连拍的照片后,他嘴欠非得问我“连拍速度多少”,我说“每秒60张”……接下来,在几秒钟的沉默后,他说的每句话里都带脏字……直到被尴尬的女朋友硬生生地拖远为止。我全程佯装淡定:切!才知道吗?奥林巴斯就是这么强! 我的学生们也非常惊讶于这相机的连拍能力。他们的相机连拍速度最快为每秒10张(索尼A7M3),以马跨越障碍为例,从腾空到落地只能拍到四到五张照片,很难捕捉到最佳时刻。我指着这相机开玩笑说:这里不用操心“决定性瞬间”,按完快门回家再去找“瞬间”就行了。 这是我连拍的照片连续播放的结果,不是视频,是60张全尺寸RAW格式的照片,没有剪辑。 这当然只是个玩笑,这样的拍法成本是在是有点高:我先是花了1400块买了一张Sandisk 128G 300m/s的高速卡,临到要“上战场”了才发现不对,按这个速度连拍只要100秒这张卡就得撑爆。所以我也只敢偶尔的来那么一下,不敢按着不撒手。大部分时候我使用的是每秒15张的连拍速度拍摄。 每秒60张是静音快门(电子快门)的最高连拍速度,每秒15张是机械快门的最高连拍速度。画幅小的优势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为快门尺寸小,进程短,开合速度当然可以更快一些。我们将它和各品牌的以速度优先的旗舰机做个对比: ![]() ![]() 马匹在快速运动中,因为果冻效应,背景中原本竖直的白色栏杆变得有些倾斜。 ![]() 这张用了1/60s的中速快门,因为背景变得有些模糊,所以果冻效应不太明显,但依然可见。 不过60张/秒的连拍速度是在静音快门(也就是电子快门)下实现的,这会导致果冻效应吗?会,特别是在高速快门时。这一点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当然,如果你不在乎它是最好的。希望将来随着技术进步这一问题能够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专业抓拍模式 这个模式十分有趣。我们在抓拍时经常会后悔“晚了一步”,而E-M1X的专业抓拍模式则给了我们“后悔药”——它会自“半按(注意!不是全按)”快门时就开始拍照,最多可捕捉35张全按快门前的图像。专业抓拍模式等于是缩短了快门按钮的进程,不会因人的反应与照相机操作时间之间的时间差而错过各种珍贵瞬间。专业抓拍模式也支持60fps的连拍速度,和高速连拍一样,连拍过程中不会出现黑屏的现象,方便我们随时观察被摄物。 卡速及瓶颈 为了配合这疯狂的连拍速度,奥林巴斯E-M1X的双卡槽都支持UHS-II的高速卡,而之前的E-M1 Mark II只有卡槽1是支持高速的。我要不要再买张高速卡呢?有点犹豫,因为拍马术比赛时我很快就填满了唯一一张高速卡,我不得不切换到第二个卡槽(95m/s的速度)使用。好在机身缓存比较大,按照18fps的速度连拍时并不会明显发现因卡速瓶颈导致连拍降速的情况。 ![]() Sandisk 128G 300m/s 测速结果 那么,我们能以60fps的速度连拍多少张照片,不会因为卡速瓶颈而降速拍摄呢?我们先简单列几个数据。E-M1X的全尺寸RAW格式照片的文件尺寸约为18.3m,Sandisk 128G 300m/s的卡(在Sandisk 支持UHS-II的Type-C接口读卡器的配合下)的写入速度是195.5m/s(使用Disk Speed Test软件测试),我们都四舍五入一下,假设每张照片20m大,写入速度200m/s,你会发现这卡每秒只能存入10张照片,但产生新照片的速度却是每秒60张,如此一来,卡速必定是个瓶颈,虽然已经双卡槽支持UHS II了。 连拍照片时这堆照片必然会先存到机身缓存中,再往卡内腾挪,缓存大小直接决定了相机能以最高速度连拍的照片数量(之后会突然变慢)。