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家都知道生活中的二八原则,即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 有人预言,就算把全球的财富打乱平分,过一段时间,80%的财富还是会回到那20%的人手里。 这点我也深信不疑。 看待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所得出的结论和所产生的行为,往往也大相径庭。 由于每个人思维上的差异,处理事情的逻辑和方法不同,也会导向不一样的结果。 思维就像一套程序,你接下来会怎么走,都是取决于这套程序。 经常有人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自己明明很努力了,却还是不行? 为什么有的人不聪明,却总能取得好成绩? 很多时候,不得不承认,正确的思维方式,比努力更重要。 今天和大家分享,能让你越来越强的3种底层思维。 02 长板效应 木桶效应曾在一段时期很流行: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短板,弱点决定了发展的高度。 但是现在,木桶效应也就是短板效应,其实并不适用与个人发展。 现在是个专业化分工的时代,每个人负责的领域都是垂直且高度细分的,实在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木桶最长的那根木板,决定了特色与优势,在一个小范围内成为制高点,凭借其鲜明的特色,就能独树一帜地建立自己的王国。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着不要偏科,要取长补短、综合发展,不要被某一门功课拖后腿。 这当然没有错,可是这一套方法并不适用于我们的职业发展。 这种所谓的“综合技能”,都是不堪一击的“虚胖”而已。 在进入岗位的那一刻起,我们接受的知识越来越细分,在一个领域深耕着,因为社会需要这样的专业型人才。 假设你在好几个领域都涉足了一点,结果必然什么都是半桶水,没有什么出众的能力。 没有长板就等于没有特色,是多么的可怕,你的工作随时都可以被任何一个人替换掉。 比起短板,真正能让你脱颖而出的,是你的长板。 古典说过:高手都在持续做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他们一旦找到高价值区,就专注耕耘,咬定青山不放松。 现代职场中,找到自己的长板,尽自己的努力,将自己的长板放大,让这个长板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最重要的。 03 绿灯思维 在这个网络盛行的年代,朋友芬芬还是坚决禁止她女儿玩手机和电脑。 她一直认为所谓的用电脑和手机学习就是一种说辞,孩子一旦接触了就会玩物丧志,无心学习。 后来等女儿上了小学,学校布置的作业需要用电脑完成,女儿开始跟不上学习进度,落后别人一大截,学得非常吃力。 人总是在拒绝新事物的那一刻开始变老的,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认知的落后。 结果是固步自封,没有什么长进,一直活在自己陈旧的观念里。 像这种听到建议或者排斥与自己不一样观点的处理方式叫红灯思维。 具有这种思维的人,往往不愿意尝试新东西,个人成长会非常局限和缓慢。 而有一类人,愿意相信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愿意去了解超出自己认知之外的东西。 遇到和自己对立的观点的时候,不会排斥否定,而是会以一种更加辩证的眼光对待,把它当做成长和提升认知的机会。 这类人,就是拥有绿灯思维的人。 他们往往是社会上进步最快的一波人,持续更新自己知识库,不断地迭代自己。 客观看待他人提出的意见,把意见当作是我们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 了解认知之外的东西才是提升最快的方式。 一味地拒绝这世界,世界最后会抛弃你,招呼都不会打一声。 04 减法思维 人在年轻的时候,往往喜欢做加法,觉得越多越好,这样才有安全感。 不断地买买买,房间堆满了各种用不到的东西;不断地参加各种聚会,美名其曰是积攒资源,其实加了微信后一句话也没说过。 它们除了占用你过多的金钱、时间、精力,根本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 化妆品囤多了会过期,衣服买多了会过时,app下载多了手机也会卡,低质量的社交浪费时间。 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而真正需要的又很少。 真正聪明的人,都是在做“减法”。 减少不必要的东西,减少不必要的人脉,把奢侈的时间留给值得的人和事。 我们都要有一种减法思维,真正必需的东西并不要太多,相反,精简之后,我们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做真正重要的事情。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 不断选择,放弃,再选择,再放弃,剩下的就是重要的。 从今天起,不妨试着换个思路,不要考虑“什么还不足”。 试着想一下“还能减掉什么”,生活或许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人和人思维认知的高度不一样,导向的结果也会完全不一样。 幸运的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完全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获得提升。 一旦思维方式改变了,你的人生可能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最后,希望你我,都能掌握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思维方式,让努力不白费。 |
|