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用典型论据 力求有效论证

 老刘tdrhg 2019-05-06

  运用典型论据  

力求有效论证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款叫《在线浓缩知识文库》的软件悄然走红,一套大部头的作品,在线文库可以浓缩成最精华的句子,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整本书概览性质的阅读。不少人表示,这样阅读节省了很多时间。但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一页一页翻书通读的乐趣再也找不回来了。

针对以上材料,把你的思考和感悟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9全国百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调研卷六)

文本展示

“慢阅读”是国民所需

武浩楠

昔有朱子读书法,一字一句,深刻体会;今有唐文治三十遍读书法,一遍一心得,一句一领悟。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快阅读成为了常态,然而“一肌一容一妍,皆起于回眸之间”。读书是如此,做人做事也都要有一种慢阅读的精神。慢阅读,让我们发现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美,让我们体会他人默默无闻的爱,让我们表达自己至深的情。

人生慢阅读,捕捉生命中转瞬即逝的美。我们奔走于世间,美丽早已被约束为财美、景美、色美,人性的光辉被我们脚后扬起的灰尘掩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慢慢品读自己,去反思,去发现,成就更美好的自己。自然中又岂无人性之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守住内心纯净的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坚毅磨炼自己的美;“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是饱含真挚友情的美。倘若不是慢慢阅读,又怎可懂得这人与物之间的缤纷多姿。

人生慢阅读,体会他人默默无闻的爱。我们不断地走过,却是不断地错过。黄粱之福,醒来时终成幻梦。倘若提前了解了要结识为同伴的人,我们大概都会认真对待吧。多少次错过换来相遇,在他人往我们生命中播下种子时,我们毫不知晓,待到玫瑰长出时,却又泪流不止,痛恨错过。与他人相处之时,慢慢阅读他们的内心,也就明白了其对己的关爱。即使时光离散,早生华发,然而最重要的都已留在心中,不必承受“对影成三人”的孤独了。

人生慢阅读,表达自己内心至深的情。三十年酷刑辱骂,成就《史记》一代奇谭;七十年沉浮说书,让单田芳成为一代人的的形容词。人生慢阅读,需要用一生研磨自己,我们的坚持才有回报。我们自称热爱自然,忘乎所以,又有几人能做出《醉翁亭记》的佳作,我们缺少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忘情投入。或许我们有“岂可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的远大志向,唯有慢慢品读,才可将自己的情完美地展现出来。

“慢阅读”是人生旅途中必要的秉性,书籍之外,对慢的自己则是更好的提升。快节奏的生活中,慢离开了大多数人的灵魂,然而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慢阅读你的人生,你准备好了吗?

原形毕露

这篇文章在2019年全国百所名校模拟卷作文阅卷中出现了较大争议。一评给了55分,二评却将其定义为走题作文,给了41分。大致浏览,这篇文章“看上去很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标题醒目,指向明确,立意准确;二是结构清晰,运用分论点形式巧妙统筹内容,谋篇布局大气而不杂乱;三是散文化的语言,富于文采,优美灵动,又能引经据典,说明考生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功底和文学素养;四是结尾点题,回扣“慢阅读”。


然而细看却发现每一个分论点后面所引用的论据并不典型,不能充分论证论点,尤其是与中心论点之间,大多没有太大逻辑关联:针对第一个小分论点论证,所写的材料没有直接点明是读书的内容;针对第二个小分论点的论证,所用材料及论证与读书无关,属于“慢生活”的范畴,而非“慢阅读”,范围扩大了;第三个小分论点中涉及的阅读,如《史记》《醉翁亭记》两则材料运用熨帖,然而其中单田芳的例子属于“听书”,而非“读书”,显然再次游离了主题。

场外提醒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论证的重点应放在“慢阅读”上,在此基础上可稍加拓展,显得文章立体丰富有深度。但论证时需要注意所选材料与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联,即所选材料要紧扣论点。如果只是在外表扣了一个“慢阅读”的帽子,论述时却游离主题,论点与论据成了两张皮,这样的论证就无效了。即使文笔再好,也无法掩盖文不对题的事实,无法取得高分。

考生在考场作文时可从平时读过的书、背过的诗文中选取印象深刻、影响深远的,加以分类整合,填充到各个分论点之后,论证时一定要点明“读书”“阅读”,如此论据才典型,如此论证才有效。抛开考试来讲,学生平时要注重对生活的关注与思考,体会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个性化感悟,并记录下来。即使略显肤浅也无妨,因为那毕竟是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不是为堆砌辞藻而人云亦云、无病呻吟。长此以往,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总之,考生在写作时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在选材时要细细斟酌,选用契合论点的典型论据,再加上严谨合理的谋篇布局,优美的文笔,真挚的情感,那这篇文章就近乎完美了。

来源 | 《语文报·高考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