可奥林巴斯并未公布E-M1X的机身缓存大小,于是我只能做个简单的实验来推测下:我换上了一张95m/s的较低速的卡,将相机设置为60fps的高速连拍模式,然后对着运动人物按下快门,最后回放照片观看有多少张照片是在60fps状态下拍摄的,从第几张开始连拍速度变慢了。这样的测试我做了三组。它们分别以最高速度连拍了:49张、51张、50张。 也就是说奥林巴斯E-M1X虽然能以60fps连拍照片,但只能在这种速度下连拍50张——也就是不到1秒的时间,接下来的连拍速度会有变慢。连拍50张以后,这些照片要花5秒存入UHS-II的卡内。知道了这个问题以后我们可以有如下两种做法来应对: ![]() 我们可以控制一下我们的的手指,不要总是长时间压在快门上,也只在有必要的时候进行60fps的连拍,平时用用18fps就已经足够了。什么时候要用呢?例如鸟类或奔跑中的野生动物、体育运动的“决定性瞬间”等时机。真实的使用过程中,我常常要在两种连拍速度之间做切换,不知道有没有相应的快捷键可以设置。不过奥林巴斯贴心的在菜单中给我们提供了“限制连拍张数”的选项,我们可以在这里将每次的连拍张数限制在25张,我们还可以使用JPG格式拍摄照片,这会大大降低照片的文件尺寸,我随手朝着桌面拍了一张最大格式(Large Super Fine)的JPEG照片,文件大小是8m,大约能以60fps拍摄125张,也就是2s左右的时长;我又将照片格式设为了中等(Middle Fine)的JPEG,此时像素数量只保留了3200 × 2400,也就是760万像素,文件大小是3m,可以以60fps连拍333张照片,持续连拍5.5秒。以上都是比较粗糙的估算,我也将它拉成一个列表,大家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 我好想说即便把照片降到760万像素了也只能连续拍摄5.5秒而已。说实话,以前任何品牌的任何机型在拍照这个问题上都没有暴露出这么严重的存储卡写入速度瓶颈问题。因为E-M1X的连拍速度实在是太夸张,所以这一问题就变得非常明显了。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有没有什么方法改善这一问题?我想提出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有没有办法将双卡的存储逻辑变为交替式存储?单数张照片存如卡1,双数照片存入卡2,充分利用两个高速卡槽的存储速度。我不是研究技术的人,不知道这样的做法会不会有可行性。 景深合成及对焦包围 ![]() 拍过微距的人都知道,因为焦距较长、距离太近,微距摄影通常伴随着极小的景深——即便我们用了最小的光圈,景深可能还是远远不够囊括主体全身。这个时候我们通常只能进行手动对焦,然后每推移一点对焦距离就拍一张照片,最后在后期处理软件中将这些照片最清晰的位置堆栈在一起,形成一张景深足够大的照片。这样做一是麻烦,二是失败的概率很高:你的相机和对方都必须一动不动,而你还必须小心翼翼地控制对焦距离,每两张照片之间不能有幅度太大的跳跃。 奥林巴斯的景深合成功能完美的解决了这个烦恼,我记得这个功能最开始出现在了以潜水和微距为擅长的卡片机TG-3上,后来迁移至微单相机。通过高速连拍多张焦点各不相同的图像,E-M1X可以全自动地轻松生成一张从前景到背景都足够清晰的照片。虽然这不是E-M1X的首创,但以前的E-M1 Mark II在景深合成模式下只能拍摄8张照片用于合并,而E-M1X则允许用户选择拍摄3至15张照片,数量上的增加显然有利于获得更大的景深。 我用E-M1X拍摄了这朵雏菊,左侧是开启了景深合成时拍摄的,大家可以留意一下花径的清晰度区别: ![]() 利用景深合成功能拍摄的小雏菊,从花蕊、花瓣到花茎都是极度清晰的 ![]() 不这么做时就会出现只有一处(目前是花蕊)清晰的情况。戳图可看大图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因为焦点变化中相场(构图范围)也会有些变化,所以合并后的照片实际上会比部分素材图小一圈,奥林巴斯在E-M1X中针对这个问题做了个小改进:拍摄素材图片的时候就加入了标明裁减区域的轮廓线,方便我们进行更精准的构图。 如果你不想让机身自动合成(这种情况比较少见),那么就可以使用“对焦包围曝光”功能,只拍照,不合成。这以模式允许用户最多拍摄999图像,然后你可以回到电脑上用其它软件最景深堆栈。因为拍摄数量庞大,所以最后呈现的景深范围可以更大一些。别忘了奥林巴斯E-M1X令人望而生畏的连拍速度,它与对焦包围功能解合在一起,将非常有利于节省拍摄时间。 防水防尘 奥巴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稳定性是出了名的。我曾和学生们一起携带十余套奥林巴斯相机在南极拍摄,南极探险船和室外温差大,常常下着大雪,积雪很厚,登陆过程中还会有海浪飞溅,这对相机的密封性是很大的考验。 我有三位学生用的是佳能和尼康的1系相机,他们的相机在第二天的登陆过程中全进了水——一个开不了机,一个屏幕看不到东西,一个只要装上电池就会没完没了的连拍。但我们携带的奥林巴斯却从头到位都没掉过链子。 我当时身上有四台奥林巴斯,一台E-M1装着长焦别在右腿,一太E-M5 Mark II装着广角别在左腿,一台PEN-F装着35挂在胸前,口袋里还有防水的TG-4。回来以后我跟厂商说“你们的防水太牛了”,奥林巴斯这才想起来告诉我当时新出的机型PEN-F其实是不防泼水的。我吓一跳!因为那台相机从头到尾都沾满了雪花,进入船舱后就变成了浑身是水,我都从来没想到要去擦一下!一台号称不防泼水的相机都能抗住南极的考验,那么那些标称有防泼水能力的相机呢?! ![]() 这就是那张被海浪扑了十几次才成功的照片 我在之前的测评中有提到过我在巴厘岛用慢门(60s)拍摄海岸时曾被比我还高的海浪扑了十几次才拍摄成功,因为担心海水的腐蚀,回到酒店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E-M5放到水龙头下冲洗——E-M5是奥巴的第一台OM-D系列的宣称防泼水的相机。奥林巴斯绝对是我见过的密封性最好的相机。 ![]() 全金属机身的E-M1X E-M1X的密封性比之前所有机型都更强,奥林巴斯宣称它有“强化的防尘、防水溅与防冻结构”,其国际防护等级达到了IPX1。据我所知,之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品牌对其(非潜水类)相机做这样的测试评定。 如果想要更直观的了解E-M1X的密封性,我这里有一段1分钟的小视频,你可以看到奥林巴斯是如何对E-M1X来做防水测试的。整个环境像极了全自动洗车房,高压水枪从各个方向冲击机身和镜头!包爽! 我拿到E-M1X时拍摄的第一组照片就是大雪中的故宫。人家都一只手打着伞一只手小心翼翼地拿相机拍照,胳膊酸得很,时不时的还要擦去相机上的水,我却一直潇洒地挂着相机“裸奔”。不要以为防泼水性能只有在远方才能用得到,其实家门口一样需要。 ![]() ![]() ![]() ![]() ![]() ![]() ![]() 我用奥林巴斯E-M1X拍摄的雪中的故宫 超声波滤网 除了外壳坚强外,E-M1X的感光元件防尘也比之前更强,奥林巴斯管它叫“超声波滤网(图像传感器防尘系统)”。所谓超声波滤网(SSWF)是指CMOS每秒可振动30000次以上,能瞬间清除累积的灰尘。E-M1X的CMOS还带有全新的涂层,能将灰点附着的可能降至以往产品的十分之一,同时允许在比较多尘的环境下更换镜头。无视频无真相,我们来用慢动作看看它的CMOS是如何残暴地对待一颗水珠的: 实时ND镜及LV 至此,我最关心的奥林巴斯E-M1X的核心特点就介绍完了。除了这些之外E-M1X其实还有不少闪光点,接下来我为你简单做些介绍。 ![]() 奥林巴斯E-M1X的内置ND镜菜单 这是一种机内算法上的ND镜,并不是真的有那么一片玻璃。但它确实能让我们降低快门速度,而且是一至五级而不是某个固定的级别。小算一笔账,如果要在白天想拍出慢速快门的流水效果,假设使用最小光圈和最低感光度的前提下,快门速度最慢只能在1/15s,那么在这里选择ND32就能将快门速度降至2s,流水雾化的效果还是能出来的了(加上7.5级防抖的加持,手持水流、手持车流不是梦)。 ![]() 奥林巴斯E-M1X的Live View菜单 内置数码ND镜只是开胃前菜,重点是它还可以“实时”看到拍摄效果。也就是说你一边开始曝光一边就能在取景器里看到模拟出来的慢门拍摄效果,非常直观。不过这对奥林巴斯来说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奥巴早在其他机型中提供了LV模拟功能,也是可以直观看到慢速快门的效果。只不过有了内置ND这一功能比之前更加实用。 ![]() 奥林巴斯E-M1X可以直观地看到慢速快门的曝光结果 GPS等传感器 我在很多文章里都提过我非常喜欢用GPS记录拍摄地点,因为我有时会需要在Lightroom里查看按地点归类的照片,有时需要知道某一张照片的确切地点。以前的奥林巴斯相机没有内置这一功能,我最开始使用手机里第三方的GPS APP记录轨迹,然后在Lightroom里将这轨迹按照时间码一一对应地打进每张照片的数据里,后来奥林巴斯推出了自己的手机APP,我还没来得及尝试,他们就把GPS做进E-M1X里,这下彻底爽快了,不用麻烦了。 在使用时我还发现了另一个惊喜:这GPS功能可以在国内使用。或许别的品牌也可以,但确实有的是不行的。之前我花了三千多块为Leica M Monochrome配了一个带有GPS功能的手柄,它不仅不能在国内开启GPS,而且出国后必须“重置出厂设置”才可以使用,比较麻烦。 我看了一下官方资料,E-M1X的“现场传感器系统”不只是有GPS,还包括压力计、指南针、温度计等传感器,这些信息对于科研摄影工作者来说应该是十分关键的,只不过对我来说实用性一般——除非它像登山手表一样根据气压提供个暴雨预警之类。=^_^= 瞄准镜 ![]() 奥林巴斯瞄准镜 奥林巴斯的M4/3画幅有着两倍的等效焦距系数,这让它很容易做出高画质的大光圈长焦镜头——比如300mm f/4的等效焦距就长达600mm,你还可以增加一个1.4倍增距镜(MC-14 M.Zuiko Digital 1.4x),达到840mm的超长焦焦距。 用过600mm以上焦距的人都知道,使用这种焦段的镜头时因为视角太狭窄,慌忙中常常会找不到被摄对象,奥林巴斯居然生产了一种安装在机顶热靴上的瞄准镜来辅助你找到被摄对象。你可以先用瞄准镜瞄准,然后再从取景器中精细地构图。在野生鸟类摄影和距离很远的体育赛事摄影时这一附件会非常好用。 视频 E-M1X在视频方面也有明显发力,之所以放到最后才讲到视频功能纯属我的个人原因,虽然我因为工作关系常常需要用到视频拍摄,虽然我自己的创作毕竟是以静态摄影为主,算不上视频的发烧玩家。所以我在这里也只简述E-M1X在视频方面的优势。 卡速及HDMI输出 首先最明显的就是双卡槽支持UHS-II,这一配置在业内并不常见,只有主打视频功能的松下的GH5S有双卡槽UHS-II。在机身接口方面,E-M1X在一侧提供了3.5立体声插孔以外接麦克风、提供了一个耳机接口以监听、一个HDMI微型接口,你可以用它来外接监视器。E-M1X的HDMI监视器输出功能支持4:2:2输出,增加了颜色校正的范围。该模式能让录制的画面显示在监视器的屏幕上,还能同时让相机屏幕放大显示录制的画面。如果你的监视器带有同步记录功能,你还可以用这个接口将视频存储任务交付监视器进行,这可以大大减轻SD的存储压力,避免因大量数据写卡导致的机身过热影响画质。 ![]() E-M1X可使用充电宝通过USB-C接口充电 电力续航 同一侧还有一个USB-C(USB3.0)接口,可以用来充电或相电脑传输照片和视频,这一USB-C接口可用充电宝向机身内的电池充电,但开机后不可使用,也就是说不能一边挂着充电宝一边拍视频。不过竖拍手柄上提供了一个DC 9V的电源接口,这个口是可以边冲边用的。实际上由于双电池的存在,E-M1X的续航能力已经有了大幅的提升,甚至远远强于官方标称的数值(根据CIPA测试标准,E-M1X的续航能力大约是E-M1II的两倍,达到约870张,如果启用快速休眠模式可以达到约2580张。但实际情况下,我在拍摄马术比赛当日一共拍摄了10931张照片而未更换电池)。E-M1X的续航能力和其他微单相比有着质的改变,即便是录像,一般情况下也用不着担心电量问题。 五轴防抖与电子防抖 7.5级的五轴防抖当然能对视频拍摄起到非常明显的帮助,主要震动幅度不太大,奥林巴斯E-M1X录制的视频的稳定性真的会让人怀疑是不是用了稳定器。E-M1X还可以打开视频专用的“电子防抖”功能。该功能分三级可选,用于匹配不同的拍摄位置与移动。 ![]() E-M1X支持C4K拍摄视频 画质与帧率 拍摄视频时,E-M1X与E-M1 Mark II一样支持C4K(4096 x 2160)24P,达到237Mbps比特率,符合数码影院标准。但与以往奥林巴斯机型不同的是E-M1X支持在1920×1080分辨率下进行120fps升格摄影,可以轻松拍出慢动作视频。 E-M1X还新增了OM-Log模式和淡雅模式,为用户提供了拍摄时所需的颜色配置文件以及后期色彩分级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拍摄场景反差过大引起的局部曝光过度和不足的问题(详见下面的对比图)。另外,E-M1X还提供了使用Blackmagic Design DaVinci Resolve进行分级所需的查询表(LUT)。不过E-M1X的OM-log模式设置藏得比较深,需要在视频菜单“规格设定”中将“影响风格”打开,然后才能在影像风格中选择OM-Log模式和淡雅模式。 ![]() 自然 ![]() 淡雅 总结 我们最后对E-M1X的优缺点做个总结: 优点
缺点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很清楚了,奥林巴斯对E-M1X的定位是非常清晰的,他们不仅是做出了一台M4/3系统的真正意义上的旗舰机,而且要以此打入以体育摄影和野生动物为代表的专业摄影领域,颠覆过去M4/3只是“轻便”但“业余”的印象,为此E-M1X具备了每秒60张的连拍速度、灵活智能的对焦能力、还能使用小巧而高素质的600mm f/4镜头。 同时E-M1X还兼顾了旅行摄影,提供了7.5档的防抖能力、手持4秒不虚、手持高像素……E-M1X让我们看到了M4/3的潜力,将其优势充分地展现了出来,这必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圈内对M4/3的认知。 至于画幅较小导致的暗光、高感光度时的画质(和全画幅比)少许不佳的问题,我觉得倒是不需要那么在意,这一来是因为当今照片的展示媒介大多是手机屏幕、电脑屏幕,很少做大幅的印刷,很少需要极高的画质;二来奥巴对静态事物提供了高像素拍摄这样的替代解决方案,也不是完全不能拍出极高画质的照片;三来体育和野生动物摄影很少在暗光条件下进行,M4/3和全画幅的实际拍摄效果的差距很难凭肉眼就看出来。奥林巴斯“固执”地挖掘M4/3画幅的能力,其实是一招扬长避短的妙棋。 ![]() 奥林巴斯E-M1X机背俯视图 参考资料:奥林巴斯官网E-M1X页面、奥林巴斯官网E-M1 Mark II页面、索尼官网A7RM3页面、佳能官网 5D Mark IV页面、尼康官网D850页面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